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科,古已有之。古代神学解释学与法学解释学是关于理解、解释与应用的技巧,亦称解释技艺学。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近代解释学,认为解释是排除误解进行复制,本质上是一种重建解释学,被当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由海德格尔奠基,加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加达默尔围绕着理解这个论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解释学体系,包括: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理解是在成见的推动下不断创新的过程;视域融合是理解得以发生和进行的过程;视域融合与用语言对话是同一个过程。解释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认知思维的复杂性,具体表现:视域融合的自组织性;视域融合的整体涌现性;视域融合过程的曲折性;视域融合的开放性。哲学解释学以无视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姿态,把认识过程、语言过程独立化,使"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哲学的后现代性质;其复杂性维度对复杂性探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创新在于,他通过开放“理解和解释”的内涵,扩张“文本或本文”的外延,实现了其后现代解释学在理论上对传统解释学的积极突破。尤其将语言引入哲学和解释学,赋予语言和理解、解释以本体论的意义,强调历史传统在现实人们的处境及视域中融合创新,敢于肯定历史偏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这是很富于时代人文积极创意的。但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无视理解、解释的客观实在性基础,淡化理解、解释的实践性矛盾斗争,漠视理解、解释的正当性与非正当性的原则区分及主导性与非主导性的原则差异,这是必须清醒加以批评鉴别的。  相似文献   

3.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身后出版的《解释学与校勘学》中,此书的总序和导论以纲要的方式表达了他在这个领域中的基本观点。他明确地界定了解释学与校勘学,区分了普遍解释学和特殊解释学、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解释学的严格的实践和不严格的实践,突出了语言在解释学中的核心地位,对解释学循环作了明确的表述,并提出了浪漫主义解释学的著名口号——我们能像作者理解的一样并能做到比作者理解他自己理解得更好——等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代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认为,人是语言的存在物,人在语言中栖息是理解的基本前提和起点,理解中的视阈融合就是一个解释者和本文之间无尽的对话--游戏过程.籍此揭示了理解与语言的共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解释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   

5.
解释学的发展始终与语言问题相关。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认为 ,人是语言的存在物 ,语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 ,理解中的视界融合就是一个解释者和本文之间无穷的语言游戏过程。语言的本体论意义意味着对生活世界的重新确认。伽达默尔由此展开了对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和实证科学方法的批判 ,显示了哲学解释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反思与本文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利科反思概念与传统哲学反思概念区别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科反思概念在其解释学中的地位,指出利科的解释哲学就是反思哲学.文章还说明了利科一开始曾以含有字面与隐含双重意义的“象征”作为其解释学的对象,但这样会导致“解释的冲突”,所以,利科后来以本文作为其解释学的对象.利科的本文解释理论既摆脱了伽达默尔的语言中心主义,又不同于德里达主张的非中心论,转到了“本文中心”.但利科解释学仍然面临着理解的普遍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本作为既定之物自身要求着被理解,语言既开启文学文本的存在又形成对文学文本的遮蔽。解释者通过语言这个中介介入文学文本,与之形成交流和对话,在复原其原初意义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意义,显现文学文本作为一个意义统一体的存在。正是语言的这种既遮蔽又自我显示的特点,决定了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最终要通过解释学循环的原则达到视界的融合,求得真正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解释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解释的范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经历了从方法转向本体的发展理路,在这一转向中,作为解释学核心概念的理解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人的生存意义的创生方式。解释学的重心转换影响着法律解释理论的发展走向,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作为追寻立法者意图的方法而消解了司法者的历史性,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这一企图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也由此强化了法律解释的创造性而解构法治的确定性,而现代的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学的方法论纳入其本体论框架之中,实现了本体论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建设意义。因此,解释学的重心转换使法律解释处于方法与本体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0.
自海德格尔提出理解的本体论意义后 ,整个解释学领域便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其后学伽达默尔步其后尘 ,坚持并发展了本体的理解观、随着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在 196 0年问世 ,哲学解释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流派。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 ,他把理解看成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模式 ,通过理解的种种分析和研究 ,来论述作为此在的人在传统 ,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以及人的语言本性 ,最终达到世界、历史和人生的正确解释。本文笔者就理解的本体性、历史性、语言性、相对性及融合性来作一个述评。一 理解的本体性伽达默尔认为解释学表面上看似乎是…  相似文献   

11.
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语言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语言与理解、语言与世界这两个关系范畴而展开的。文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和基本观点,并通过与英美语言哲学及传统解释学的比较,指出了它在理论上、方法上的超越与开拓,及其存在的某些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把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艺术,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解释的方法——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明确了解释的任务——比作者理解得更好,从而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人开辟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迦达默尔也对于人的“理解”进行了检讨。他认为,人们在进行文本解释之前,必然已经具备了一个“前观念”,而这个“前观念”依赖于由人的解释所构成的传统。相对于文本解释,传统是一种“过滤器”,它影响着人们“前观念”的形成,影响着人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过,迦达默尔拒绝了黑格尔关于“进步”的观念,他否认文本解释之间存在着“进步”的关系。迦达默尔的解释理论使得文本永远处于“开放”的状态,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对于不存在单一的、最终的、正确的或“真正的”答案感到欣慰。当然,依照迦达默尔的逻辑,我们也必须同时要理解这些答案可能也会改变。这便是迦达默尔解释学思想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 6期发表何卫平《解释与循环的嬗变及其辩证意义的展开与深化》一文 ,文章对“解释与循环”这一西方解释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的演进与深化进行了分析。在局部解释学阶段 ,解释学循环主要集中在语法和文字的理解和解释的层面上 ,局限于对本文原意的把握方面 ,循环主要是在词语 (部分 )和本文 (整体 )之间进行的 ,在这里 ,解释学的辩证法贯穿于本文的字词篇章的理解上。在一般解释学阶段 (即解释学哲学阶段 )包含有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几个环节。施莱尔马赫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从语法扩展到心理 ,使整…  相似文献   

15.
辩证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对伽达默尔诠释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及其关系可从四个方面阐释:严格的解释实践与不严格的解释实践、语法解释与心理解释、解释学循环、我们能比作者理解他自己理解得更好。这四个方面的思想都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形成有所影响,从解释学的辩证法方面来对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进行比较,比较异同,评述关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辩证解释学方面,施莱尔马赫堪称伽达默尔的先驱,他开启了西方解释学后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伽达默尔继续开拓这个思想方向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解读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个体理解、群体认同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三位一体"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法国当代著名现象解释学家保罗·利科来说,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到底从语言意义解释出发,还是从此在分析出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与选择。充分重视可能采取的各种观点的辩证法,是他思想的基本风格。面对海德格尔“直接存在论”无法为抵达存在提供方法论的局限,他坚决主张从语言意义的解释出发“回问”存在的解释学思路。但是,海德格尔从此在分析出发追问存在意义所具有的视域革命性,无疑使他充分认识到,解释学哲学并不必须从“语言性”出发,而相反必须首先阐明什么东西来到语言。因此,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既成为他高度关注先于语言并来到语言的东西的视域,也成为他从语言意义解释出发迂回接近存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作为理解的学说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视角,理解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出现多样性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当前我国哲学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存在着两个严重偏离现象:一是割裂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性;二是体系哲学的理解方式.正是这两种偏离导致了不同体系的无休止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从人文科学地位之确立看西方解释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自身的发展同人文科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与时俱进 :西方解释学历经从方法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的三个阶段 ,并实现了从人文科学的辅助性学科到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转变。该过程贯穿着对人文科学本质的反思 ,以及从理论上对地位的重新确立 ,这构成了解释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之一 ,敞开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解释学的本质在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施莱尔马赫重视解释学的辩证法,提出误解具有自常性,坚持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的辩证统一,认为理解话语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他自己的解释学的问答辩证法及辩证的解释学经验都与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辩证法有内在的一致性,了解二者关于解释学辩证法的理论对正确理解解释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