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反动派都是复古倒退的顽固派,孔丘就是一个鼓吹复古倒退的祖师爷。他宣扬“历史不变”论,散布“今不如昔”的反动思想,鼓吹复古倒退,极力为复辟西周奴隶制制造舆论。叛徒、卖国贼林彪,吹捧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胡言乱语!孔丘的历史观,是他“克已复礼”的反革命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彻底揭露孔丘的反动历史观,对于我  相似文献   

2.
“杨花飞入囚人眼, 始觉冥司亦有春。”这是明代杰出的法家思想家李贽写于狱中的慷慨激愤的诗句。它抒发了这位法家战士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洋溢着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李贽是因反封建礼教被反动派诬为“异端之尤”,因“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等罪名迫害致死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李贽反封建思想的特点,总结李贽批孔反儒和当时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封建社会晚期儒法斗争的实质,更好地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论李斯     
李斯(?—公元前二○八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又是颇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在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地主阶级新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秦始皇死后立即遭到了以赵高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杀害,并为历代反动派所恶毒攻击和诬蔑。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和一切反动势力一样,恶狠狠地咒骂“秦始皇之法”,公开诋毁“焚书坑儒”。而李斯就是“秦始皇之法”的制订者之一,“焚书坑儒”的主要倡导人。因此,  相似文献   

4.
法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趋向崩潰,封建制日益兴起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生气勃勃的、战斗的学派。它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社会前进,反对社会倒退,倡导革新,反对保守,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展开了针鋒相对的斗争。法家代表人物的涌现并大力宣扬革新思想,推行变法活动,主要是在战国时期。但从春秋的中期起,法家的思想就开始产生,法家的先驱者就已经相继出现。郑国的邓析就是法家先驱者之一。邓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郑国,当时的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进入了新兴封建制取代没落奴隶制的社会变革时代,井田制开始崩坏、奴隶起义、“国人”暴动、大夫执政、  相似文献   

5.
秦汉之际,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秦始皇、汉初诸帝再到汉武帝,都为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制而做不懈努力。但是为了这共同的政治目的,他们却采用了不同的学术思想为其理论依据。其中秦始皇采用了法家思想,汉初诸帝采用了黄老思想,汉武帝采用了儒家思想,同时又兼采其它诸家思想以协调。究其原因,实与当时快速变化发展的政治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全国陷于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在大大小小割据势力的一片嘶杀声中,曹操以反潮流的精神,举起了统一的旗帜,经过二、三十年的南征北战和苦心经营,他终于统一了北方,并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曹操能取得上述功绩,决定于他在同儒家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中,推行了一条正确的统一集权的法家路线。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科学地研究、总结三国时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肯定被尊儒反法反动派大肆诬蔑的法家曹操的历史功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我们学习儒法斗争史,读了《盐铁论》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利议》。在这里谈一下我们对这篇的理解和体会。 在公元前八十一年(汉昭帝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主张革新前进,坚决维护汉武帝所推行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略的政治路线;而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后台的儒家(贤良、文学们)主张复古倒退,妄图改变汉武帝的政策和路线。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利议》篇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文革”中后期,“评法批儒”中将王船山定位为法家代表,是船山研究史上的一次倒退。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个船山研究的小高潮,则是反倒退,拨乱发正,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反倒退的思想大解放活动,充分表现了船山学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杰出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理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坚持了当时先进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此,探讨一下韩非法治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韩非的思想,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关系,更好地吸取历史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秦之“吏师”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师制度是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继续奉行法教路线,遂将其推行于全国。秦国实行吏师制,其原因是思想传统和政治需要,而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和学吏教育两种形式。从教育制度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吏为师”与东方诸国私学昌盛的历史局面相比,是复古的,倒退的,逆历史潮流的。但是,从秦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则是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战国秦汉之际,秦始皇统一中国,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字诸方面的统一,但在学术思想方面,究竟应怎样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选择哪一家来作为统治思想呢?秦始皇的选择是法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诗书百家语,结果失败了,二世而亡。汉武帝反其道而行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一书,主要保存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法家学派(以下简称齐法家)的著作.齐法家根据齐国现实政治斗争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整套建立封建政权的理论和措施,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法治主义为理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是,迫于当时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势,齐法家着重探讨的主要是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政治思想.在哲学上,齐法家主要采取吸取、综合的态度,根据法治主义思想体系的需要,对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精华进行了广泛的吸取和综合,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流行于五十年代末,盛行于“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几年出版的一些大学历史教科书中仍在重复的几种观点,诸如,“焚书坑儒对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某些积极作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在当时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用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来打击复古封建贵族的反动思想,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等等。我以为这些说法都大可商讨并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汉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是就武帝以后国家政策和政治指导思想展开辩论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实质上是儒法思想的一次斗争,它使汉代中期的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种转折,主要表现为孟子思想的重新崛起。会议以前,儒法两家思想的关系是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而以融合为主;儒家思想甚至以外儒内法兼收并蓄的形式出现。会议以后,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则以排斥为主,更自觉地在清除法家思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会议以前,荀子思想的影响在汉代儒家中居于优势,会议以后,孟子的思想则不断扩大影响,逐渐成为儒家思想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等奴隶主贵族文人对《诗经》的褒扬播布相对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其中主要是商鞅、韩非和李斯等人,对《诗经》均持严厉批判态度。他们在不同的斗争境遇中,异口同声地批判《诗经》,指出它对新兴制度的危害,主张坚决禁绝。这一主张,后来变成了秦始皇“焚书”的理论根据之一。秦始皇所焚之书,头一部就是《诗经》①。这一历史事实表明,无论如何,《诗经》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是重视法的,也制订了不少成文法。但是有法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第一,秦始皇有法不依,等于无法;第二,在先秦时,法治是以法家学说为指导的,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与法家学说颇多不合,他通过烧书打击诸子之学的同时,法家学说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第三,实行法治的最理想的人选应是法家,但在秦的朝廷中,秦始皇并未任用这些人,他们在秦的命运不佳,像韩非入秦即被关入监狱,最后被药死,遭遇更为悲惨,第四,秦始皇是从“百家争鸣”的时代生活过来的,治政不主一家,而是几家并用,是个实用主义者;第五,封建社会里的法是治民的工具,不能治统治者自己,这既缺乏公正性,也失去了法的普遍意义和作用。再说,中国人民受儒家思想教化很深,自称“礼义之邦”,讲究伦理、道德、良知、人情等,而这些往往是法所干预不了的。这就决定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根本不具备法治的条件,不可能实行法治,秦代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的国家体制上,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是搞分裂割据?一直是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奴隶制国家,表面上是统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由于实行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新兴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法家,在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的过程中,创建了郡县制。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委派,不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可以随时撤换、调离、迁任。这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有效的政权形式。从秦始皇开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乃是“势之所趋” (王夫之:《论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因此,大多数法家人物都是颂扬郡县制的。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林彪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期,由于儒家反动思想政治路线占了统治地位,导致了政治上的腐朽,经济上的衰败,使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倒退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落后局面。然而,儒法之争也象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一样,是波浪式前进的,就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以曹操、诸葛亮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作为曹操的主要谋画人物之一的郭嘉,就是很著名的一位法家人物。郭嘉在曹魏政权中担任司空军祭酒的职务(也就是中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两个显著特色:政治特质的政治伦理化和政治运作的"外儒内法"。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治伦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晋法家则是法家思想的系统化体现,也可以说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晋法家以理性主义为基本逻辑,以功利主义的效果论为目标,建构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权力分配与制衡体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价值评判标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种国家理性的理念。从政治伦理的角度看,晋法家的这些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政治领域的理性化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