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大众文化辩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执持民粹主义的价值立场,对确立大众文化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地位功不可没。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大多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本雅明、费斯克等在大众文化的辩护上不谋而合。大众文化辩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在关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上避免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单极化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史地学报>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21年11月,终刊于1926年10月.该刊宗旨在于研究和介绍历史学与地理学方面的知识,以求经世致用.作者以本校师生为主,其中又以史地研究会会员为多.研究会同仁所撰文章大体不脱历史学和地理学两大范畴.正是因为学术旨趣方面的相似,使得<史地学报>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作者群,但最终也因为作者群的星散,<史地学报>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史学界,南北对峙之态势已然比较明显。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是北京大学,而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则为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部分南高师文史地部师生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了南高史地学派,他们以自己创办的刊物为阵地与傅斯年在殷墟发掘、《东北史纲》等问题上进行论争,折射出民国时期"南派"与"北派"之间的学术异趣。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各国的思想界也日趋活跃,大量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术观点应运而生,形成了诸如功利主义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等学术派别.各个学术派别的论战推动了西方法律思想的深入发展,并且在其哲学倾向上表现出了主客观相统一和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当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更加辩证和全面地看待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的论战双方"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往复辩论中,科学成就了一种玄学的态度,获得了普遍的价值认同,哲学也使用了科学方法、贯彻了科学精神。结果不仅没有导致科学与哲学的对立,而是必然地实现了科学哲学化和哲学科学化的双向互动。科学与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存在现实的基础,有其必然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南京高等师范史地研究会创办的《史地学报》对鲁滨逊新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它不仅介绍了其代表作,而且关注其史学活动并翻译其史学作品,该刊相关撰稿人亦接受了鲁滨逊新史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晚明耿定向与李贽的讲学、交游、著书、论辩等学术活动吸引了境内外各家学派大师汇聚鄂东。耿、李二人之论道讲学以至公开论战,掀起鄂东学术热潮。其既是鄂东学术思想活跃之代表,亦是鄂东学术据点逐渐形成之标志。这些活动对推动晚明学术发展以及鄂东地域文化形成均具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初西方大学确立科学研究职能以来,西方大学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大学学派,这些学派在推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繁荣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考察西方大学学派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因素,可以发现学派领袖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派的孵化孕育,到学派的组织运行,再到学派的代际传承,都离不开学派领袖人物的引领和推动。综合而言,学派领袖人物在大学学派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是学派研究范式的引领者、学派研究团队的凝聚者、学派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派新生力量的培育者以及学派价值文化的打造者。分析和借鉴西方大学学派领袖人物的学术角色,有助于我国大学更好地开展学术团队建设,以培养出符合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需求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东周王城是东周时期的国都,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昭峰教授独著的《东周王城研究》,在详细梳理东周王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周王城的地望、成周与王城的关系、东周王城的城郭、宫城及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仓窖、王陵分区、墓葬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对东周王城的系统认识,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都城制度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是填补洛阳两周考古系统研究专著空白之作。  相似文献   

10.
威尔·金里卡是西方国家较早研究少数群体权利思想的典型代表。他结合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理论和实践,修正和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思想。金里卡阐述了少数群体权利的内涵,讨论了三种形式的群体特别权利,并结合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从理论上为少数群体权利保障提供了合法性辩护,论证了捍卫少数群体差别性权利的理由。其思想观点具有合理性成分,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启示性意义,但也有对东亚等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政策措施的误解与偏见。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随着新的学科观念的传入,"戏剧学"在学科建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剧场演出作为戏剧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放异彩。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剧的组织管理与剧场演出,并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剧场观念"。这种观念表明研究者认识到剧场演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戏剧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目的刑主义刑法思想和报应刑主义刑法思想的论战开始,指出非刑罚处罚方法符合正当性、合理性、合法性的法理要求和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与现代刑法的发展是一致的,力图从价值论上探讨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6,(6):78-84,121
南高史地研究会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个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学术社团,实行导师制,主要的导师为柳诒徵和竺可桢;会员中的骨干为陈训慈、张其昀、缪凤林、郑鹤声、向达和刘扌炎藜等人。上述诸人因为学术旨趣相近,在史地研究会及其会刊《史地学报》停止活动后,另行活动,最终形成了现代学术史上与学衡派有紧密关系的南高史地学派。  相似文献   

14.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6,23(5):78-86,92
南高史地研究会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个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学术社团,实行导师制,主要的导师为柳诒徵和竺可桢;会员中的骨干为陈训慈、张其昀、缪凤林、郑鹤声、向达和刘扌炎藜等人。上述诸人因为学术旨趣相近,在史地研究会及其会刊《史地学报》停止活动后,另行活动,最终形成了现代学术史上与学衡派有紧密关系的南高史地学派。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后来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论争逐渐成为第三次辩论的重心 ,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随着这一重心的出现 ,两派理论开始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并终于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学理辩论失去了批判和质疑带来的活力 ,趋同显示了辩论的终结。当然 ,这也为新理论范式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地理学汉文西书为中韩两国引入了西方地理学的新知识点 ,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仅仅在很小的学者圈子里形成了最初的“世界意识”,而远远没有使新知识成为中国人的地理常识 ,学者们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地理学汉文西书的意义及其价值 ,没有学者能对西方地理学的新知识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应战 ,从而建立起破除“虚幻环境”的“地理台阶”。而在清代中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处于低潮的时期 ,以洪大容为代表的韩国学人却通过对地理学汉文西书的钻研 ,以自己独创性的地球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 ,回应了西方地理学的学术挑战 ,使 1 8世纪地理观念的变革对于朝鲜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而中国学者对西方地理学作出学术回应则已到了晚清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了。  相似文献   

18.
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基础主义、质疑科学主义、倡导多元化等主张有助于消解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分歧,更加宽容地看待这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表明中西文化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有关传统文化的讨论和践行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应该超越偏狭的眼界,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法律解释必然导致合法性问题”的论断为出发点,通过对西方理性传统中韦伯的从价值合理性到形式合理性的理论发展、解释的传统与法律解释的的本体论转向以及哈贝马斯对法律解释合法性理论的完善与深化的考察,对法律解释合法性问题的相关理论作出了谱系化的梳理,并揭示出,法律解释只有在合法性问题上站住了脚跟,才有可能成为社会治理真正值得信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清朝官方首开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先河,组织纂修了多部体例精当、质量上承的西北史地著作,成果丰硕。《西域图志》是清代第一部综合性、系统性的西北边疆史地著作,该书立足于文献考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学术方法,考疑订误,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成为清代西方边疆史地学兴起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西域图志》启导先路,为其后的西北史地研究作出了示范,促进了官私西北史地研究的互动发展。私家著述多从官书取资,并且继承了《西域图志》确立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辨相结合的治学风范。至清末,《新疆图志》是又一部内容全面的官修西北史地著述,该书撷英咀华,集清代官私西北史地研究之大成。因此,清朝官方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