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科学概括出的最新结论,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生产力标准不仅有其客观基础,而且有其理论依据。第一,这是由“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观点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包含着二层含义:其一,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二,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内在尺度,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自身更需要有精确的规定性。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生产力标准的内在尺度问题。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可分为“要素尺度”和“结构尺度”两个方面。对于前一方面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仅就生产力的内部结构问题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3.
一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首先还是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确立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方针,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依据这一根本观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成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确认识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研究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等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必经阶段,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社会主义过程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立沦基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依据。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过程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继续认识,把生产力当成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当成我们当前和今后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以及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挥和发展.这个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也有助于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黄海华 《探求》2002,(Z1):8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更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通过我们党的领导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代表中…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坚持了生产力起决定作用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作出“三个有利于”衡量标准的精辟概括,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将引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迈向21世纪,因此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它为当前乡镇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兴起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广州市芳村区来讲,1988年到1997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区乡镇…  相似文献   

10.
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当前理论界引起了争论。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唯一的标准。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是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关系两个标准。因为只讲生产力,容易使社会主义失去方向。对于后一种观点,我不能苟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生产力是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1.
杨国昌 《社科纵横》2004,19(5):14-15
立足国情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出发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一切革命工作的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人均GDP 1000~3000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 一、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 础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  相似文献   

15.
过去几年间,我们的哲学由“贫困”进入了改革与重建的时期。改革与重建带来一系列争论、分歧和困惑。其中,关于唯物史观的困惑尤为突出。这一困惑主要在于:一方面,大多数人业已认识到,我们长期坚持的哲学的根本缺陷是忽略了人的地位,因而,宏扬人的主体性,确立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是我们哲学的重建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又只是寻求在某一问题上有所突破,而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理所当然地保留下来。结果,我们面临一个极难克服的矛盾:人如何能成为本质上是无主体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三大上,赵紫阳同志的报告谈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中的生产力问题,他说:“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里,我们从生产力的根本决定性,客观物质性和整体综合性三个角度谈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正因如此,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把反对社会主义的矛头首先指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他们以种种借口,罗织罪名,反对公有制。公开发表“私有制宣言”,妄图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私有化鼓吹者认为“公有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适应”。借口生产力的变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主张用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这种观点既违背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唯物史观问题上,而“五项因素公式”是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理论作深入探讨。1.“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的提出及引发的争论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就作出过精辟的概括。在这里,马克思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又发现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力量,从而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目前乃至将来一段较长时间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据此,认识和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同样不能脱离这一现实条件和历史依据。下面就此谈点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我们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因为:首先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作为后起走向现代化的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这就提出了效率问题。因为效率高低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