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指出这部小说体现出了一种生态意识,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生态的失衡,更造成了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不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而且使个人本身的精神高度异化。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者失去平衡的深刻忧虑及对三者达到平衡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2.
孙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45-50
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纽约2140》通过对浸润某种气候危机的纽约城市生活的书写,生动描述了种种生态灾难景象。作品以多重视角,展现了气候变化以及由此而生的生态危机,蕴含着对生态正义的深刻思考,其生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美国社会体系中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为这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3.
《弗兰肯斯坦》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不仅是寓言式的 ,而是预言式的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人类已经掌握克隆技术的今天 ,不能盲目追求科学 ,而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科学 ,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空间 ,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相似文献
4.
魏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42-143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是女性哥特式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然而,《弗兰肯斯坦》的成就还不止于此,小说还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生态女性意识,对构建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发展的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尤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69-71
从冲突学的角度,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一书中关于冲突的描写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冲突所集中表现的地方和内容,以及这些冲突所体现的特有作用和意义,指出玛丽.雪莱意欲通过这些冲突的表现,表达对人类无止境追求知识、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欲望和人类发展及幸福之间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6.
孙海龙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78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关”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7.
杨蓓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67-69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杨蓓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4,4(2):67-69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吴丽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
玛丽·雪莱的力作《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造物主弗兰肯斯坦以及其创造物怪物这两个形象,使二者作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形象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处在19世纪殖民历史背景下的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探析将重点指向怪物这一反叛形象,对其一路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庶民理论,以期能够展现出怪物长期以来所不为人知的庶民身份。 相似文献
10.
郭方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4,4(1):81-85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代先河,以惊人的笔触揭示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寓言式真理:不论是女人对写作的渴望,还是男人对孕育的渴望,都依靠生产怪物得以满足,两性都在怪物身上找到了自我的影子,一个怪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对另一个的压抑.而男权,则是男性形象怪物化和女性书写怪物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作为生态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备受世人关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为自身造福的手段,它必须从根本上与人的发展相一致。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符合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存在,一方面,科学技术要通过提高人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来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保护和优化来促进人的发展,如此,科学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4):1-4
经济全球化未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 ,全球资本主义不仅杜绝不了人类的战争 ,而且会使人与自然之间的“战争”升级 ,使人类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人类为走出生态危机 ,必须打破关于科技的神话和关于市场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后提出的新的文明形态,也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在。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卢莉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1
本文从阐明狭义生态生产力和广义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论述了生态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二者内在的辩证关系。并提出: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第一源泉是生态生产力;人类不断认识生态生产力,并逐步将其转化直至融入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变先进的过程;后过程的进步成果又反促前过程的扩大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99-103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为取向的译意“忠实”论,“辨义”即“译意”,原意是本源。因此“辨义论”与“译意论”一样,对宏观的文化交流和微观的语言转换具有相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生存技术、经验知识和农业社会的互动中,生态文明处于襁褓之中,人与自然原始和谐;在机器技术、理论科学和工业社会的作用下,生态文明尚未成形就走向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而在高新技术、复杂科学与信息社会的交织中,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被当代人类所渴求并建构,通过人类自身的技术使用实践,通过生态技术的产业化,STS的关系必将走向协调可持续的良性轨道,生态文明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侯桂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307-31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就像一面镜子能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汉英成语的语言现象出发,特别是从词语的联想意义出发,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对汉英成语进行对比分析,探其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汉英成语的理解,提高汉英成语的运用的能力,促进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