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三农”问题在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清。因此,必须要实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建构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就是将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农户个人所有制,即把各农户所经营的土地量化到每个农户手中。这一清晰的农地产权制度必将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行"债转股",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无疑将给一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脱困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面对历史形成的制度性痼疾,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债转股"的形式,而更应注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因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才是治本之策,何况就债转股实践而言,我们面前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国有企业脱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计划和市场两种配置机制并存,人力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其根源是适应市场化配置需要的制度没有健全,现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户籍制、劳动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本价格收入生成制度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在承认 "人力资本市场"是在市场中获得收益而进行投资和流动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 ,边界模糊 ;二是土地产权结构单一 ,内容残缺。文章提出了创新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目标 ,即产权明晰、产权独立、产权分享、产权合理 ,并在总结前人已有创新思路的基础上 ,阐述了当前创新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地悲剧"与产权调整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地悲剧"的产权模式表明了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式.无论何种方式的产权制度变革都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其调整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效率、增加产权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   

6.
把研究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视点,放在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上,以期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考察、相应的理论观点的分析以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践的分析,指出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产权问题与产权理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学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的分析,说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从而为完善我国产权理论,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8.
窦祥铭 《南都学坛》2012,32(2):101-106
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当前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所有权残缺;土地使用权不稳;土地收益权受限;土地处置权不完整。关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取消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私有化;二是取消农地集体所有制,收归国有;三是保留农地集体所有制,对其进行改良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选择应是"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相似文献   

9.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不足,是"三农"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克服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作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模糊化,管理制度家族化,保障制度随意化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为适应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对产权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企业制度创新,使发展的企业与其制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 ,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 ,在产权的宏观层面上 ,我国已经设计并正在构建“国资委——经营公司——国企”这样的新国有资产运营体系 ,但在产权的微观层面上 ,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片面强调法人财产权的功能 ,使劳动者处于是“国家的主人 ,却不是企业的主人”的窘境。本文从劳动者占用权确立的客观必然性出发 ,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者经营权与劳动者占用权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 ,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 ,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债权界定产权"是中国农户基于社区信用而内生出来的一种制度规则,并逐步演变为化解乡村债务的主要手段。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区信用的产权博弈模型,认为累积在社区信用中的特定社会的制度性知识传统能够降低"产权博弈"的成本,使之成为农村社区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基于社区信用的"债权界定产权"的产权博弈,是社区信用整合社区信息的一种方式,降低了农村社区中缔结金融合约的成本,从而为农村的内生性金融提供了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3.
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合作制与产权,近几年大家争论颇多。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的概念考察,我国农村信用社"股金"不具有完整的产权意义。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集体所有制,共有产权占主体,处于"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形态,其发展方向只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在于改变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移植西方的信用文化,这或许是我国在面临全球金融一体化外部压力下快速构建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一种选择。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信用文化的移植说明了在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设中“产权基础”和“道德支撑”的重要性。信用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产权制度,其产权基础不仅决定信用制度内容和形式,而且还影响着信用制度的“道德支撑”。此外信用市场的公平性是信用制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信用契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金融信用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社会信用体系的道德支撑首先是以产权为基础的“理性道德”,其次是克服市场公平和解决委托代理危机的信息机制,除此而外,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金融的职业水准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重心在农民,农民问题的根本在土地,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产权。目前依附于我国农用地的所有权主体模糊、各项权能边界不清晰,农用地流转管理制度不健全,农用地征用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难适度,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未解的根本原因。我国农用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未来走向应当是建立“五权分离”的中国特色现代农用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城镇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所形成的合力,还取决于运行于其上的“城镇化制度平台”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农地产权制度状况是构成农村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的农地产权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安排。  相似文献   

17.
权能分割:论我国《信托法》之信托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法上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财产权制度的冲突引发了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争议。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是信托财产所有权权能的分割,是在借鉴英美信托财产所有权理论基础上,对信托制度进行的诠释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代报刊"喉舌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报刊发展初期,自由主义是使“喉舌”获得自由的主义,“喉舌论”是使言论自由成为现实的理论。戊戌变法前后,维新变法人士的报刊“喉舌论”,首先是要求封建专制统治者还民众以话语权,给民众以监督官吏、监督政治、监督社会、变法图强的政治权力;其次,他们还十分强调报刊“去塞求通”的“喉舌”功能,这是他们对启蒙民众,宣讲民主、科学的真理,沟通社会上下和国家内外信息以变革社会的话语制权的强调。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报刊“喉舌论”,则是要求其报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推翻帝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喉舌”,掌控革命舆论的话语制权。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财产应按照什么法律体系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权利的类型化分析角度,比照物权立法的模式更有利于确保财产安全,维护虚拟财产交易稳定。由于虚拟财产的债权物权化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立法中既要考虑到虚拟财产的非有形体的“物”以及网络科技的影响性,又要兼顾到物权法基础理论的融通性,通过物权立法的完整体系,并借助于物权立法技术,使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经历了由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变,终于被纳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民族出版产业,在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及我国将加入WTO之时,面对国际出版产业和国际资本的挑战,如何保持民族出版产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成为严峻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对我国出版产业应有相应的政策和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