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萍  任露 《中国民族》2010,(5):37-38
布瓦村位于汶川县威州镇西北部的杂谷脑河左岸高半山地带,海拔2000米左右,距国道317线12.45公里,是威州镇的高山村之一。"布瓦"一名源于羌语谐音的音译,意为"黄泥土峰"。因此在这海拔千米的山坡上,布瓦寨的所有房屋均就地取材,用黄土夯成,这其中又以三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羌碉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云上布瓦,羌碉王国"。"5·12"地震时,布瓦村寨百户人家全部受灾。两年过去了,布瓦羌寨的老乡们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2.
李铁 《民族论坛》2011,(3):41-41
一个妇人出门看到3位白须飘然的老者坐在她家前院。妇人与他们素不相识,她上前同他们打招呼:"我并不认识你们,你们一定饿了,进屋吃点东西吧?""你们家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他出去了。""他不在,我们就不进来。"老人们回答。  相似文献   

3.
许鑫 《中国民族》2014,(8):38-4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我是在2014"中国梦·我的梦"南京市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的表演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大学生剧场的化妆间里见到普布扎西的。"这次你的参赛节目叫什么名字?""《吉祥谣》。我们跳锅庄,你知道锅庄吗?""我跳过,好像是藏族欢庆丰收的时候经常跳的一种舞。""这个节目是我们自编自演的,9个男孩、9个女孩,开始是一段串烧歌曲,然后是锅庄。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4.
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5.
晓元 《民族论坛》2011,(2):45-45
人民币上的人物,许多人以为是画家"杜撰"的,殊不知真有其人。这些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是怎么上了人民币,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现在生活得如何?  相似文献   

6.
杨田华 《民族学刊》2014,5(1):94-95
2013年10月26日,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筹办的"理论与方法:羌学研究中心2013年学术年会暨灾难人类学成都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同时也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的分会场之一。研讨会围绕"理论与方法"的主题,探讨如何在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及西方经验的基础之上,提高羌学及灾难人类学的整体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程玲俐  张善云  吴铀生  侯燕 《民族学刊》2012,3(5):75-78,95-96
羌族地区的中草药资源是羌民族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潜在优势,羌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病治病临床经验,有独具特色的羌医羌药。羌族医药虽散见于民间,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羌族医药必须加大投入,走产业化道路,并依托医药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促进羌医药文化的传承,这些措施对羌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扬羌医药文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一绝──圆了珠算梦王荣福(一)你见过每颗算珠重六斤八两的大算盘吗?你想象过一架算盘可以由15个人同时拨打吗?无论是谁,只要走进位于临海市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省珠算协会国华珠算博物馆,都会被千姿百态的算盘所惊讶、所叹服。创造这个被誉为"华夏一奇"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采访前,在百度上搜索有关"湘江一号高尔夫董事长刘生平"的信息,资料很少。而刘生平这名字也并不曾在大众市场名声在外。我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采访对象?这又是怎样一枝民族企业家群体中的奇葩?春寒料峭的下午,我拨通了刘生平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克制、低沉、不徐不疾。见到他本人,有点意外,跟我印象中的"商界成功人士"出入很大。刘生平,  相似文献   

11.
赵红 《中国民族》2014,(6):8-13
记者:阿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您是如何理解"守望相助"的?在您看来,"守望相助"对吉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3.
蕾蕾 《中国民族》2007,(9):42-42
我是鄂温克族,但我的祖先们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分属北方不同的少数民族。因为家庭原因,我从没有在民族地区生活过,对于民族的最初感受是在填各种报表的时候,别人看到我的名字,总会惊讶地问我:有“蕾”这个姓氏吗?好奇怪哦。虽然从小受的教育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时学的是古代语言文学专业,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大部分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这个年将花甲的老人 ,到底想干什么呀?拍遍瑶族服饰 ,有必要吗?有意义吗?我以为有必要。有意义。想一想 :有多少记录这个民族生存史与心灵史的服饰 ,正在消逝 ,或许我迟一步 ,就将永远错过了呀!1994年我出差到了广西防城港市 ,在从防城去峒中的途中 ,公共汽车在板八乡停了下来。我第一次见到了那里的大板瑶妇女。就是那一瞬间 ,我被她们非常美的装饰惊呆了。她们头上顶一块板 ,高高的 ,色彩鲜艳造形奇特 ,壮观而高贵。后来的时间里 ,我的心思便常常被远方那群穿著美丽的瑶族人所牵动。我查阅书籍 ,注意并逐渐了解到瑶族过去有一部苦…  相似文献   

15.
"黄四姐哎你喊啥子?我给你送一根金簪子要你一根金簪子干啥子?插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娇娇儿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东西这个少了些,你不要这么说。  相似文献   

16.
许鑫 《中国民族》2007,(12):22-30
徜徉在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保护区的灵山秀水之间,迷醉于当地少数民族村寨的灿烂文化之中的我,还是不时地感到疑惑:难道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总是悖论吗?那些为了保护自然生态作出贡献的世居民族,他们在失去自古以来形成的狩猎、采药、砍伐的生产生活方式后,如何解决新一轮的生计问题?还有,他们的文化,怎样在为求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的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延续?如果作为生态主体的人的作用消失了,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7.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4,5(4):41-46,114
在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羌、僚、诸蛮、西南夷部等。吐蕃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甘孜和阿坝地区,羌人居住在岷江上游,特别是在威州、茂州即今阿坝州的理县、茂县、汶川、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等县境内。僚人广泛地分布于巴蜀各地,从川中丘陵到盆周边缘的广大地区都有僚人居住和分布,而尤以川东南的南平军和川南的泸州、叙州最为集中。诸蛮分布在大理国与宋之间的川南、川西南地区,包括"黎州诸蛮"、"叙州三路蛮"和"泸州蛮"等。西南夷部主要居住在川东南的黔州、涪州、夔州沿边至贵州境内一带。总体上,两宋时期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特点是:汉族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沿边地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昨日的猎手》 宝贵敏(以下简称宝):最初是在《收获》上读到您的《昨日的猎手》。那篇作品的文字震撼了我,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觉得作者就在那些猎人身边生活,亲眼看到了作品的主人公结束生命的瞬间及全过程。您是鄂温克族人,熟悉猎人的生活,您以前写小说比较多,那些小说很有活力,和这几篇作品不太一样。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您写出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写的?  相似文献   

19.
羌语濒危的原因透视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已步入了濒危语言的行列,其原因主要有:羌语语音差异明显,羌语词汇创生能力不足,羌文字长期缺失以及交际功能较弱,羌民的民族自卑心理和居住模式影响了羌语的生存空间.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羌语,应利用羌文字大力加强羌文学(羌歌)的整理与创作;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扎实推进羌语文教育;在政府支持下多措施营造羌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卞思梅 《民族学刊》2018,9(2):45-51, 110-113
20世纪上半叶葛维汉对中国西南及羌民宗教研究的论述,体现了葛维汉从传教士转变为人类学家后其宗教研究的学术理念。同时,葛维汉对羌民宗教的研究是他对西南甚至中国宗教研究的图景里的一部分,羌民宗教与中国宗教之间是类似“中国宗教之树”一样的互为根叶,互相影响的关系;应该注意葛维汉羌民宗教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马纳”“神”“鬼”,这些概念体现了葛维汉在当时东方主义话语下的“西南视野”宗教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