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马里兰大学魏得安教授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得出了"双重悖论"的观点,即腐败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腐败的急剧高发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那么,应该如何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导致的"双重悖论"现象呢?首先,中国"特色腐败"与其他国家的腐败并无本质差别。腐败本身也绝不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资讯     
台词 "自己是搞纪检工作的,又是市纪 委的一把手,没有人敢监督。" --全国被查处的第一个地级市的纪 委书记,先后在市、县纪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15年的原湖南常德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 晋镛谈自己一直主抓反腐败工作,却通过反 腐败而搞腐败,从反腐官员沦为腐败分子的 原因  相似文献   

3.
任建明 《决策》2007,(3):44-45
[回放] "空降"纪委书记刮起廉政风暴 一次偶然的试验,湖南省张家界市开创了"下派纪委书记"的模式. 1991年3月,为照顾莫辉华家庭困难,同时也为了锻炼女干部,张家界市纪委把她派到慈利县任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京雨 《领导文萃》2013,(14):7-22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如何看待腐败的严重程度?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云飞 《决策》2011,(9):89-89
新一届县委在全国已经全部诞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些地方的县委分工中,将腐败易发领域的城市建设工作分给县纪委书记管。  相似文献   

6.
王茜 《办公室业务》2012,(16):43-44
<正>近几年,一些领导"身边人"的秘书,成为利用职权或职务进行腐败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党政秘书腐败是国家机器上的"锈斑",其危害甚大。他们不仅因贪欲膨胀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严惩腐败秘书之余,人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走上了腐败之路?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秘书腐败屡禁不止?应采取怎样的积极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探究党政秘书腐败的原因,有人文精神削弱对秘书文化的负面冲击,有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有领导腐败的恶劣影响,有对秘  相似文献   

7.
沈骊天 《领导科学》2001,(14):52-53
腐败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会产生腐败?怎样有效扼制腐败?近年来各界见仁见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笔者在这里也想谈一下个人的一得之见. 一、腐败之源 当前,人们谈到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根源时往往归结为"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往往把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定位于思想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因为这实质上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所以也就很难突破传统的轨迹.而社会系统控制理论则给人们认识腐败本质以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里怎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公众对"身边人"的看法客观吗?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6-17
正9月1日走马上任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履已新一个月。如何面对山西官商错节、腐败高发的官场生态?怎样破解"晋官难当"现象?治吏之策又将从何处着手?王儒林在"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居的调研表明,反腐也需软实力,只有培育优秀廉政文化才能净化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袁刚 《领导文萃》2012,(8):23-26
2011年"两会"最后一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例行的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总理明确点明腐败是当今社会最大危险,同时也隐隐点到制度、体制是营造"腐败的土壤",亟待改革。干部官僚腐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作奸犯科的贪官污吏,不仅法理难容,就是其自身也怕见阳光深自潜藏。然也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冈退休、辞职、调任等原因离开原先的霞要岗位后,仍然千方百计施展自己的余威,大搞权钱交易,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取利益,违法乱纪,最终晚节不保.这些人利用延期的权力获取不当利益,可谓"人"走而"影"在,被称为"影子腐败".那么"影子腐败"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根源在哪里?又有哪些治理对策呢?  相似文献   

12.
王来喜 《领导科学》2012,(29):53-54
纪委书记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塑造好纪委书记的形象,就必须突出"正"、"公"、"廉"、"识"、"敢"五种特性,不断提高纪委书记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执纪能力. 一、突出"正"的特性,积淀"德"的品行 从事政治的人,务必做到正派.中国古代的"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说法,都是讲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尤其是纪委书记,心中要始终装着正气,行为要始终带着正义,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纪委书记要打造正义力量的形象,必须在塑造人格魅力上,积淀"德"的底蕴,体现"德"的品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于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滞后等原因,"秘书腐败"正在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不良现象。人们常常说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或"权力寻租",而秘书的职业权力严格上说非常有限,那么"秘书腐败"何以产生呢?这是因为秘书工作在领导身边,"实权"不大而"用权"方便,可以通过领导或假借领导名义来处理一些自己无权直接处理的事项。这就对秘书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许多特殊的有别于其他公职人员的要求。公生平、廉  相似文献   

14.
正深入反腐产生了许多逗号、句号、感叹号,也有一些新的问号。笔者便有一问号:贪官是不是也分代呢?由于年龄不同,贪官也应有代际之分吧,而区别贪官"50后""60后"与"70后"的重要分野,除了"50后""60后"的位高权重犯事者总量居多外,是不是还有"50后""60后"的贪官多有绰号呢?而今,绰号成了老百姓给贪官"画像"的好"家什",官员的绰号遂成百姓认定其腐败的标号。于茶楼酒肆、饭后茶余,当然也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一把手腐败中,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近几年来,单个买官卖官行为已屡见不鲜,规模批发官帽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江苏响水县原县委书记李树春调离前夕,用2个小时"研究"变动了102名科级干部;而山西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共调整干部432人,批发科级"官帽"278顶.一把手用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与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权力运行机制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上,五年来,省级纪委书记异地调任的力度不断加大。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现,在大陆的31个省份中,目前,空降省纪委书记已有19人,占总数的六成以上。异地调任对充分发挥纪委监督职能,扼制腐败蔓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地方交流与中央下派  相似文献   

17.
古代官员从小接受主张"忠君"、"仁爱"的儒家道德教育,可还是有不少人成为官场腐败的同谋。这个官场到底是什么样呢?对民众来说,忍受官吏的盘剥侵害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官员来说,盘剥百姓、贿赂上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前的民调显示,"反腐败"依然是居民众关注热点。随着科学发展,对于腐败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研究工具和视角。本文主要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探索"反腐败"问题中,对腐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提出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老藤  惠彤 《领导科学》2008,(6):49-51
一 在浑江市纪委书记程海岩的办公桌上有一份要求对市国资委主任牛昕实行"双规"的报告.因为事先按程序已经和有关方面通了气,现在,只要他这个市纪委书记大笔一挥,"906"专案组就可以马上采取行动了.  相似文献   

20.
孙申 《领导科学》2004,(24):45-46
腐败现象不仅会让干部本人"多年'修行'毁于一旦",政治生命结束,而且败坏党的形象、腐蚀党的机体、削弱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严重的损失。加强制度反腐,已经成为必须举全党之力来抓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腐败行为也是有规律的。其规律可以表述为:任何一个私欲恶性膨胀、经不起各种诱惑且未受到有效制约的掌权者,都会发生危害公共利益的腐败行为。腐败规律属于认识论规律中的因果规律。腐败的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哪些必然联系呢?从主观原因来看,凡是腐败行为,都是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