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人类与河流的关系源远流长,在道德层面表现为河流伦理。河流生态伦理是其主要内容,流域生态补偿是其实现形式。流域生态补偿虽是经济补偿,但是这种补偿也具有道德性——对河流内在价值的生态补偿,而这也为其立法提供了基础。在流域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首先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即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河流与蓄水体之间关系。这些关系其实都是道德关系,这也为法律调整提供了可能;其次必须重视河流伦理作用,即充分夯实立法的伦理基础,促进立法被人们自觉地遵守,促进立法进化并改进其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正的研究,旨在呼应当代社会对公正的诉求并求得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性解决。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当代伦理的使命在于,构建公正伦理,确立公正原则,使公正这一伦理学家们的理论问题走向对人类生存实践的普遍指导。实践公正原则的关键,在于让公正原则成为社会公正建设的指导原则;实践公正原则的根本,在于塑造个体的公正精神,让公正原则内化为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正是教育伦理的重要范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底线伦理;它是社会公正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教育公正是当代教育伦理构建的内在支撑点,是当代教育发展人本要求的价值体现,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价值力量。教育公正伦理价值的实现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形形色色的辩论大赛中隐含着令人堪忧的社会心理和道德伦理问题。许多大赛组织者无视或刻意忽视这些问题 ,由此造成了辩论者心理和伦理的畸变和扭曲。本文提出这些问题 ,目的是呼吁辩论赛的组织者正视这一现实 ,切实肩负起避免辩论赛出现心理和伦理问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正不仅影响着社会公正,也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教育公正的必要性在于:教育是一种有限的公共产品;教育是社会背景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关涉个体美好生活的实现。通过为教育提供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营造以公正为伦理取向的教育文化、要求教育者具有公正无偏的正直品格等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正。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以“自卑与寻求优越”“生活目标与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等为核心概念的个体心理学,对人类历史中“自卑更激发成就动机”这一现象作出了理论论证,提出了“寻求优越”是人生的推动力,促进了精神分析向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阿德勒自卑与补偿心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曹操及朱元璋两个历史人物形象进行论证,探究了其自卑情结与成就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追求卓越与内隐自卑人格存在相关,并对该理论现实意义与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牢固的伦理基础,是由多种伦理价值支撑的现代化。这些伦理价值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公正伦理具体化,因而蕴含着公正伦理;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以此来消解人的异化,因而蕴含着人道伦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诉求,以善待自然为基本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因而蕴含着共生伦理;中国式现代化以世界和平发展为价值诉求,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基本要求,走世界和平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新路,因而蕴含着合作伦理。四大伦理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伦理价值原则,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规范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既奠立于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也厚植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科尔伯格的公正伦理虽然主张独立自我的权利平等与互惠观,但并不象吉利根所批判的那样不能解释人际相互依赖和对幸福的关注,而只关注权利、规则和独立。科尔伯格关于正义和公平的理论同样考虑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维持社会关系的非剥削性和非伤害性方式的尊重,只不过科尔伯格对关系的理解与吉利根不同而已。科尔伯格将关系看作一般关系,而吉利根则认为是具体关系。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仍可携手共进,共同指导人类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受儒家伦理文明的长久浸润和熏陶,中国古代廉吏在心理上具备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量。在其人格系统中,超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不仅能在污浊的官场中保持一颗清明之心,也能在个人低级需要没有满足的前提下,为更高级的需要而奋斗。他们以近似苦行的方式与超越自我的至善行为,体现了超凡脱俗的神圣性,是特殊的自我实现者。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伦理人格和心理机制进行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伦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辩论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争论到伦理争论的历程.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伦理问题,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冲突.要解决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碳排量分配的合理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及其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气候公正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2.
伦理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伦理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已陷入困境。在批判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自身就内蕴了一种伦理取向 ,公正原则是其基本伦理原则。坚持伦理公正原则 ,确立有机生态发展观念 ,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伦理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伦理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是会计准则存在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会计准则应当以公正为伦理基础,准则的公正性表现为分配正义。然而,由于属于结果公正范畴的分配正义往往难以客观的评价和衡量,准则的公正性只能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准则制定的价值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认定和赔偿(矫正正义)、准则制定程序等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公正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完全同质化的、适合全人类的、一元化的全球伦理不可能存在 ,首先没有存在的客观基础 ,其次抹煞了文化多样性 ,必然陷入文化特殊性和人类普遍性的两难境地。只有以民族伦理为依托 ,具有全球理念的伦理体系才是全球化时代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实验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实验对于心理学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十分必要的,但一些心理试验的过程中存在着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比如儿童模仿能力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要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实验应遵守“知情同意原则”、“有利无伤原则”,同时加强法律、舆论和专门机构的监督。目前一些心理实验中仍存在着被试者利益与人类利益相矛盾的悖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遵循“科学目的原则”即服务人类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土地征收补偿普遍以市场价格为基准,补偿范围和补偿权利人涵盖广泛,实质上是以土地财产权为根基所确立的公正补偿原则。我国农民集体土地征收却以低价征收取代市场价格,补偿范围和补偿权利人也都存在明显疏漏,主要原因在于至今尚未确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因而在根本上缺失了公正补偿所赖以建立的产权基础,并由此导致农村征地冲突的日益尖锐。应尽早建立法权意义上的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以此为基础将土地财产权与土地征收权这一内在矛盾予以制度化,才能确立现代土地征收制度所要求的公正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能否真正成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如何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与成才,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三者职能不尽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在这三个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言行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很多家长能够比较科学地教育孩子,为其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各职业社团的工程伦理章程为表现样态的当代工程伦理规范全面体现出现代道德哲学的本质特点,即伦理生活的基本要旨就在于遵守和服从各种道德责任(义务),而忽略了道德心理这一关键问题。规范把所有的道德话语都归结为关于"工程师应当……"的律令,以"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为最高准则,把工程行为者所有的道德心理都抽象地归结为对"应当"的服从和对"责任"的遵行。这一方面造成了工程行为者的盲目服从,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规范对工程行为者的影响,并造成其行动时的心理困惑。缺少对道德心理的关注将最终使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工程行为者的"责任"变得单调,行为主体的工程活动亦因此变得单薄、廉价而丧失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体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各部门或各领域为改进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村人口状况,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村进步,保证人类免于饥饿而实现生产要素按各种比例、采用不同方式有效结合的体系和机制。将农业体系建立在一个更加公正和合乎伦理的基础之上,对于粮食安全、全民福利、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农业体系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J. M.库切的小说《耻》中,主人公露西在遭遇黑人轮奸后拒绝报警,并随后主动放弃土地,转让给黑人佩特鲁斯。批评家将此解读为身为白人的露西在为祖辈赎罪或是为在新南非生存下去而付出的代价。然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在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的政治局势和政治进程中来重读文本可以发现,这是作者借露西这一虚构人物的伦理选择对处于关键转型期的新南非政治局势的积极回应。库切认为,面对脆弱的新南非民主进程,唯有宽恕过去的暴行和伤害,才能避免走进暴力无限循环的漩涡,也唯有正视历史,对黑人实现补偿的正义,解决好土地问题,才有实现不同种族真正和解和共同发展的希望。库切以文学叙事参与到国家重大和解进程的思考与建设之中,形成了与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的互动,也因此凸显了作品独特的伦理关切和深厚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