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师德三论     
师德即教师的修养与道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民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四化人才的培养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因此,其职业道德的水准如何,显得更为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三点尤值提倡。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即“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中的一种情爱;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社会性。它不是溺爱,个人私利之爱,而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未来一代新人的爱。它体现了教师对“四化”的责任,对祖国的忠  相似文献   

2.
高华琴 《新天地》2011,(9):151-151
教育是“根雕”的复杂艺术,“爱”是教育的主旋律。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  相似文献   

3.
师爱也称教育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而积极的情感,它既是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的一种具体表现,又是教师对祖国、对民族、对阶级的爱的一种具体表现。师爱较之父母对子女的爱而言,则更为自觉,更为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社会的要求,蕴含着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提倡师爱,并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教  相似文献   

4.
近代教育家夏丐等说:“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这种爱如同父母一般的爱,但又不同于高于父母之爱,是高尚、纯洁、无私、博大的爱,它具有更深厚、更高层次上的社会意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使学生等重、信任教师,更利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帮助,产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的积极性,进而激励学生智力、情感的发展。教师也从学生对自己尊重和爱戴以及学生的成长进步中获得内心职业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5.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体现教师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教育家都很关心和热爱学生,因而赢得了学生的无限崇敬,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所以,吸取和改造中国古代丰富的爱生思想,对于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主要受到交往双方需求满足的制约 ,同时还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有关。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下笔者就教师的人际关系归纳一二。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其核心是尊师爱生。这里的“尊”也包含有爱的成分 ,即学生不仅要尊敬教师 ,同时也要热爱教师 ;这里的“爱”也包含有“尊”的成分 ,即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目标,人民教师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适应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智能,而且应该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成为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矢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代新人。这是党和人民赋于我们教师的艰巨任务。无疑,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而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因此,很有必要较系统地探讨爱生在教师道德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两种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所有大学教师,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理工科教师,都应重视并实践教书育人。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一、教师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教学中育人大学教师在大学德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大学生的特点与教师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句话道破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然而,亲师是以爱生为前提的,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亲师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双向激发的情感,这主要表现为:爱生、亲师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动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取得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保障.爱生亲师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一种心理属性,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情感的作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王金荣 《新天地》2011,(11):215-215
现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爱”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感情基础,打开学困生心灵的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从隐形的数学教材中精心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在教育中所表现的爱事业、爱学生的执着情感,能直接影响寓德实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师德的核心。”一个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而,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工作职责,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正是教师这种以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人格的力量,对学生才能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在亲  相似文献   

13.
张向平 《南都学坛》2009,29(3):135-13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爱生忠悔,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师理论对于提高当代教师素质,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其中关于教师高尚道德的培养、广博知识的积累、灵活方法的应用以及无微不至的爱生精神的倡导,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赞可夫:《与教师的谈话》)语文教师该怎样“目标明确”地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呢?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都贯穿着美育的因素.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健康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感的文学作品,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美的理想和情操,使学生逐步具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如郭沫若《屈原》中的婵娟,她无比热爱光明磊落、坚毅勇敢的屈原,认为屈原的存亡“关系着楚国的安危”,因而把爱祖国和爱屈原紧  相似文献   

15.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 ,但概括起来 ,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 ,交织在一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的课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热爱学生及所教专业。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应有广博的知识外 ,还应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 ,这样才能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动因。很难想象 ,在一个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的课堂上 ,学生…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爱 ,而爱的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建设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 ,积极向上 ,团结友爱 ,既充满竞争又处处体现合作的高素质的班集体。要培养这样的班集体 ,关键是要把握好正确的师爱。师爱应是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友人之情 ,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情投资 ,师爱是无私的爱的奉献 ,教师爱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的心去爱自己、爱他人、…  相似文献   

17.
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管见蔡民廷教师是办学的主力,是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品质作风如何,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万里同志在1986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提高教师的素质,比工厂里设备更新更重要。”叶圣陶先生1981年在一封教育书简中写道:“最要紧的是提高语文老师的认识。学生为什么要学语文,学校里为什么要有语文课,教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吕叔湘先生1985年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教师的需要与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承担着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要调动教师的极积性。”然而,近几年来,特别是现在,出现了不少教师“厌教”,“弃教从商”和“出国  相似文献   

20.
铸造“师魂”,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目的、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陶冶“师德”就是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培训“师能”就是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师魂”、“师德”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