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开心一刻     
对诗 从前,有一栋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个住在楼下,一个住在楼上。有一天,楼下的在阳台上抽烟,熏得楼上的透不过气来。楼上的骂了楼下一句,楼下的没脸没皮地笑着说:“日照香炉生紫烟。”楼上的很生气。便拿了一盆洗脚水向下泼去,说:“遥看瀑布挂前川!”  相似文献   

2.
瞿采梅 《社区》2002,(17):36-36
我们居委会所管辖的居民小区全部是商品房。相对来说,入住小区的居民经济较为宽裕,住房条件都比较宽畅。因此,邻里之间为争公用部位或家庭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较少。但由于本小区居民楼下商业店面房较多,因开商店造成的各种噪音、环境卫生、不安全等因素,妨碍了楼上居民的正常生  相似文献   

3.
周一海 《社区》2014,(9):32-33
楼上住户将阳台封闭起来养乌龟,因水龙头接头漏水导致楼下的房间成了“水帘洞”,让原本礼尚往来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空调外机滴水影响楼下住户休息,物业管家苦劝并贴出通告呼吁大家相互理解,搞好邻里关系…一最近,发生在广西南宁市半山雅居小区一些楼上楼下邻里之间的不喻快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楼上楼下     
《社区》2011,(24):49-50
在邻里中,联系最紧密、关系最微妙的是楼上楼下邻居。如果你正冥思苦想写策划方案,楼上的地板却咚咚作响,每一声就仿佛踩在你的心上,你怎么办?如果你正欢声笑语在阳台上招呼亲朋好友,楼上却滴下豆大的“雨水”,抬头一看,头顶是一个黑乎乎的拖把,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构建贫困脆弱性测量模型和Manski社会互动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邻里效应对农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农村地区贫困脆弱性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较2015年有所提高,同时呈现不同区域和个体具有显著差异、非贫困群体中存在高脆弱性群体的特征;贫困具有邻里效应,邻里效应对农村居民当期贫困状态和未来贫困状态均产生显著不利影响,个体关联效应与社区情景互动效应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邻里效应对农村居民提高家庭人均纯收入发挥显著阻碍作用,对低收入群体发挥的阻碍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群体;邻里效应对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东北地区邻里效应对贫困脆弱性不具有显著影响,在西部地区邻里效应对贫困脆弱性加剧边际效应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社区》2013,(5):64-64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7.
吴敏 《社区》2012,(25):24-24
由于夏季的特殊性,社区里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多了起来,比如噪音啊、赤膊啊,就特别明显。 那晚大半夜,我突然被一阵激烈的吵闹声叫醒,到阳台探头一看,原来是楼下发生了“噪音纠纷”。起因是,有人深更半夜还聚在楼下打扑克,而楼上居民不堪其扰,以扔酒瓶子的方式来制止,双方因此吵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楼上楼下     
赵家与钱家,过去是邻居,赵住楼上,钱住楼下。而今搬迁新楼还是邻居,不过这回换了个儿——赵家住楼下,钱家住楼上。 住旧楼时,钱家隔几天就得清扫一次院子,因为赵家老是隔窗扔出纸团、烟蒂、枯枝败叶等杂物,有时还掉下竹竿、皮鞋什么的,弄得钱家精神紧张,不敢在院里纳凉,生怕砸着。钱家曾提请赵家注意,赵却说:“再注意,也难免百密一疏,  相似文献   

9.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5):6-7
声声警笛刺耳地响起,这是火警。消防官兵神速出动,一个个从楼上顺着铁柱滑落到楼下,敏捷迅疾,快如闪电。他们火速穿戴利索,红色消防车呼啸而去……这一切,只用了35秒钟,真可谓是猎豹速度。  相似文献   

10.
窗外是自由市场。原先,这市场在马路北头,卖小吃熟食的,蔬菜瓜果的、乃至于最新老鼠药的应有尽有。吆喝之声时起彼伏,吵闹之声不绝于耳。这般的自由市场位于身边,四周居民却大大不自由了,由是摩擦时有发生。一日,两边住户如同过泼水节一样,大盆小桶忽然一齐往楼下泼水,浇得下面的人抱头鼠窜。楼下摊主大怒,责骂楼上为何不讲公德,楼上之人笑曰:“美化生活,我给我家阳台上的花浇水碍你何事?市上规定不许占道经营你们还有理了!”一时,楼上  相似文献   

11.
钱伟 《社区》2011,(21):37-38
楼下的两家又吵起来了,从两家女人的争辩中,旁观者都能听明白了:一家的小孩在门口大喊了几声,吵醒了另一家上夜班在家睡觉的男人…一邻里难处已成了现代都市人的通病。  相似文献   

12.
里仁为美     
朋友串门,说他那个宿舍楼上楼下有几户经常为乱抛垃圾等小事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在强化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现象真让人不可思议。邻里之间,当以仁爱为本。中国有句古话,就叫“里仁为美”,意思是说:居于仁者之里,互相亲爱,是为美。要做到这点,说容易亦容易,说难其实也不十分难。关键是居户持家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践之于行就是仁厚之道,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想一想。比如楼上住户,当你欲将菜根果壳、废纸破鞋往下扔的时候,就应立即想到:楼下也有人家,这破坏公共卫生的缺德事不可为。楼下人家见此也应从邻里友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楼上住着一对新婚夫妇,楼下住着一对年老夫妻。楼上的一对好客又好舞,几乎每天晚上都召集一些哥儿们、姐儿们来家,不是搓麻将,就是跳迪斯科。打麻将倒是稍安静,只有在大赢时才会有放肆的大笑,而跳起迪斯科就不得了,嘭嘭嘭,嚓嚓嚓,整个楼真不亚于一次小地震。楼下的老者,喜清静、怕狂闹。初时对这种气氛还可忍耐,长时间则实在难熬。鼓了半天勇气,老翁上楼,敲开了上邻的房门。  相似文献   

14.
苗祖荣 《社区》2008,(1):36-36
我当年的一同学到美国留学,近日回国探亲,我们几个同学便约他一同出去聚一聚,请他谈谈美国的见闻。那天我们开车去接他。到了他家楼下,见他还没下楼,于是我们便在楼下按了几声喇叭,示意我们已经到了,只见他从楼上窗口探出头,对我们使劲地摇手。可我们并没明白他的意思,而仍以按喇叭的方式回应他。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所居住的楼下以前有一片草地,因无人管理,楼上的居民经常向窗外乱扔垃圾,虽然草长得茂盛,但长年累月的垃圾以及长期不修剪地上植物,绿地已变得面目全非。楼下的一户居民以草地滋生蚊蝇为由,自己出钱,将草地铲平并铺上沥青,居委会对此举也表示赞同,认为解决了垃圾死角问题。但一部分居民认为此举破坏了小区环境,楼下唯一的绿地就这样给毁了。现在,社区居民分成了“两派”针锋相对,楼上楼下已没有了往日的和谐。请问,绿地真的会滋生蚊蝇吗?全国其他社区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提供好的建议?北京七天本刊接到过类似的询问有很多,不…  相似文献   

16.
我读大学时,《苏州大学学报》的办公室在校学生会的楼上,但我从未更上层楼。我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如同我在楼下仰望楼上一般,上楼是要攀登的。听到毕业了的学长说某期学报要发什么文章,我实在钦佩不已。毕业以后,在老文科楼上班,学报又在我办公室的楼上,那时偶尔学写点论文,心虚  相似文献   

17.
爱情的眼睛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在公司创业之初,我们住在远离城市的天鹅湖畔,开发一片休闲度假区。办公条件很简陋,只有一部电话,装在我的桌子上。需要找人时,我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对着楼上或楼下,大喊一声那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万宜堂是曾国潢营建的住宅,其藏书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私家藏书楼群——“曾国藩故里私家藏书楼群”六大藏书楼之一,共12间书楼。楼下是住所、花厅,楼上藏书,是规模宏大的藏书楼,对书香传承和人才培养起了极大的作用。万宜堂后人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传藏书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长深 《中华魂》2014,(17):34-35
邻居老徐是个“花痴”.迷上了种花养草。但自从住上10楼以后他发现,他精心呵护的那些心爱之物,一天天变得无精打采,萎蘼不振。他试着把它们从楼上搬到楼下花圃里,过了十几天,一棵棵花草变得精神抖擞。看来接了地气.花草都变得有精气神。  相似文献   

20.
盛国荣 《社区》2011,(13):41-41
目前在一些小区普遍存在业主入住后出于个人便利,将自用露台搭建建筑物,封闭使用的问题。对管理单位而言,封闭露台后,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协调,且对维修公共部位造成不便;对邻里而言,也影响采光和公共部位使用。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需要诉诸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搭建的个案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