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微信朋友圈建起来,心随动车动起来。2014年8月21日2时50分,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首届"乡村·中国梦"心爱素拓活动的20名少数民族乡村青少年英才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这些走出大山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乡村医生、优秀乡村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北京的5天时间里,不仅开阔了视野,历练了内心,感知了使命,思创了未  相似文献   

2.
苏发祥  吕众林 《中国藏学》2023,(4):11-19+209-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西藏非物质文化种类齐全,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西藏的边境线长度仅次于新疆,是我国边境线第二长的省级行政区。因此,西藏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关乎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西藏错那县勒布沟有四个门巴族民族乡,是我国门巴族集中居住地。文章以勒布沟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该地非遗文化产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当地政府通过非遗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认为勒布沟的实践经验对西藏其他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旨在提升乡村的综合发展水平,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振兴。群众文化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历史资源,对于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群众文化历史资源的价值,并为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乡村建设水平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乡村文化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的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优秀文化的宣传方式,是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方式.乡村文化墙是宣传乡村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可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乡村文化墙的作用和设计提...  相似文献   

6.
2001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被誉为“中国乡村摇滚乐歌后”的瑶族歌手田震,终于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心愿──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个人演唱会。从出道到举办个唱,14年来田震深感每一次新的专辑、新的曲目的面世,都是一次脱胎换骨,都恰似她……  相似文献   

7.
近日,从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拟于2016年8月18日在北京开幕,由湖北省民族歌舞团选送的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将于9月6日、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由湖北省文联、  相似文献   

8.
"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省自2014年起实施的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创新工程,通过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王岚 《民族学刊》2020,11(2):103-109, 145-146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中,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立足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87-189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和保护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崭新提出,乡村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本文以乡村非遗情感化视觉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元宇宙背景下,如何运用艺术设计和科技手段,讲好乡愁故事,促进乡村非遗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其情感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1.
歌从城里来带着情和爱——北京市慰问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下乡活动散记文/赵薇5月10日,北京市长营回族乡民族学校,彩旗飘扬,彩球高悬。露天舞台天蓝色的布景上“民族情”三个巨大的字幅,耀眼夺目,场内挤满了热情的观众。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民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2007,(11):19-2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民族领导干部伍精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19日凌晨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3.
“老黄牛”穆成志常龄全国少数民族优秀经理穆成志(回族),今年“五一”又被评为北京市劳模。当他接受劳模荣誉证书时,眼眶里充满了激动的泪花。金色的梦1990年9月,北京繁华的王府井矗立起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穆斯林大厦。世上往往有许多巧合的事。4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北京少数民族乡村社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民族经济,缩小与首都郊区汉族乡村的经济差距,保持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摆在农村工作者、民族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力求在北京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思路上寻求突破口,提出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在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将助人自助以及提升社区居民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理念融人民族工作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体育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上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密不可分,逐渐形成了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等文化特质,渐渐的被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传统民俗体育也在反哺这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共同发展,中华传统民俗体育走向全面振兴道路,寻找如何振兴民俗体育的方法显得迫在眉睫。对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定位,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继承、融和、创新,与现代化体育结合,吸引更多年轻血液加入到复兴民俗体育的队伍中来,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肇始于农民生产活动和风俗祭祀的民俗体育植根于乡土社会,是一种典型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蕴含着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此外,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当代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与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共识。因此,立足乡村振兴的基点,如何留住人民心中的“乡愁”,重塑优秀传统文化的“形”,铸造传统体育文化的“魂”,成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亟待的新命题。本文...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4,(12):67-68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7部委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决定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同时公布了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县全部进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县和片区县,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9):26-28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他们的生存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乡村教师.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忍受着艰苦的条件……却依然默默坚守。有评论说,留住乡村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只凭热情和奉献精神,不能完全支撑起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不能留住他们逃离的脚步。国家应通过加强待遇、住房、培训等方面的切实保障,让乡村教师能够后顾无忧.坚守乡村,安居乐业。对于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新闻媒体、社会力量、各级政府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教师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9.
彝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时代文化为视角,分析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罗里密村以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的个案,总结罗里密村在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炼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经验与启示,对新时代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15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不仅进一步为乡村学校的美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有助于落实文化自信战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自信心。对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如何能够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何应用好本土民间艺术,保证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项值得广大乡村学校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民间艺术资源与乡村学校美育关系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民间艺术资源融入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应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提升美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