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是在审美观照基础上的主观情意与审美客体的浑然契合,从而引发出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而不是对文字(标题)的图解。被某些人赞誉具有“深沉意境的花鸟画佳作”的《人类的朋友》一画,实际上是幅停留在图解层次的宣传挂图,它笔下产生的并非是浸透画家主观情思的意象。这种纯客观的描绘可以用照片来取代,距离意境创造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情境是经过物境这一接近于客观生活原态的境界进入情与景合、境中蕴情的一种新境界。这种特定的境界,是作家、艺术家主观观照中的实境,也是他们情感体验中的实境,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凝聚,往往可以形成富于美学魅力的艺术意境。物境、情境的生活实体感较强,而意境则艺术的、美学的魅力更浓。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散文最长于自如地抒写作者在观照生活时产生的各种感受和情思,并以抒情的笔触将这种体验、感受中的生活情境写入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获得再现,这就形成了散文创作中的艺术情境。而且,由于情境和意境间的阶梯型发展关系,有时境界比较深邃、内涵比较丰富的艺术情境,距离艺术意境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散文情境的艺术展现通常有两种基本形态:直观型和积淀型。这两种情境展现的艺术旨归是共同的,即创造富于魅力的艺术境界,但它们在具体的表现上则是各有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义山的诗歌独特之处在于情感表达纡徐幽约,意境深邃婉曲,情思缠绵哀怨,意绪复杂、朦胧,体现了强烈的主观心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意境”在辞源学上是“意”与“境”的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一般只适用于艺术领域。在中国艺术理论中,“意境”最为充分地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美的存在方式。“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意”和“境”构成的完整整体:以情理结合的“意”为其精神内旨,指向天地之道;以“境”标识出其本质特性,空灵含蓄。追求“意境”的中国艺术因此而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般的“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6.
徐桂萍 《南都学坛》2011,31(4):131-132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至高的艺术境界。在艺术高校教授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找出文学与艺术的密切关联点,努力将文学与艺术融会贯通,启发学生从相关的艺术视角切入,在艺术的想象中加深对古典诗歌意境美的深入理解。使他们在汲取我国古典诗歌精髓的同时,历练审美视野,激发创新潜能,提升艺术感悟,变得更纯净、更聪明、对人生更有信心,时刻向真善美靠近。这样,才能使古典诗歌意境教学的美学价值在艺术高校的课堂上更充分地发挥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讲究意境,而意境的创造是客观景物与画家主观精神的妙合无间。由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不同,所以体现在作品里的意境也不尽相同。倪瓒作为元代山水画的扛鼎者,他运用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创造出一种萧条淡泊、荒寒简远的艺术意境。这种意境,既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闲适无奈、哀愁冷淡心境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又是他个人孤傲与超脱情感的抒发,对明清两代山水画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
风格是艺术家成功的标志,但不是艺术家的终极目标。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社会的责任、对艺术真诚的基础上。艺术风格不是某个方面的孤立存在,而是与生活、传统、格调、形式和意境紧密相关,风格的创造是从客观到主观的全方位的整体创造。  相似文献   

9.
端木蕻良小说从古代和现代叙事、抒情两大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抒情艺术特色:或通过独特的自我抒写,直露主观情怀;或刻意追求作品的"潜流",冷静客观地写实叙事,像戏剧那样地客观呈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写之写,尽在不言中;或描写意象、营构意境,将主观感情艺术地渗透于独特的意象、凝结成艺术的镜像,从而营造出一种诗化的审美氛围、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正>诗歌作为反映人生表现心灵的艺术,它的本质特征除了音韵、节奏等形式要素外,主要的是内容的巧妙传达,主体情思与生活与读者的巧妙对话。这就是把主观情思客观化、物象化,使之与想象、理解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主、客观统一,物物相谐、情景互生的诗歌艺术形象。于是,赋、比、兴成了贯穿中国诗坛二千余年的诗艺。如明人王文禄所说:“作诗不明赋比兴,犹医药不明君臣佐使也,岂得为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赋、比、兴,尤其是兴,从诗歌艺术的内在规律上体现了我国诗歌艺术的本质要求,集中了我国诗歌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元·杨载:《诗法家数·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世界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惊奇叹息,音乐宛如一股奔腾不停的激流,倾入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永不止息,它那特有的艺术魅力,使人为之心驰神往;它那深遂的审美情思,给人以愉悦、抚慰,智慧和力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音乐还被广泛综合应用于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中,如果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人类精神文明,整个地球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寂寞世界。一、音乐的内在美和音乐美感音乐的内在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音乐美和对它的主观感受──音乐美感。这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承认音乐内在…  相似文献   

13.
于丹 《社区》2014,(29):48-48
什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内心有源头,只有主客观交融在一起,才能称为意境。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定范畴,指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抒情散文有如一切抒情的诗篇或写意的图画,要借意境的创造来反映生活,反映作家的审美理想。这创造意境的功夫,直接决定着散文的艺术质量。在这方面,鲁迅先生的散文  相似文献   

15.
书学论纲     
中国书法的诞生与汉字的生成一致.中国书法家成功因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特征是线象化、整体观、致中和.至于说现代书法,应向实用与审美、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文英对“梦”的痴恋 ,创造了极具梦幻色彩的意象美 ;对自我悲情的执着及主观化的方式 ,又赋予了意象以象征性 ,造成示意的模糊多向性。而情思和意象的模糊性 ,则形成了其词以朦胧、细约为主的意境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意境生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对意境的理解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强调境生象外,二是强调情景交融,三是立体考察,认为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意境不同于典型,其形象世界具有整体性、空灵性、理想性的基本特点。呈现意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境触发,二是内心浮现,三是妙手偶得。意境是心灵第三层面的敞亮,是全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灵魂,它深刻地概括了艺术的本质、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有无意境,以及意境之深浅,这与中国艺术注重"心灵表现"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而西方的艺术理论没有将"意境"形成主题。因此,本文着重就意境的概念、意境的美学特征以及艺术意境的最终生成,来对中国艺术的意境论做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意象入诗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可感可触,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二,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三,产生抽象语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四,"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五,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20.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讲究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地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高度交融、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所诱发并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宗白华先生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