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的散文诗《雪》,现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主题应如何理解,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读鲁迅散文《〈雪〉》,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批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认为李何林同志关于《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的说法是与作品实际有很大距离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可参看陕西人民出版社《鲁迅〈野草〉》注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是《野草·题辞》的开头。这“充实”而又“空虚”的境界,不仅是鲁迅当年写作《野草》时心境的形象写照,也是整部《野草》诗集的一个非常确切的注释。这注释的扑朔迷离和笼罩在《野草》上空的一层云雾所构成的画面极其和谐。于是《野草》成了鲁迅著作中最难读的一种。当代著名的研究鲁迅的专家李何林同志也认为解释这些诗篇并不容易;“凭这一点”,澳大利亚的学者梅贝尔·李写道,“他就应当受到称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评论家又提出了不少新的意见和看法。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的“鲁迅先生是我国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先驱者”,“《狂人日记》是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一些评论者认为:《狂人日记》是意识流小说,鲁迅是意识流作家.有的同志甚至提出:“《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在此略述浅见,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文学史上,很少有同名的作品,这是因为已经有了的书名,如果再去沿用,难免会引起一些误解。鲁迅不避这样的嫌疑,他在果戈理写出了《狂人日记》八十多年之后,自己也写了一篇《狂人日记》。无疑,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某些方面是受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在题材、体裁、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这些相同或相似,一点也掩盖不了鲁迅的创新精神和独具的思想光芒。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就曾十分客观地指出:“一八三四年顷,俄国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反封建主义的白话小说。由于表现形式的特别,从发表之日到现在,对它的创作方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23年10月的《学灯》杂志上,刊载过丫生写的一篇《读<呐喊>》,他将《呐喊》中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多为赤裸裸的写实,活现出社会之真实背影。”一类则“含有不可解说的神秘的理想”。《狂人日记》就被他当作第二类(即神秘主义)小说的“开其端”者。解放后,虽然没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了,但  相似文献   

7.
这一篇《浅释》是李何林同志1960年3月写的.当时曾作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专门化课《鲁迅研究》的参考资料印发,没有公开发表.现征得李老同意,在我刊分上、中、下三次刊出,以飨读者.(李老在给我们的信中谦虚地说:“此稿很不成熟,供内部讨论则可,公开发表还可从缓.”我们希望读者尊重李老意见,对本文论点暂不在公开刊物上引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何林教授,是我国现代文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专家。他已八十高龄,在处理各种学术兼职的繁忙公务及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的百忙中,为我校易竹贤同志的《鲁迅思想研究》一书作序,热情奖掖后辈,精心培育学术人材,这种精神正是鲁迅先生的可贵遗风。序言不仅热情评价和肯定了《鲁迅思想研究》的成绩,而且阐发了学习鲁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该书出版前,本刊特先予发表,以飨读者;并选载该书的一节,为校庆献礼。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几乎所有的鲁迅研究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是《狂人日记》。这种说法,差不多已成为定论的了。我认为,这个“定论”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说法,有一半说对了,但也有一半说不对。说对的,是指《狂人日记》在形式上用白话写,这在“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中,确是第一篇。说不对的,是指《狂人日记》在内容上却是  相似文献   

10.
李何林教授,是我国现代文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专家。他已八十高龄,在处理各种学术兼职的繁忙公务及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的百忙中,为我校易竹贤同志的《鲁迅思想研究》一书作序,热情奖掖后辈,精心培育学术人材,这种精神正是鲁迅先生的可贵遗风。序言不仅热情评价和肯定了《鲁迅思想研究》的成绩,而且阐发了学习鲁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该书出版前,本刊特先予发表,以飨读者;并选载该书的一节,为校庆献礼。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评价《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是鲁迅作品研究中多年分岐的一个问题。关辰同志撰文进行再探索,本刊予以发表,以期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一九八一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它比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还要忧愤深广。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共分二十段,是二十天的日记。各段的日期大多是不接连的,混乱的。小说里的狂人是一个部里的九等文官小书记(抄写员),过着穷苦的生活。他幻想部长的小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阅读《海上述林》,是在一九四八年。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我的故乡,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读了《海上述林》,顿觉一股暖流,一种力量涌进了心房,仿佛在黑暗中看见了一片光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海上述林》是瞿秋白同志的翻译作品,是鲁迅为纪念秋白烈士而编辑出版的,它教育和熏陶了整整两代人,在我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的领导者之一,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列主义的理论家、翻译家和革命作家。他在一九二○年,便开始译介俄罗斯伟大作家果戈里、契诃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人的作品。一九  相似文献   

14.
对鲁迅散文诗《雪》,迄今为止,人们的分析大同小异,观点基本一致。冯雪峰同志在《论<野草>》一书中说: 这篇作品告诉我们,虽在冷酷的“冬天”,作者的心地中是存在着春天和光明的。李何林同志《鲁迅<野草>注解》中说: 作者虽处在冷酷的“冬天”,心中却存在着“春天”的理想。而且也有所象征,春天和冬天都不仅仅指着自然界。复旦大学、上海师大两校中文系合编的《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中说: 本篇通过对南方和北方飞雪的描写,表示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缅怀,对冷酷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读了黎山峣教授的《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颇受启发。这是他继《文艺创作心理学》之后又一难能可贵的创获,值得注意。此前我国学人并不是没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著作,如李何林先生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朱寨同志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黎山峣这本专著却有其明显不同于他书之处:一是时间跨度大,远溯明清,近迄当今;二是侧重于论,而不在史。单是这两个特点,就使此书得以具有其独立于学术之林的价值。中国20世纪的文学思潮可谓风起云涌,五光十色,要在如此漫长而又纷纭万状的文学历程中确认其主流和走向,找出可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并非易事。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针,根据文学是人学的特点,着眼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的解放,断言我国“本世纪新文学发展的客观进程,其所显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一期《山东师院学报》发表的熊融同志写的《关于鲁迅校订的日译本〈阿Q正传〉以及他与编译者的交往》一文,其中对李菁同志为《光明日报》写的《关于鲁迅对日译本〈阿Q正传〉的校释》一文所作的补正,很有参考价值.但有些尚需商榷的地方,现提出一点补正,供参考.我在去年读到6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夕刊》关于在日本发现鲁迅珍贵文物的消息之后,就着手研究鲁迅与山上正义(笔名林守仁)的关系.我先仔细看了林守仁译的《阿Q正  相似文献   

17.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反封建战士还是真的狂人?已经争论多年,两种说法都言之成理,但都不够完满。这篇杰出小说的创作方法,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现实主义,也有人说是浪漫主义,但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三年前,陈涌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他说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用的是象征的艺术方  相似文献   

18.
《长明灯》在鲁迅的诸多小说中以艺术手法新颖、富于现代主义色彩著称,同时也标志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篇小说发表的当时,李大钊同志就对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工作者说:“鲁迅先生发表《长明灯》,这是他继续《狂人日记》的精神,已经挺身出来了,你们可以去看看他,请他多多指导青年工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反馈信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党在北方的最高领导人李大钊如此重视《长明灯》,并且把它与《狂人日记》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分析,指出这篇作品对于青年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这对我们分析这篇小说、理清“五四”以后鲁迅思想发展的脉络,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阿Q》,何其芳同志这篇重要论文发表至今,已有整整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何其芳同志文章中所着力研究的阿Q典型问题、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取得了不少成果。三十年风雨,也淘汰了不少过眼烟云般的应时之论。而《论阿Q》仍然闪耀着理论的光芒。这是一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正的理论家的认真之作!倘若何其芳同志九泉有知,他完全可以欣慰地说:“我对得起历史,我的探索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主席、各位佳宾:今天我要向诸位介绍的是这样一位中国作家: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鲁迅”二字为笔名。中国现代究竟有多少作家?我不太清楚。但据《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收录,从1917年到1949年10月这段历史时期内,有一定创作实绩的作家多达6000余人。中国现代究竟有多少文学作品我也不太清楚。但仅据《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介绍,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书籍多达13500种。显然,任何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