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基于两大视角:逻辑关系和逻辑前提.前者要求逻辑推理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为理论模型的抽象性和完备性;后者要求假设前提的合理性,它体现为假设前提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相对来说,符合逻辑推理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最根本方面,任何经不起逻辑一致性检验的理论都会被否定.对社会科学而言,其理论有效性的唯一合意检验在于把基于假设前提的推测与经验相对照.因此,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假设前提的修正上,而这需要合理地使用奥卡姆剃刀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永根 《兰州学刊》2007,1(1):23-25
实践检验的客观效力有理论与事实的依据.一些科学哲学家否认其客观有效性是不符合科学史与生活实践的.只要我们并重检验的质与量,把握实践检验的整体性与过程性,就能不断提高实践检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社会网络同质性以及“使用关系”的自我选择性偏误的考虑,利用追踪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穆(Mouw)获得了否定主流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证据,但作者仍做出肯定的结论. “穆困境”反映了遵循假说一演绎一检验模式的现代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过于偏执发现经验事实的技术取向,而对认识论视角下科学检验进程中潜在复杂性的忽视.识别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逻辑结构,构建不同因果关系类型的社会资本因果理论,是化解“穆困境”的首要工作.科学检验的复杂性要求经验研究在慎思发现事实的技术合理性的同时,也应给予理论构建工作同样的警醒.  相似文献   

4.
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实证原则作为它判别一个理论科学与否的标准,这确立了它在科学哲学中的先驱者的地位.亨佩尔继承了早期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原则,在接受科学实在论的基础上,对实证原则加以改造,形成了多元实证原则.亨佩尔将实证原则的重心从经验转为检验,从一元变成了多元,是适应了科学的发展的,有助于保持科学的客观性、连续性,并防止科学滑向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演绎方法的运用,经济学长期被视为一门先验的科学。尽管经济学家试图以经验研究实现对经济理论的检验,但由于证伪主义这一检验方式固有的弊病,经验研究几乎是也只能是理论研究的附属品,始终不能为经济理论提供适当的经验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工具,实验方法的引入带来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变革,有力破解了经验研究在经济学中的困局。实验活动表明了实验并非单纯为理论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干预活动,不仅以可控、可重复的特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以实验知识建立起理论与实验沟通、对话的桥梁,构筑起经济学累积进步图式。相信实验经济学带来的检验经济理论、探索经验规则的能力在不远的将来终究会引起和促成一场经济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提请注意案例研究和教学设计中,利用案例再现、实验、检验或解释既定管理知识经验和理论的同时,更应关注案例研究之于管理知识和理论生成与创新的价值。介绍了经由个案比较研究走向概括,发展理论的路径:超越个案概括、个案中概括、分析概括和扩展个案方法,和异常案例观察与处理在分析性概括、理论"限界"过程和小概率意义统计概括三种知识与理论创新方法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论理论信任的验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夏 《社会科学家》2007,(5):190-193
理论的确证与理论的信任有密切关系,但不能说理论的确证是理论信任的充分条件。已获得一定确证度的理论,并不必然引起人们对该理论的信任或信任度的提高。应该承认,理论信任含有先验的约定成分。事实上,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个人常常在理论检验之前就可能开始信任该理论了。这种验前信任常常用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简单性、理论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理论预言的新颖性和精确度等来加以评价。当然,理论的验后信任较验前信任更能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经受过经验检验的理论更能激起科学家的信任,也更有利于科学家接受该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问题的评价是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科学哲学家们对前者的研究甚多,并取得了丰盛的成果;而对于后者的研究的成果目前还寥寥无几.本文以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学探究者的背景知识和从科学探究者的背景知识的亲缘性角度,将世界进行了划分,进而界定了科学问题的定义,该定义区别于以往那些不加区别问题类型的科学问题的定义.在科学问题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理论起源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理论”,进而得出科学理论与科学问题之间是相互引导和互为生成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图案.重点讨论了科学问题进步的三个评价标准,即前比较标准、后比较标准和当下比较标准,得出科学问题当下标准中的矩标准和秩标准的一致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对话与科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导论科学合理性问题即理论评价标准问题,它是科学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被称之为“正统派”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它们努力给出的科学合理性理论是超历史和超科学的,即不随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变化。“正统派”的这种科学合理性理论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在它们那里,观察记录、经验证据对理论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库恩、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者正是对“经验基础”进行攻击从而对“正统派”的理性主义方法论进  相似文献   

10.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传统价格理论是现代制度经济分析的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基本概念,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把交易费用引入数学模型当中.当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存在矛盾而需要进行取舍时,基本概念要比模型的形式化处理重要得多.案例分析与计量检验是走实证主义路线的经济学家解释世事的两种主要手段,现代制度经济分析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来解释经济行为的理论假说进行一般化处理.现代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从经验事实中提出可反驳的科学命题,运用基本概念与数学模型解释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逐渐推进到理论高度,最终实现经验与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张谨 《中州学刊》2004,(6):166-169
哲学史上的怀疑主义与科学研究中的怀疑方法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怀疑方法是一种思维的创造方法;是一种辩证否定的、批判创新方法;它体现了人的思维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它往往需要借助于逻辑推理、实践检验来完成.科学怀疑是科学理论相互竞争并得到确证、深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辨别真、伪科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于贸易的思想主张也不同。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贸易主张,对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及对于理论分析的经验检验,证实对于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而言,生产力的开发、创新与发展比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自亚当·斯密正式提出以来,分别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领域发展演进.这是两条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进路,一条是资本的逻辑,另一条是劳动的逻辑.不同方法论进路下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不同的实践结果,有着不同的理论结局.经济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验科学的性质,这不仅体现在从经验或实验材料中进行科学归纳以寻求因果关系的基本理路上,还体现在运用经验科学方法展开研究和进行检验上.实践检验证明,按照资本逻辑演进的共同富裕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到空想再到消弭的过程,其结果印证了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断,即资本主义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是贫穷的积累.相比之下,按照劳动逻辑演进的共同富裕经历了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科学变为现实的过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5.
二元论的滥用导致了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分裂与对立,造成了哲学的困境.杜威哲学从多重视角、多个层面对二元论进行批判.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确立的最终理由是对经验的忽视和经验方法的缺失.原始经验是一切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基础和皈依.区分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还原原始经验的原始性与最后性,可以恢复诸多对立的二元之间的连续性、消解二元论,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逻辑是以科学的认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论述科学研究活动的模式及其规则(作为评判科学活动合理性的标准)。人们曾经把那种以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叫做“元科学”(或称为“元理论”)。对此需要说明两点:首先,元科学(或元理论)并不研究一切门类的科学,它仅仅是研究经验的自然科学。经验自然科学总是与观察、实验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解释经验事实的,又是有待通过经验给予验证的。元科学与元逻辑不同,前者研究的对象是经验自然科学,后者研究的对象是演绎科学(数学和逻辑)。其次,元科学并不是研究经验自然科  相似文献   

17.
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是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几乎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理论争鸣反而强化了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语汇中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根本上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和方法论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合理成分,通过方法论革命创立唯物史观.现实的社会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立足地,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构成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内核:一方面,唯物史观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从方法论层面“倒置”黑格尔辩证法,以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为依据揭示自然、历史和认识的辩证性质.方法 论革命使唯物史观摆脱思辨而获得彻底的革命性,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哲学.唯物史观既不是实证主义,也不是追求某种至高存在的思辨哲学,更不是对二者的调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实验性的 (或“现场观察性”的 )科学 ,大约在20世纪中期 ,随着把实验室试验引入经济方法中 ,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一个重要的、壮大的学科正致力于对经济学传统假设 ,尤其是有限理性、纯粹自利和完全自控假设的检验和修正 ,而且今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从实验室的试验过程获得的新数据 ,而不是依照传统的方式获得。这一前沿研究根源于两个有明显区别却趋同的传统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决定进行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经济理论的预言进行检验 ,也就是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今天行为…  相似文献   

19.
新社会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现实话题,也是谋划民政工作发展的重大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新社会服务体系”的内涵;通过对上海、深圳两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之模式的比较,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揭示了政府、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在新社会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建构出了新社会服务体系的路径.科学选择和正确把握新社会服务体系建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该项政策向全国推广提供理论准备与参照样本,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和视角,即世界性的眼光,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中对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作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印证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的科学普世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气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意识经历了摸索、转折、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的内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