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与挑战,同时中国的新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2023年上半年,《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举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学术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持人,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中国国家安全、中美竞争与国际形势,以及世界社会科学的学科构建与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研讨。现将相关成果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外部环境,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建设新型开放大国赢得主动,并要求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海南需要客观分析内外形势和机遇挑战,并抓住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打造新时期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的公共外交平台以及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反思,引入政府决策的“利益边界”概念,认为在现实政府决策中,应对决策主体自身利益定位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7.
国际秩序失衡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愈发明显。与此同时,新兴大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自由国际秩序排他性政策合法性的来源。然而,行为体的权力偏好变迁与秩序内主导性制度衰败是导致国际秩序失衡的深层原因。在多边主义政治秩序僵化与民主国家间自由国际秩序加速衰败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不仅疲于应对内部治理危机,还希冀通过政策调整获得结构性权力的相对优势以保持竞争领先。囿于霸权国预防性政策要求其他大国“选边站”,新兴大国无法通过现有多边主义秩序推进全球化、全球治理与规范塑造。对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首先应通过可塑性较强的双边制度管控分歧,实现与霸权国的良性竞争,其次通过现有或重建多边主义制度保持与其他大国的议题联系,解决全球治理难题,谋求规范化共识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党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过的百年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的百年奋斗史诗的重要组成,是党的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诠释.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焦点和任务不同,但"三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 相似文献
9.
消解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对网络传播秩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依照媒介生态学家波兹曼的观点,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隐喻,网络媒介以其海量、互动、超时空性,构建起了新的传播秩序,将话语权交还到每一个普通民众手中。因而,基于前网络时代传播研究得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趋于变形甚至消解。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学报》2021,(1)
国际秩序进入动荡调整期。中国应根据不同情势采取维序、改序、增序、融序和创序的"五序"方略。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国际安全、经济、政治秩序,同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全球化转型带来重大影响。国际秩序演变受制于大国战略竞争,中国要在妥善应对这场新式且持久的大国战略竞争中积极塑造国际秩序。中国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将其作为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有效路径,为此,要推动伙伴关系的"六化"——战略化、全面化、全球化、多样化、网络化、持久化,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要义的国际秩序观,并在新领域的建章立制方面积极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新的全球主义,催生新全球观和新人类观,这决定了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核心诉求及属性,它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平台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并通过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引领海洋秩序的变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人道法》的签署国,推动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实施既是中国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传播义务的表现,也有助于塑造自身打动世界的国家形象.本文分析了国际人道法在华主要传播路径,指出传播中存在缺乏吸引力、媒体素养不足、主流报纸不够重视等问题.虽然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存在一些障碍,但是加强多元主体协调力、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整合力、改善传播亲和力等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国际人道法与人道主义价值理念向中国普通民众普及. 相似文献
12.
13.
荷马的<伊利亚特>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赫克托尔的死亡令特洛伊失去支撑,也让荷马的歌咏徐徐收场.不仅如此,在<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的葬礼还是神明对人类事务的最后一次干预.荷马对史诗的如此编织,是否有着特别的隐喻或寓托?依循<伊利亚特>情节,赫克托尔的死亡源于命运中的两次重大"突转"--帕里斯携海伦来到特洛伊以及赫克托尔杀死帕特罗克洛斯,但从根本上讲,赫克托尔的死亡是宙斯实现计划、宇宙葆有秩序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15.
道、禅之"心"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禅哲学都重视"心",中国美学也有以"心"为美的思想,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道家哲学中,老、庄首先突出"心"的重要性,嵇康、阮籍则首先在文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禅宗对"心"的重视使其获得"心的宗教"之称.道、禅之"心"也有很多不同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禅宗之"心"是对道家之"心"的继承与发展.在道、禅哲学的影响下,审美之"心"在唐代成熟,意境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美学层面阐释柏拉图"正义"概念的论著并不多见。正义这一颇具秩序性和理性内涵的概念其实更接近柏拉图美学的基本精神。以正义为核心的城邦之美是一种理性秩序之美。这种美在于城邦各阶层秉持自己的美德,各司其职,实现城邦的完善。城邦完善的根本在于正义,它是各种美德的协调有序。于是城邦秩序便是城邦正义,城邦秩序之美就是正义之美。而正义及其协调的各种美德均是理性美德,所以以正义为根本的秩序之美是一种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使国家政治与经济、国际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世界政治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面对这一新变化,学者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际政治新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案,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这所有的理论中,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理解世界、解释世界,并由此构建世界政治制度的新理论,是一条更为可行、有效的路径。“和而不同”原则、文化多元原则才有可能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8.
谢粤湘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9):96-97,100
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是提高中医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必须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服务于国家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包括中医药学素养、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跨学科特征突出.因此,应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引,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明确人才培养新定位、设计培养方向新课程、建设学科协同新团队、打造多维实践新平台,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说以建立秩序井然的社会作为终极目标,其理论核心是把道德价值高扬至极,其学说把人从“神权”枷锁解放出来,但又以牺牲个人自由为特征,与以“他律”为特征的现代法律思想相悖。本文探讨儒家学说与现代法律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20世纪前半期英美一些学者--从瑞恰慈(I.A.Richards)、艾略特(T.S.Eliot)到布鲁克斯(C.Brooks)、韦勒克(R.wellek)等--关于文学理解和文学批评的观念、方法的总和,是他们的文论思想的交集.新批评有自己的信念和性格,它改变了20世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实践,盛行数十年,最后在捍卫原则和荣誉的代际战争中英勇阵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