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歌剧表演艺术中人物意象的创造是一个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来自生活中的情感积累,也有演唱者艰难的技术层面的苦练。而最终在歌剧表演者的演唱过程中的人物意象创造将表现为一种艺术心理层面的协调运动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2.
浅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 ,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 ,世界上最杰出的、最受人推崇的作曲家之一。本文从他的歌剧创作角度出发 ,分析了作者在歌剧创作上的特点 :选材严谨 ,旋律富有个性 ,擅长写异国情调题材的作品 ,且具有惊人的和声和配器技巧  相似文献   

3.
谈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作曲家 ,他一家是意大利音乐世家。他的创作适应时代潮流 ,热爱意大利歌剧传统 ,是威尔第忠实的继承人。题材广泛 ,引人入胜 ,风格独特。他的歌剧的演出是强烈的戏剧性与声乐、管弦乐、朗诵、动作、服装、布景及灯光最高效率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贾科莫·普契尼是世界著名歌剧作曲家,一生写了多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歌剧作品。其中《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这三大歌剧为普契尼赢得了世界声誉。虽说同为爱情悲剧,但它们却各有自己的不幸:咪咪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冷酷;托斯卡的悲剧在于政局的动荡、政治的斗争;蝴蝶夫人的可悲在于东、西方不同爱情婚姻价值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原恬 《东方论坛》2015,(1):68-73
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歌剧作品完整呈现的关键。是歌剧作品的灵魂所在。借鉴戏剧表演的重要手段,运用内部技巧,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心理特征。运用外部技巧,通过眼神、表情等塑造剧中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据拜伦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虽然貌似喜剧,实则悲剧色彩浓郁,是古典主义歌剧杰作。如果从艺术风格和写作技法对《唐璜》的剧情和唱段分析,可加深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也能对歌剧的创作与表演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其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法国小说家普罗斯佩尔·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被称为现实主义歌剧或悲剧性喜剧。全剧生动、光彩,人物性格鲜明,有很强的戏剧性。歌剧《卡门》有大量喜气洋洋的群众场面,使这部悲剧显得带有乐观主义精神。这部歌剧吸收了西班牙各种舞曲的节奏与音调,从而使其带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其优秀不仅在于乔治·比才的写作技巧远远超过了同时代艺术家的水平,而且在卡门这个角色的背后,也有着令人深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主要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对戏剧环境及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倾向于描写真人真事的真实主义,还大胆运用了具有浓郁异国情调的创作风格,并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了歌剧的创作风格,从而使得其歌剧创作并不隶属于某一个特定流派,而是时刻保持着与时代流行的各种音乐流派紧密联系的创作特色。不仅彰显了其和谐统一的创作思维,还彰显了其歌剧创作方面的多才多艺,具有集大成者的歌剧创作气势。  相似文献   

9.
亨德尔歌剧《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是其上演最多的歌剧,该剧中男中音角色阿奇拉虽非主要角色,但在男中音定位尚不明确的巴洛克时代,其对戏剧冲突的促进作用已不可小视,角色形象也较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剧中阿奇拉角色性格和音乐形象的塑造、曲式结构和伴奏手法以及该角色在剧中的纵向脉络和横向影响进行分析,较全面论述了阿奇拉角色的塑造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亨德尔歌剧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歌剧Leitmotif(主题)技巧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eitmotif被广泛地运用在西方歌剧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leitmotif的起源与发展。早期Leitmotif它的特征是反复出现但是变化不多。后来韦伯发展了这一技巧。他不仅在leitmotif再现时增加了和声和节奏上的变化,而且还用leitmotif将歌剧各幕之间联系起来,起到了贯穿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将leitmotif技巧的运用提到了最高的水平。瓦格纳创造性地将多个leitmotif交织在一起运用,形成一个大的音乐网。并用此网从始至终与剧情紧密配合,使其成为作品必不可少的主体。从而打破了歌剧原有的固定型式,为歌剧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比较。接着 ,又从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 ,对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特点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古典戏曲剧本不仅是研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依据,其中的点滴信息也反映出舞台艺术、演出形态等演剧特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对戏剧形态发展演变的研究和戏曲语言与戏曲文学的考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重视戏曲剧本文献价值的研究方法叫"以戏证戏",是学界前辈自觉运用的方法,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以戏曲脚色研究为例可以看出,运用这一方法,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将会获得新的文献材料,得到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3.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4.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歌剧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学习与借鉴欧洲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许多优秀歌剧作品不论是歌剧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堪比西方歌剧。然而,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歌剧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许多优秀的新歌剧昙花一现,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一条我国歌剧自己的道路还需要歌剧创作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四平戏传统剧目》是在民间老艺人口述本的基础上整理、编纂的一套丛书,收录了11个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的演出本。这些作品大都源自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较多地保留了民间创作的原始风貌。由于没有公开出版,印数非常少,这套丛书在国内外都难得一见,是研究弋阳腔、四平腔和闽北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值得珍惜。  相似文献   

17.
京剧与能剧分别作为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国粹,在本国都享有很高的地位。通过回顾京剧与能剧的历史,从布景、面容、服饰、题材、剧目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可窥见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京剧与能剧的最大区别是京剧具有写意性特征,能剧具有内敛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该门艺术的基本功。其中,"做"、"打"均与武术有着直接关系,"武戏"的形成更是离不开武术。传统戏曲的早期形态——傩舞、百戏均受到武术的影响。由唐代至明朝,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也借鉴了武术的格斗技法。由于传统戏曲在表情达意上的直观性,使之不仅能天然地吸纳武术动作,而且还能补充戏曲表现手法,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  相似文献   

19.
豫剧在山西民间的演出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然而,由于现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豫剧在山西的发展逐渐陷入窘境。因此,豫剧要想在山西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认真面对和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窘境,并从剧团的经营管理、剧目的建设、演员的素质培养等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建设。这不仅对豫剧来说是种全新的提高和出路,而且对于中国戏曲和戏曲文化等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民勤小曲戏的历史变迁、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民勤小曲戏的美学价值、文化承载及推陈出新的思路,探索我国城乡文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