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於合理分布工业生产力诸原则的正确规定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施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大步骤,是全国人民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个伟大经济纲领。这个伟大计划的实现,将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目标前进一大步;同时,也将大大地改变我国工业生产力分布的不合理状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是要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特别是重工业建设;这就是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以便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从设计、施工到投入生产都必须考虑到合理分布工业生产力问题,卽必须依据社会主义生产力分布规律来确定我国工业地区的分布,才能顺利地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工业地区分布问题给予很大注意。  相似文献   

2.
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经济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左倾思想的影响。这种左倾思想的突出表现:一在生产关系方面,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急于过渡,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二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不顾现实条件和可能,急于赶超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3.
序言我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劳动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有了发展。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领导农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业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改造,虽有缺点,但取得了胜利。这一段历程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完成土地改革后,党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农民成立带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又由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我国伟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了,它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綫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它将使我国经济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了我国工业将有巨大的发展:它规定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十四点七,这种速度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其中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工业(包括地方国营工业)的发展还要高: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七点八,国营工业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八点一;可见我国工业建设首先保证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并表明我国底工业化,乃是社会主义性质底工业化;同时表示了我国工业发展是以从高速度进行的。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规定得这么高,完全有其客观的必要性。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正处在过渡时期,我们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规定:要把汽车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这个决策,需要解决很多认识问题。长期来我们对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对汽车和公路运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发展小轿车的必要性认识不够。而不提高这些方面的认识,是很难做到真正把汽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是相冲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管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如何提高,只要其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那其工业产品就不具有竞争力,工业反哺农业就不可能具有经济上的实际意义。中国经济的不可持续性都可以归结到这种人为推动的、缺乏生产力基础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决定其不可持续性的一个致命的隐患就是粮食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彻底打破了以往阻碍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种种限制与束缚,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活动的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后期,适应当时的形势,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那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建设规  相似文献   

8.
认真研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宏传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等一系列原因,我国的经济结构不调整就不能发展,必须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调整是一种明智的决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了。十年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经过严重复杂的斗争,艰苦努力,终于使我们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取得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胜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将在今年提前完成。1958年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出现了空前的大跃进形势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有可能在今年内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即是为此而制订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建设实施五年计划的开始."一五"计划的编制经过了三四年,最终于1955年定稿.在"一五"计划复杂曲折的编制过程中,陈云不仅领导和参与了计划制定的全过程,而且还以他沉稳、审慎的作风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在经济领域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安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诸如工业布局的重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直是研究者的中心论题。研讨这些问题,对于制定我省正确的工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腾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安徽工业布局的重点在哪里? 这是安徽工业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理论前提,即在工业布局上是继续信奉“均衡布局论”,还是坚持重点布局论? “均衡布局论”曾在我国长期流行,它主张在我国广大地域空间平均部署工业生产力,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目标和方向,是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方式根本区别之所在。受这个指导原则的支配,我省工业生产力布局过去是四处开花,既无重点,也无“白点”,虽  相似文献   

12.
一定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不是一类型的生产力,而是多层次多类型生产力体系,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既不是人们常说的是生产力落后,也不是单一的机器大工业,而是包括发达的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在内的多层次生产力。因而,在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滑有发生更大突破而入更高类型的生产力以前,私营经济是不可能灭亡的。  相似文献   

13.
建国46年来,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八个五年计划。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五”计划。实施结果,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9%,计划完成得很好,迈出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第二阶段是“二五”计划到“五五”计划。这期间我国经济有明显发展,但由于“左”的错误和经济工作的急于求成,计划执行得并不顺利。“二五”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因素问题,困扰了人们几十年。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研究生产力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于要素之争。生产力因素论很少研究,甚至不研究生产力的结构、功能、环境、历史和组织等方茴的问题。近年来,经济学界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人们不仪对生产力的构成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而且还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因素之间的关联方式和结构状况,提出了生产力系统论。这是生产力经济理论上的一个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 ,逐步形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想。邓小平认为 ,生产力是决定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在我国 ,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才能解决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讲话,精辟地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他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①最近,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经济问题时又一再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这个论断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17.
一、寓“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之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由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以及适应于这种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也就是说,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观点看,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10年,从1991年开始我们将跨入一个新的五年计划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和未来10年里,我国石油工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迫切需要尽早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以保证90年代的我国石油工业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为此,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就9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战略发展的几个着眼点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发展战略布局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从均衡发展指向,到非均衡发展指向,再到协调发展指向的历史变迁,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每一战略都有其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通过剖析这些发展战略思想变迁的主要特点,可以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量实践,给民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就是一个新课题。诸如生产力的结构和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组合和地理分布、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等等。研究各民族生产力布局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民族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关于研究民族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