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后初期,艾德礼政府在缅甸政策上并没有大的创新,仍然沿用了战时内阁的政策。缅甸总督史密斯由于在缅甸推行与昂山敌对的政策使得缅甸的局势恶化。艾德礼政府逐渐改变了缅甸政策并任命兰斯为新的总督。兰斯支持缅甸民族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在经过了一番迟疑后,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了兰斯的建议。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的迟疑不决,缅甸的局势恶化,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国的关系也更为疏远。这一政治局势与缅甸在英帝国战略上的次要性使得缅甸最终在英联邦外独立。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是推动津巴布韦非殖民化进程的重要外部力量。它倡导和制定的非殖民化原则从法律上支持了津巴布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联大、非殖民化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参与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强制制裁的实施迫使史密斯非法政权在强大的压力下让步,中国和前苏联两大社会主义安理会成员的支援则有力地促进了津巴布韦非殖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战后英国在放弃还是保存帝国这样的一个两难悖论中挣扎的时候,非洲的价值却因其巨大的资源以及战略优势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非洲被放入了非殖民化时期帝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由于对非洲在未来帝国生存模式重组方面可能会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开始了以非洲为中心的帝国非殖民化的探索进程,但这同时也将是以非洲为中心重组一个隐性帝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东地区因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而成为世界大国的争夺重点。冷战结束后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 ,确立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并谋求建立一种维护美国利益的中东新秩序。但美国所采用的强权加武力的政策日益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 ,且世界其他大国谋求中东地区主导权的力度也在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 ,美国不得不对其中东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际教育政策始于1958年,巩固于60年代的冷战高潮,转型于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时期。为应对冷战不同时期国家安全需要,美国国际教育政策从一项临时性措施发展成稳定立法体系,由专家培养扩展至包括通才培养和公民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战后和平规划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时盟国发表和公布了诸多有关反对殖民扩张、鼓励民族自决、自治和独立的声明、宣言,并最终在《联合国宪章》中得到体现。战时这些有关殖民主义的思考、规划和宣传在鼓舞各国反法西斯斗志赢得战争胜利的同时,进一步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意识,并且也从法律和道义上否定了殖民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奠定了战后非殖民化进程赢得国际社会关注和支持的舆论和法制上的基础,从而推动了战后非殖民化进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中美关系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当时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其对华政策中的关键一环。从史料中尚不能得出当时中美之间必然敌对的结论,至少双方还存在着相互选择的可能性。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对台湾政策(全面承担义务 )的制定和最终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在历史转折点,许多偶然性的主观因素也在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的棘手的“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1955年起,美国出于反共的需要,在越南南方扶持亲美的吴庭艳建立政权。尽管吴庭艳亲近美国,但他亲美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当美国出于战略考虑要求吴庭艳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改革时,遭到了他的拒绝。这导致美国与吴庭艳产生了矛盾,并最终造成吴庭艳死于美国支持的军事政变。吴庭艳统治的终结是美国对越政策的转折点。美国由幕后逐渐走向台前,并最终全面卷入越战。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泰国国内政局不稳,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急于向美国寻求援助.但战后初期泰国只处于美国对外战略的边缘地位,因此美国拒绝了泰国的援助请求.随着东南亚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提升了泰国在东南亚所处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对泰国的援助政策.美国对泰国的援助大大加深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程度,为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美国的冷战战略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
西伊里安民族自决问题,源于荷兰与印度尼西亚围绕西伊里安地区主权的领土争端。作为荷兰的盟友和印尼的友邦,美国政府的立场成为决定争端结果的关键。美国是民族自决原则的倡导者,但冷战时期其反共利益与民族自决原则在争端中出现错位,而同盟关系、东南亚冷战局势,以及第三世界反殖民运动等因素的交织,加重了美国外交选择的复杂性。在维持了十余年的中立政策后,美国政府决定牺牲西伊里安土著居民自由选择政治命运的权利,以维护自身在印尼的利益。美国政府在西伊里安争端中的决策过程和政策演变表明,其推崇的民族自决在冷战环境下已演变为灵活运用的外交工具,而非追求的外交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美国长期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是亚太地区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局势、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的外部条件。美国能够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因是:美国理性的回归;中国的强大和友好;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以及其切身利益所系。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由于多元政治价值观的并存,在激烈的内部矛盾下最终引发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外岛分裂的政治诉求.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敏感地把握了印尼局势的变化契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出发点,用最小的政治风险--即中情局的秘密干涉促成了印尼内战的爆发,由于外岛叛军政治的脆弱以及军事力量的分散,叛乱很快被印尼政府军镇压.中情局的干涉失败带给美国对印尼政策两点新的转变,即修正了美国对印尼的认识,降低了美国对印尼外交中中情局的决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目前台海局势难以平稳的关键性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蔓延和中国的崛起,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双轨政策”,将台湾作为永久性遏制和牵制中国的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筹码,阻挠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西方国家行政理论的变迁,并立足于国情对如何理解和把握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变迁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绩效水平,近年来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政策部门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的规章制度。2003年9月,为配合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工作,美国政府颁布了《政策规定绩效分析》,系统介绍了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一方法对于世界各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介绍,以期有助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合同法两次重述中将否定合同强制执行效力的事由从“违法合同”转变为“违反公共政策的合同”,而具体的违反公共政策合同的类型始终是法学界的争论之一.对于违反公共政策的合同类型进行探析可以清楚得看出公共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内涵变化.从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的违法合同论,到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的公共政策说,经过实践的检验与分析,将违法合同涵盖于违反公共政策合同类型之中作为合同没有强制执行效力的缘由更为有效.这样的立法体系是避免我国合同无效制度中对强制性规定之含义的争议,以及解决适用违反法律与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使合同无效时产生的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两个世纪的中美关系史上,1945—1955年是最困难和敌对的10年。在这10年中,两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战场上刀戎相见。后来,又隔着台湾海峡武力对峙,两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认真研究这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于今天加深两国了解,使中美关系以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在全面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上步入21世纪,必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利益集团在美国国际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非常有限。然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这一传统观点显然无法解释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通过回顾利益集团在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中的积极行动,本文以利益集团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领域长期相对沉默的原因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这些原因为什么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失效。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将国际经济政策分为贸易和货币两大领域,进而考察利益集团在其中的不同作用,这样的划分显得过于模糊和宽泛。相反,特殊议题才是考量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的合理视角。鉴于美国涉华利益集团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对中国的妥善应对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戈 《国际论坛》2012,(5):74-78,81
1993年"黑鹰坠落"事件后,索马里逐渐淡出了美国的视野。"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发生变化,反恐被提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于索马里这样的"失败国家"会成为又一个阿富汗式的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的担心,使得索马里的内乱再次被提上了美国非洲战略的议事日程。小布什执政的8年时间里,美国加大了对索马里的介入。然而,美国的政策既没能给这个战乱纷飞的国家带来和平,也没能阻止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9月15日至年底的三个多月里,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4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一揽子扩张性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对冲了2007—2008年上半年押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影响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复苏的好势头。但是2009年一、二季度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效应仅占正常经济情况下的32%左右,说明大量信贷资金为了获取利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等,对实体经济作用效应较弱。为进一步稳固经济企稳回升发展的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央行下半年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信贷的适度增量强化结构调整的力度,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通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