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襄王十三年有文 :“秦取曲沃。平周女化为丈夫。”(见第二版第73 0页 )此读“秦取曲沃”四字为句 ,而以“平周”属下 ,误。其它通行本如周啸天、尤其主编的《史记全本导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7年 5月版 )等皆沿其误。正确的标点应为 :“秦取曲沃、平周。女化为丈夫。”理由如次 :事若仅此一见 ,则句断于“曲沃” ,或绝于“平周” ,均无不可 ,而史公之本意则不得而知矣。同书《魏世家》有文云 :“(襄王 )十三年 ,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与此《年表》所述事在同一…  相似文献   

2.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以下简称《年表》)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5号(1926年7月25日)———“世界革命号”。《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在《年表》末尾注:“原载《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误。《年表》在《新青年》月刊发表时,文尾署“一九二六年,五月”,所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题下署“一九二六年五月”。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也都记之于1926年5月。《年表》共分八个部分(或八章),前七个部分记述世界革命运动,第八部分记…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赵襄子元年《索隐》:“名无恤。三卿(叛)[败]智伯晋阳,分其地,始有三晋也。”按此与同表赵襄子五年所载襄子“败智伯晋阳,与魏、韩三分其地”、魏桓子韩康子“败智伯于晋阳”同,“败”字不误。大概点校者因三家败智伯并分其地事发生在赵襄子五年而不发生在此年,所  相似文献   

4.
释皎然、俗姓谢名昼,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居杼山,和颜真卿、韦应物唱和,二人都很看重他。所著《诗式》引有徐凝《京都还汴口作》,凝是元和时人,可见皎然的长寿。他现存诗七卷,载《全唐诗》卷三十。《新唐书·艺文志》载:“昼公《诗式》五卷、《诗评》三卷”。注云:“僧皎然”。《直斋书求解题》卷二十二载:“《诗式》五卷、《诗议》一卷,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七说:“《诗式》一卷”。又说:“此本既非五卷”又一十九体乃末一条,陈氏不应举以概全书。陈氏又载正字王元《拟皎然十九字》一卷,使仅如今本一条,则不能拟为一卷矣,殊参差可疑。又皎然与颜真卿同时,乃天宝、大历间人,而所引诸诗举以为例者,有贺知  相似文献   

5.
《尚书·禹贡》导水章记:“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是说黄河自洛阳继续东流,到巩县之洛口,汇洛河“至于大伾。”这样,“东过洛汭”是十分明了的。然而,“至于大伾”,从魏晋以来聚讼多年而未决。 “大伾,汉桑钦撰的《水经·河水》记得很明确:“河水东迳成皋大伾山下。”《水经注·卷五》此条下注云:“伾北,即经所谓济水从北来注之者也。今沛水自温县入河,不于此也,所入者奉济水耳,即沟沉之故渎矣。成皋县之故伾上,萦带伾阜,绝岸峻周,高四十许丈,城张翕险崎而不平。”这是肯定桑钦的说法。汉之大儒郑康成在  相似文献   

6.
三、仕履误
  1.《明诗综》卷二四戴缙小传:“成化丙戌进士,累官工部尚书。”
  按:《国朝献征录》卷五二南京工部一收录有雷礼撰《南京工部尚书戴缙传》。《国朝列卿纪》卷六三《南京工部尚书年表》列有戴缙。《弇山堂别集》卷五一《南京工部尚书表》:“戴缙,广东南海人,成化丙戌进士,十八年任,本年削籍。”《国朝典汇》卷一八六“工部”记曰:“十九年,以戴缙为南京工部尚书,九月,革职为民。”《两朝宪章录》卷三七“成化十九年癸卯至二十年甲辰”:“升都察院右都御使戴缙为南京工部尚书。”明代职官分京师与南京,所记自当有别,《明诗综》小传言戴缙“累官工部尚书”,有误,当为“累官南京工部尚书”。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8.
宋太丘社考     
《史记·六国年表》秦表于秦惠文王二年载“宋太丘社亡”。依《六国年表》通例,诸小国史事皆隋于灭掉此国的大国栏内,如郑附于韩、蔡附于楚然。在《六国年表》里,宋国史事皆附于齐,然而“宋太丘社亡”则载于秦。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九曾对这个记载提出疑问:“《表》附宋于齐则此是宋事,何以不书于齐表,而附于秦乎?”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但其中缘由梁氏并未作解。他在《史记志疑》“自序”中说“百三十篇中,愆违疏略,触处滋疑”,依其意,盖谓《六国年表》关于“宋太丘社亡”的记载乃是太史公的一个“愆违疏略”之处。其实在这里,《六国年表》所载并不误,只是史事隐晦、难于索解而已。研究宋太丘社的问题不仅可以说明商周以来部分商族迁徙的情况,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战国时期人们祭祀观念的变化。然而,要弄清楚此事,所牵涉的问题很多。今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剖析,希望能对研究这个历史之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诗经》读札(一)陈柏华《卫风·氓》第五章云:“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A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后人对其中一些诗句的理解多有不确。首先,“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人们素以为这是写女主人不以操持家务为...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会通之义” 郑樵一生与宦途无缘,亦终未借重皇家藏书,但他还是撰成了《通志》这部巨著。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称:“臣之精力,尽于此书。”郑樵毕生精力,也是尽于《通志》了。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共200卷,含帝纪18卷、年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载记8卷、列传115卷(内有后妃传2卷,附于帝纪之后;宗室传8卷,附于同姓世家之后;四夷传7卷,置于载记之后,以及其他列传98卷)。全书记事,起于三皇,迄于隋末,诸略所记下及于唐,其所综合的6种体例,略由书、志而来,年谱系年表别称,世家继承《史记》,载记采自《晋书》。它是《史记》以后纪传体通史著作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新标公历《竹书纪年》年表是起自黄帝的夏商周历代君主在位年表。本年表一列公历纪年,二列君主,三列干支纪年,四列君主在位年数,五列与断代有关的事例,六列与本年表对应的鞠德源(董作宾)的三代年表(录自《万年历谱》之《中国历代纪元谱》,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相似文献   

12.
三今所见《三国志通俗演义》,以明嘉靖壬午(一五二二)刻本为最早,其大名如此,《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下著录同,晁氏《宝文堂节目》《子杂类》作《三国通俗演义》,《古今书刻》著录有都察院刊本《三国志演义》,则“演义”之名,当为罗贯中首创。《后汉书·周党传》:“文不能演义。”《文选》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李善注:“《小匹》曰:‘填,广、远也。’”清汪瑔《旅谭》卷一:言坊间诸《演义》,举《西征赋》此文,谓“演义字殆出于此。”其说是矣,而来尽也。寻后世以演义名书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读贵刊1983年第3期新载张仲良同志《〈史记·六国年表·晋表〉校记》一文,题目与内容对照,发觉该文题目大误,当为《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表》之校记。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列晋之专表,于晋厘侯元年(前840) 起。张仲良文中所举诸条,均在《十二诸侯年表》中。而《史记·六国年表》,晋无专表,以魏代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传》(下简称《旧传》) :“(郭子仪 )父敬之 ,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 ,以子仪贵 ,赠太保 ,追封祁国公”(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3 449页 ) ;《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下简称《新表》)曰 :“敬之 ,字敬之 ,吉、渭、寿、绥、宪五州刺史”(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 3 116页 )。按 :关于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所任刺史之州名 ,不仅新、旧唐书记载有异 ,与它书所载亦有不同 (参看后附各家著录异同表 ) :1 《全唐文》卷三三九《颜真卿文集》之《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  相似文献   

15.
刘长卿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是唐代“诗国”里的“名家”之一。同时人权德舆说:“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稍后的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  相似文献   

16.
一《文心雕龙·序志》中讲到:“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马宏山同志对这里的“极矣”二字颇感兴趣。他在有关文章中反复强调“极矣的地位”、“极矣的价值”,多达六次。什么是“极矣”呢?是什么“地位”、什么“价值”呢?鄙见不敏,幸有马论原文: 刘勰认为“文之枢纽”在《文心雕龙》之中居于“极矣”的地位。……“文之枢纽”既居于“纲领”之中的“极矣”的地位,那么它在“纲领”之中所起的就一定是“提纲挈领”的作用。(《也谈》) “文之枢纽”的五个项目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极矣”的价值的,而不是只有“原道”和“宗经”两个项目才有“极矣”的价值,所以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各自的分量,不可或缺的,……(《再论》)  相似文献   

17.
西魏灭亡之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几部影响较大的史学著作,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作557年;一些也具有相当影响的工具书,如万国鼎编《中国历史纪年表》、河南省博物馆编《中国历史年表》、《辞源》的“南北朝”条下所列“南北朝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则作556年。二说歧互,孰是孰非?征诸史料,不难作出判断。《周书·帝纪第三》于“恭帝三年”下曰:“魏帝(即恭帝元廓)……庚子,禅位于帝(即周孝闵帝宇文觉)。”又《北史·魏本纪第三》曰:“十二月庚子,帝逊位于周。”可见西魏灭亡的确切时间在  相似文献   

18.
唐和唐以后诗人写春景或夏景,有时用一“眼”字,使诗篇增色不少。这里略举几例。唐元稹《长庆集》卷十五《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新芽才绽日,茸短未含风。”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五《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元顾德周散套《黄钟·原成双·忆别》:“梅腮褪,柳眼肥,雨丝丝开到荼(?)。”眼,即叶芽;柳眼,即柳树叶芽。又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三《余杭道中》:“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四《桑茶坑道中》诗之四:“桑眼朱开先著椹,麦胎才茁便  相似文献   

19.
“廷杖”考     
“廷杖”,就是皇帝在殿廷、朝堂之上杖责臣下。“廷杖”究竟始于何时?明代朱国祯云:“廷杖始于唐玄宗时。”“又起于隋。文帝本纪称殿庭挞人,此其徵也。” (《涌幢小品》卷12廷杖条)《明史》在卷95《刑法志》中又云:“廷杖之刑,亦自(明)太祖(朱元璋)矣。”张善诚同志在他的《评忠君道德》(载《哲学研  相似文献   

20.
《卷十·顺帝纪》(明二年正月 )辛未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 ,斩攸之子光琰 ,荆州平。(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96页 )按 :“光琰” ,本书《沈攸之传》、《通鉴》卷 134、《建康实录》卷 14、《南史》之《沈攸之传》、《张敬儿传》、《南齐书》之《高帝纪》、《张敬儿传》皆作“元琰”。考元琰 ,沈攸之之长子 ,明元年末 ,沈攸之起兵往攻京师 ,元琰留守江陵 ,至是为张敬儿所杀 ,事详见本书《沈攸之传》及《通鉴》卷 134。此“光” ,乃“元”之形讹。《卷十六·礼志三》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己酉 ,弘训羊太后崩 ,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