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国营企业制度的改革(下简称改革),我在1988年发表过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主张改革思路应为“对大型和有关国计民生的中型国营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将其余国营企业包租卖转使之成为集体所有制法人。”(《也论法人所有制》《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年第4期),二是对两权分离作了新的解释:“两权分离是所有者经营者主体及其职能的分离,不是所有权派生出经营权。”(《论所有权能的单一性》《广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因此,“国营企业经营权是而且必须是一种独立的法定经营权”(《论法定经营权的独立  相似文献   

2.
政企分开是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如何促进政企分开,其主要构想是:国营企业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性质不变,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归企业,企业可以结合市场变化情况自主地营运,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其逻辑思路是通过两权分离来搞活企业,真正实现政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两权分离”的政策主张,使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为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分权关系,占有是所有借以实现的中介。对生产资料的间接支配和直接支配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经营权的完整体系。作者指出,公有制条件下“两权分离”有着与现代股份经济“两权分离”所不同的特征,因而,虽然“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论断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引入股份制的实践,“两权分离”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两权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国家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改革,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形式上发生了这种分离,而在于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是否发生了分离,是否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在于是否找到了“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机制,即如何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制关系中的权、责、利得到统一,既使企业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又使国家充分行使调控权,把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举国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看,为什么还不能尽如人意?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分析,我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传统两权分离并非把握住马克思两权分离的真谛 我国从1984年至1993年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都是沿着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亦即传统两权分离的思路展开的。但是,这一传统的两权分离改革思路,并没有把握住马克思两权分离理论的真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里,曾直接或间接地论述过三种情况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一是自然人企业中的企业主所有权与经理经营权的分离(详见《资本论》第三卷,第435页);二是股份企业中的法人所有权与经理经营权的分离(详见《资本论》第三卷,  相似文献   

6.
一、探索全民企业两权分离的不同思路反映不同的研究出发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实行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搞活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开拓了崭新的道路。然而,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人们对全民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国营企业改革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探索所沿顺的三种主要思路即“外部环境论”、“两权分离论”、“财产股份论”都无法绕开产权与控制这两个企业体制最基本要素的问题,致使企业改革陷入困惑之中,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改革思路以求推进我们的国营企业改革。 协同改革论基本概念 目今企业改革面临的困惑,是由于我们没有系统地认识企业产权与相应的控制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从产权关系与控制制度的一致性上把握改革的进程。“外部环境论”及  相似文献   

8.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企业改革必然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 革,不这样,深化企业改革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认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深化企 业改革需从九个方面进行。 一、有必要对企业加以合理分类,确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具体形式。 无可置疑,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全民所有制企业成为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目前所面临的难点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应采取哪些 具体的两权分离形式。现有的一些改革思路多把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作为一个无差别的整 体,试图寻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大中型企业的两权分离形式。这种思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严格说来,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规模不足以反映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相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改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模式,这是当前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人们所遇到的一个难点。目前有两派比较引人注目的观点:一派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应在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指导下,发展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另一派认为,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出路,在于从两权分离的思路中走出来,即完全抛弃两权分离理论,另辟蹊径。我认为,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承包制,是目前国有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10.
对两权分离理论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李建兰根据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客观实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真正具有“四自”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种理论思路,对我...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关键何在?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政企分开、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沿着“两权分离”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办法,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行为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上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认为应从改革现存国有制入手,即改变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两权”在企的统一卫兴华自1984年开始城市企业的改革以来,提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并依此改革企业的经营形式,比起传统体制下两权都统一于国家手中来,两权分离强调的是要给企业以经营权,是改革的一种进步。承包制、股份制,都是试...  相似文献   

14.
一、“三轮式”新模式的内容以两权分离为基本思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下同)关系的变化。两权分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两权分离,指国家的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分离;二是微观两权分离,指企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财政的意义来说,第一层次的两权分离打破财政部门集所有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的局面,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是我省改革进一步深入的重点。而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关键是要强化经营权,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笔者认为,这应从理顺财产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6.
去年底,四川省民法经济法学术讨论会在重庆举行。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两权分离” 一些同志认为,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逐渐在改革的实践中显露出局限性:它不能使全民企业具有商品经济主体的充分资格和获得真正的企业法人地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对国家所有权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深入研究已经表明,仅仅从两权本身考虑两权分离十分困难。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也已证明,企业经营方式改革促使的两权分离不仅步履维艰,而且有许多难于克服的障碍。为此,提出对经济行政权、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系统研究已非常必要。本文拟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三权的一般规定和基本区别;2.三权合一的历史原因和三权分离的客观性;3.企业经营方式改革在三权分离中的作用和实现三权分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完全独立企业经营权的提出正确而稳定地摆正和处理好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特别是摆正和处理好国家与国营企业(以下统称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建立真正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机制的客观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或不很好地完全加以解决,仅仅在其他环节或问题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两权分离问题,经济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笔者也来淡点粗浅的看法,向大家请教。 两权分离的科学含义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是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而活力最差的多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这是因为过去国家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混为一谈,把企业变成了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所以,必须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在这里,两权分离的“权”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这是通常对两权分离的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增强国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使企业能真正成为经济主体。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呢?我国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提出了通过两权分离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关系的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个措施及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些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