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1-5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 ,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以及矢志而决不随俗 ,恋国而决不去国——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离骚》是屈原的血泪之作 ,其中所表现出的悲剧精神、再现出的情感冲突、构成的悲剧情节、形成的悲剧气氛 ,无不具有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胡培培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及诗赋文本,笔者拟从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学术文化等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地理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滋生的土壤;民俗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萌芽的氛围;学术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突中的屈原悲剧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在楚文化走向衰亡的历史语境下,执著维护天真烂漫的楚文化母体,形成了悲剧人格。这种悲剧人格不仅是道德悲剧,而且是生命存在意义上的悲剧。产生这种悲剧的人格魅力集中表现为一种贵族精神,即超越现实功利,超越群体,超越历史和超越社会羁绊,袒露出生命的自然之本。 相似文献
5.
叶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汉末以来的士大夫们,不论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还是阮籍和陶渊明,其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剧性的理解均无二致,然而因其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脱之法却各有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强调及时行乐,流于感官的刺激和满足;阮籍偏重于求取精神的麻醉和解脱,求取短暂生命的保存以及从有限向无限的超越;而陶渊明则着眼于人生的审美化和情趣化,以诗意的眼光改变对于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给自己绘出一个与现实给定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将其作为短暂飘忽的个体生命所能切实把握的灵魂归依之地。这是对于人生悲剧性的一种极高智慧的超脱,也是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胡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59-63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都在不停地寻找。祖孙两代的寻找,不只是形成了一个轮回,更预示了中国平民的千年孤独。小说揭示了平民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用平民语言阐释了平民的哲学。但小说也有个别情节不太真实,语言有些"绕",沉迷于自我的叙述方式等有待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沈文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44-246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以全新的视角 ,论述了一千二百四十六年前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美女杨玉环是怎样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先嫁皇子李瑁后又嫁给皇帝李隆基的遭遇 ,可谓屈辱与受宠同在 ;寂寞与欢乐共存。最终竟被残酷“赐”死。其短暂“悲剧”的一生 ,也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及自私 ,杨贵妃只不过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战国中后期沉浮于政治舞台的两位楚国政治家屈原与李斯不同的出身血统、阶级地位和思想观念的比较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剖析了两人在身处逆境、政治失意时作出不同人生抉择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赵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1):62-66
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古思潮,将被遗忘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圣贤又推向精神舞台的前沿。对英雄圣贤政治和道德的极力赞颂,使得当时大多数文人对英雄圣贤产生了宗教般的虔诚和膜拜。这种膜拜,不仅极大地阻碍着文人对现实社会政治和道德的认同,形成了他们和现实社会的对立,而且也极大地强化了他们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性格,支配着他们为理想、道义而无视贫贱祸患,明知不可行却坚持不懈,促使着他们走上了悲剧人生的道路。同时,由复古思潮影响而形成的强大的保守势力,在围剿革新思想时,也将革新派文人选到了人生悲剧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人生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各家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这种观点主要源自人生中无穷的痛苦和总要来临的死亡。即便如此,人们也不应畏惧和沮丧,而应正确地看待人生的悲剧因素,从中寻找其所具有的悲剧价值,如此一来,人生将会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1):98-99
作为晚唐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吟咏,深刻表现知识分子末世的苦闷与彷徨、忧愤与哀痛.充溢诗人心灵和诗歌中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哀,一种透彻入骨的感伤. 相似文献
13.
田玲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56-58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前半生徘徊于政治和学术之间,积极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遗忘。文章认为他的人生轨迹既受到儒家传统入世思想的影响,又与西方自由思想密切相关。他的悲剧人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4.
15.
论屈原的个性及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1):17-22
对于屈原自沉选择的讨论一直是屈原研究的一个重点 ,但受时代意识的束缚一直拘于忠君或者爱国的藩篱。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屈原自沉的种种说法的梳理和反思 ,提出应从其独特的个体生命出发探讨其死因的观点 ;继而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解读和分析 ,提出其个性的两大特征———执着与孤独及其表现形式———人生道路因个体选择而日益狭窄的轨迹 ,自命不凡的个体形象 ,动辄以死自誓的极端思维方式等 ;最后联系两者讨论其自沉悲剧的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原因以及其个体生命对于人类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0月,时年17岁的许反帝因盗窃38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被判处死缓。26年后,许反帝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他成了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他的人生悲剧,又与他母亲对他的过分溺爱有很大关系。有人说,许反帝的母亲用溺爱培养出一个“江洋大盗”,不但毁了儿子的人生,也使自己身陷囹固。她出狱后,又用畸形的母爱给儿子营造了一座“心狱”,使儿子丧失了走向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奇特的“鬼才”,他悲剧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诗作的格调、感情、构思、想象、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內容,使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雷文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48-52,65
在现代化的潮流中,王国维是一个非常独特却又异常重要的存在,他异于时人的社会改造,却由个体生命体验走向纯粹学术、纯粹哲学,远离时代硝烟而自成博大精深。王国维独特的学术成就与他的悲剧人生及他对悲剧人生的异常敏感的体验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纯粹学术的追求是王国维企图解脱悲剧人生的结果。叔本华和老庄等人的哲学成为观照其悲剧人生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9.
何洁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85-90
长篇经典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满怀抱负、达则欲有所为,崇尚自由、穷则独善其身。其悲剧人生遭际及成因,折射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作品的深刻性及独特性震撼人心、启人深思深省。 相似文献
20.
张学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4)
<九歌>所写主人公对恋人的追求无不以失败而告终,表现了其追求美好理想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的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李商隐的爱情诗多抒写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其爱情追求方式、爱情诗中的情韵、爱情诗中的神话、比兴元素,都有明显的受<九歌>影响的痕迹,李商隐与屈原相似的时世、人生遭际使他们时隔千年而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