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03,(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理解与支持丧偶或离异老年人(以下简称老年人)再婚的事例屡见不鲜,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老年人再婚,既是我国人口寿命延长中丧偶老人增加所产生的寻偶的必然现象,又是社会、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方面减负的现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心理、生理和生活上的  相似文献   

2.
王勇 《今日南国》2007,(5):13-13
据报道,情人节甜蜜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痛神经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简单地说,就是单身人士。虽是“剩”下的,但其中不少人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自身条件,形象好、职位高、收入丰……既然如此优秀,为何“沦”为“剩男”、“剩女”?  相似文献   

3.
安小稳 《社区》2011,(32):63-63
中国古代人都喜欢早婚早育,但是宋朝却有大量的剩男剩女。因为那时推崇科举制度,任何人只要考中进士,国家就给安排房子、车子、票子、位子。所以当时男青年的奋斗目标是考上进士。而女青年的奋斗目标是嫁给进士.而且大家都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似文献   

4.
随着再婚率的上升,中国当代农村人口的再婚问题成为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但通常被忽视的领域。关于西方社会和中国城市人口再婚的既有研究提出:女性丧偶者/离异者再婚的可能性远比男性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婚率骤降,对女性尤其如此。但本文所呈现的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皆显示,这些结论不适用于中国农村的再婚情况。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本文结合一个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抽样数据集推算出的定量资料和笔者在华中S县所搜集的定性资料,从性别和生命历程的视角探讨了农村人口的再婚差异及其原因。文章由此揭示了影响农村人口再婚差异的个体性和结构性的因素,以及与再婚相关的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地,自己独居。他们丧偶后夜守孤灯,非常孤独。据有关部门调查,7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的意愿,而付诸行动的却只有6.9%。老人再婚难,除了旧习俗、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老人参加社会活动的机  相似文献   

6.
有一句古话叫做"只有剩下的男,没有剩下的女".意思是说:女人不愁嫁,只要是个女人都有男人要,只有剩下的男人,没有剩下的女人.现在还是女人不愁嫁的时代吗?各种信息显示,"剩女"时代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7.
倪方六 《社区》2012,(35):62-63
近年来,随着单身男女日渐增多,每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对于解决单身婚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在古代也是相当重视的。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子,整个社会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剩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的朝代提前女性的婚配年龄,强制出嫁:有的设立“官媒”“拉女配”,强制结婚;有的甚至颁布“处罚条例”.对“剩男剩女”进行惩处……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中,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发生了巨大变迁:通过自由恋爱选择配偶成为主流模式,且出现了“男高女低”的条件配置;女性主动离婚数量增加;离异或丧偶女性的再婚被接受,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独身现象悄然出现。这些嬗变的出现,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上升、城市情爱模式的影响和婚姻市场上性别比的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家族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变迁反映了土家族地区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转型,标志着土家族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白旭 《社区》2010,(21):21-22
随着老龄化加剧,城市中空巢且丧偶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再婚,或是太难或是根本不想;找个保姆,自己身体又还硬朗,没那个必要;一个人过,实在是太孤单,而且万一有个闪失,身边都没有个能及时伸把手的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寻求“同龄合租”的老年租客一族悄然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剩女成为今天人们口头的热门话题,好像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从前我20多岁的时候,听老人们说,这男女婚姻市场上,是有剩男无剩女。也对,几十年前,男人跟女人约会挺难的,弄不好会弄一个流氓罪出来。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组里面有一个挺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看上了同车间的一名女孩子。大家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因丧偶或离异而孤独生活的老人,因诸多原因而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的再婚权益,索性过起未婚同居(试婚)生活,从而引发了许多矛盾。 刘老太年届60,两年前丈夫去世。去年刘老太在露天花园晨练中与70岁的张某相识,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黄昏恋”,张某意欲与刘老大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刘老太怕此事张扬出去会伤害儿女的脸面,拖而不决,最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国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这便是社会学家所说的"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的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化解呢?  相似文献   

13.
财产问题是老人再婚难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形式是婚前财产公证.老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对减少再婚阻力、避免财产纠纷、减少家庭矛盾、保护个人财产、稳定再婚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政 《今日南国》2006,(9):12-17
非美女的“没女”,没长相,没身材,没青春,没学历,更没钱的女人偏偏能制胜美女;非圣女的“剩女”,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却对婚姻超然淡定,没有信心,成了“剩下的女人”。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11,(5):5-5
现在是“剩男”“剩女”的时代了,除了忙碌的生活压力,还有什么因素造成了众多的单身贵族?哪些行业盛产单身,参考一下,看看有没有你?1.会计师事务所单身原因:女多男少,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2.公关、广告公司单身原因:认识很多人,但把工作关系转为恋人关系的很少。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中,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发生了巨大变迁:通过自由恋爱选择配偶成为主流模式,且出现了"男高女低"的条件配置;女性主动离婚数量增加;离异或丧偶女性的再婚被接受,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独身现象悄然出现。这些嬗变的出现,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上升、城市情爱模式的影响和婚姻市场上性别比的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家族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变迁反映了土家族地区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转型,标志着土家族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0,(9):13-13
有社会学家列出家庭关系不和谐给人们带来的三大痛苦:丧偶、离异、父母分居。单亲家庭几乎包含了这三大痛苦,他们曾被视为是这些痛苦的必然承受者。然而,其实随着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在西方国家,单亲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们不是异类,我们不再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18.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齐国“姑姊妹不嫁”与“巫儿”之俗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齐国建国初期的国君阶层中曾流行过“姑姊妹不嫁”的遗风,但它至春秋初期后不再见于记载,而所谓齐襄公、齐桓公二位君主曾经有“姑姊妹不嫁”“污行”的史实也经不起推敲,其疑窦丛生,很难使人信服.并且所谓齐国民家“长女不嫁,为家主祠”的“巫儿”之俗,也并非只是替其家主祠,而是当时平民无儿子继承家庭中以长女招赘夫婿的一种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20.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为清政府立过汗马功劳的曾国藩,却有一个长处即“知人善任”。首先是“识人”,即知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曾国藩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强调忠、勤、勇三字。其次是“用人”。曾国藩的用人方针是“广取慎用”。即“取之欲广”,“用之欲慎”。但有时则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人才,再次是“育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他则全力培植、扶持,使其早日成才,为己所用。曾国藩还能做到庸才不举,非才不用,即使是自己的亲友也不例外。因此他才被清廷誉为“中兴名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