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王朝中枢直接出面直接干预诗歌创作,是清代诗歌史的特殊现象,这一点造就了清代中前期诗歌台阁风气一统天下的畸形发展状态,造就了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交替成为康熙朝至乾隆朝前期诗坛主导风气的现象.直到乾嘉之际,随着时势的变化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人的冲击,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清代康熙至乾隆初期,山左诗歌空前繁荣,诗学思想亦相当活跃。田同之于康乾之际神韵说风流云散之时,“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极力维护和鼓吹神韵说。同时,他又受到家学传统的影响和德州乡邦诗风的浸染,十分推重杜甫。各种因素的合力,使他立于沉实与清远两种诗学旨趣的交汇之处。透过他的诗论及其与诗界的前后钩联,可以寻觅到康乾之际山左诗学思想的嬗变痕迹。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期,中国诗歌创作开始了大规模的审美转型,诗人中以韩愈、孟郊等为代表,时间上则以元和之际为转变契机,于晚唐五代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唐诗怪奇之风作为时代审美风格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兴起的原因,从文学本身看一方面是对前朝诗歌美学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唐代不同文体之间相互浸染的结果;从历史和文化层面看则是封建文化由鼎盛而衰落的文学表象,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向异质文化学习借鉴的结果。唐诗怪奇之风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学意义,同时对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也有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峤宫廷诗是武后时代①宫廷文学的代表.它渗透着这一时期宫廷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五代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深重,由此形成了反常的社会心理。官僚及士人道统沦丧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知识分子普遍对政治表示了绝望,不再热心于实现救民立功、立德立名的抱负,社会风气向着缺少廉耻、不问世务、寄情声色发展。同政治局势动荡变化所导致的社会心理转型相一致,五代诗歌风格较之晚唐发生了转变,呈现出萧瑟衰萎、清冷感伤、绮艳靡丽、缺少怨刺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台阁派文学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台阁派的确有大量歌舞升平之作,这正是台阁派遭非议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是,台阁派并不全是歌舞升平之作,还有大量关心国计民生的散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财富,有其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台阁派开创了一个平实的文风,影响文坛一个多世纪之久,更不应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在几度改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古典诗歌部分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这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李白为了完美酣畅地表达他强烈的主观色彩,说具体点.也即他一生中存在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  相似文献   

8.
试论陈廷敬的台阁体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康熙朝大学士陈廷敬,今存诗2670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陈廷敬是康熙诗坛的“燕许大手笔”。陈廷敬的诗多为台阁体,其总特点是“和声以鸣盛”。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随着国运和世道的衰变,文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作品的风格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解读安史之乱时期诗坛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即可明显地感受到这一时期诗风的演变:诗人的写作心态由张扬转为内敛,情调由畅朗趋向低沉,构思由感性渐趋理性,意境由浑然渐现破碎.经过安史之乱,大唐诗风渐渐失去了盛唐时代特有的壮大的气势、浑朴的意境、飞扬的神采,转而走向纤细、新巧、淡秀、清冷的大历诗风.  相似文献   

10.
论薛道衡及其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道衡有近30年的时间生活在隋代,且卒于隋,<隋书>亦为之立传,故一般视其为隋代文人.立足于史实,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其死因与生卒年重新梳理并稍做补充.其诗歌创作清刚细丽,具有融合南北诗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林鸿、高木秉为首的闽中诗派活动于元末明初 ,他对明代前期尊唐诗风的演变起有重要作用。他在理学诗、“台阁体”诗风行时 ,使尊唐诗风得以保持和延续 ,又对弘、正时期诗法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鹓雏是南社杰出的诗人,也是南社唐宋诗论战的当事人之一。本文对姚鹓雏的诗论和诗作进行了论述,主张学术界应当给姚鹓雏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05,25(1):77-82
关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一般认为他们是在摆脱江西诗风的不良影响后才取得各自成就的。实际上,四大家都曾依赖于江西诗派的哺育,尤、杨、范、陆与江西诗派的渊源都颇为深厚。我们不能按照先打倒才有建立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思考问题。四大家是在继承江西诗派的基础上才有所成就。同时应动态而不是凝固性地看待江西诗派及其诗学思想。江西诗派在南宋中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江西诗风占据了北宋后期以至南宋诗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词联章体共有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普通联章又有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联章词突破了篇幅、字数的限制,为扩充容量、丰富内涵、施展艺术技巧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宋代联章词直接继承了唐五代联章词的创作经验,又在宋代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清代性灵派诗歌的内容意旨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成员虽然以表现真挚之情与闲适之趣为创作主旨,但亦具有风雅之怀:一具有仁爱之心,二具有讽谕之意;性灵派诗对白居易新乐府精神是有所继承的。后人斥性灵派诗为“风雅之”,是十分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原为巴蜀民歌,可抒情和吟咏风土。自唐代以后竹枝词成为文人喜爱创作的诗体,并以歌咏爱情为主。清以后的西湖竹枝词和宁波竹枝词则以吟咏地方风土人情为主,与前朝风格迥异。这一变化与清代诗人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理念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政治情势的变动对学术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创作态度、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变化着眼 ,考察了清初诗歌思想的变化和特点。明清易代之际 ,社会激烈动荡 ,经世致用思潮高涨。创作队伍的主体是遗民诗人 ,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族精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强调抒写真性情 ,主张发挥个性成为诗人们共同的追求。自明代中叶以来摹拟复古的风气和追求“幽深孤峭”的弊端得到矫正 ,诗歌理论与创作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