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传真     
谭徽在深入宜昌市夷陵区调研民族宗教工作2008年8月25号,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到宜昌市夷陵区调研民族宗教工作,专题听取了夷陵区民族宗教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宜昌古慈禅寺、观音禅院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
三峡高中位于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坐落于著名风景区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学校"等称号。三峡高中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554人,教职员工26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9人,少数民族4  相似文献   

3.
正在宜昌市夷陵区平湖社区,广为流传着一个"身残志不残、身残心不残、身残情不残、身残爱不残,一心一意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就是夷陵区平湖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副站长马学柱同志。今年57岁的马学柱出生在秭归县沙镇溪镇马家山村,1976年服役于兰州军区某工程兵部队。1978年2月17日,在一次国防工程施工中,他不幸从矿车上摔落,导致下肢五级伤残。1982年1月退伍到原宜昌地区香溪河煤炭矿务局工作,先后从事办公室主任、经销公司经理、书记和档案室副主任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民族大家庭》2018,(1):13-14
湖北省宜昌市属于土家族聚居、多民族杂居城市,全市有土家、回、满、苗等少数民族4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63%。其中,城区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5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超过3万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约6000人。近年来,宜昌市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突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一重点。  相似文献   

5.
《民族大家庭》2011,(6):58-59
2011年12月12日晚,历时16天的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湖北剧院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恩施土家族的《嗯嘎·女儿会》、宜昌市夷陵区的《三峡,我的家乡》、长阳县的《巴土恋歌》等35个节目获得文艺会演大奖。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岱梨,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  相似文献   

6.
摇动的"摆手舞"、浪漫的"女儿会"、悠扬的"山民歌"……2011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由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广电总台联合举办的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武汉隆重举行,来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及民族地区10县市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战"疫"号角吹响,湖北宜昌市民宗委全体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逆向前行,凝聚起各族干部群众的最大合力,紧紧围绕基层社区一线防控值守、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服务保障、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等工作重点,谱写了携手同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民族团结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2020年1月,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相关工作的通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郑家榜村位居湖北省首位,成功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坐落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最西边的郑家榜村,背靠大山,最高海拔1470米,村里青山绿水、沟壑纵横、山峰陡峭而险峻,自然风光秀丽、独特。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83万人,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鄂西边陲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民族自治区域总人口4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34%.这里峰峦叠嶂,山高谷深,资源丰富.由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05,(12):23-23
王彦斌等同志发表在《中国民族报》理论版上的《消除贫困文化影响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一文认为,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无论族别如何,在诸多方面皆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在受教育程度、年龄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人们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分化,可以说这种状况的存在其实是地区的整体性问题。今天许多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客观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启动经济迅速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地处宜昌市中心城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社区,有土家族、回族、维吾尔族等9个少数民族的居民177人。2011年以来,该区结合宜昌市网格化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和全程化服务"的总要求,以"社区民族大团结、少数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19日,宜昌市民宗局、香港医疗关怀会在该局联系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水浕司村,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是宜昌市民宗局在该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进五访"走访慰问中,收集到该村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医难等问题后,为加强该村医疗卫生室建设,使行动不便的少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南北交汇,连贯东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除没有乌孜别克族和德昂族外,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大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少数民族同胞进入武汉、宜昌等城市,不同民族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观念碰撞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武汉、宜昌由于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外来的少数民族群众,不论是落户的,还是暂留的,都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现有少数民族28个,人口3645人。近年来,随着秭归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来秭归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为积极创新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在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秭归县民宗局聚焦"三级网络两级责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少数民族事务管理"四大重点,在建格局、强引领、富民生、优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巡视员王铁志率调研组赴宜昌市、恩施州就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王铁志对车溪村近几年在民居保护与改造、民生改善、传统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车溪在全国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在考察了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大店子村、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地处鄂西南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历来被称作川鄂咽喉、三峡门户,各民族人民通过这里南来北往、东进西出,使宜昌逐步成为土家族聚居、多民族杂居之地。市域内现居住着土家、回、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来,宜昌市以开展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依托全市"一本三化"(以人为本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取"一对接、两跟进"(部门工作与信息系统对接,跟进服务,跟进管理)的工作方法,按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学地处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团结、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有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700余人。近年来,三峡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成立了"聚力工作室",凝聚"民族一家亲"的团结力,汇聚"求索创新"的智慧力。  相似文献   

19.
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干部职工一直记在心里、念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中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在抗疫行动中体现出的责任担当。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抗疫号角吹响,宜昌市民宗委全体党员闻令而动、逆向前行,坚持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的工作理念,围绕在宜少数民族人员生活服务保障、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基层一线防控值守等工作重点,谱写了同心同向抗击疫情的民族宗教篇。  相似文献   

20.
宜昌市共有土家、回、满、苗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3.0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37%,除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外,全市共有散居少数民族人口48176人,其中宜昌市城区23957人,占48.7%。近几年来,宜昌市在城区民族工作中,办了一些实事,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