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吕明 《江淮论坛》2007,3(4):14-17
马克思社会权力思想既注意到了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同质性,又科学解释了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说明社会权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现实社会权力展开批判.马克思的社会权力思想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哲 《兰州学刊》2015,(2):131-135
法治中国建设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着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实现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和行使行政权力以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要国策,二者是协调统一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以法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一种最文明、最先进的政治法律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何谓法治中国”“法治中国何以可能”“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理论命题进行了深层思考和透彻分析,构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想图景和实践路径,打破了以西方法治为参照物的视野偏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要国策,二者是协调统一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以法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尽管“法治中国”的提出是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但“法治中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却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实践分析,法治中国建设经历了由“公共权力导向型”走向“公民权利导向型”的过程,这个历史演进过程的主要体现四个趋向:立法上由“被动”走向“主动”,执法上由“以法”走向“依法”,司法上由“感性”走向“理性”,守法上由“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8.
政党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是政党自身现代化、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政党法治在中国突出的体现为政党行为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限制执政党的权力和保障参政党的权利的目的。然而中国政党法治建设的现实境遇不容乐观,需要从培育法治信仰、健全政党法制、合理配置政党权力、完善权力监督等各个方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步入行政法治社会或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法治理念的形成、实践模式的建构和普及实施都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但有形的具体制度建设是影响无形的观念形成的基础条件。制度建设适时回应了时代赋予的发展契机,打开了改革攻坚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使我们得以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这是因为法治与政治文明有着内在的联系 ;法治在政治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 ;法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公共财政下的农村财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公共财政下的农村财源建设,要对农村财源建设的内容有新认识,要重新认识财政在农村财源建设中的角色,着力于大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着力于农村市场建设,着力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革新农村财源建设的筹资方式,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比较而言 ,实质法治论是一种较为妥当的理论 ,形式法治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相对于单一的实质法治论 ,本文主张多元的实质法治论。本文认为 ,并不是只能够存在一种类型的实质法治 ,法治的类型可以是多样的 ;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性质的法律、不同的政体、不同的文化都可能为法治的实行提供基础和条件。中国选择了实质法治理论指导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的目标不仅是通过完善一套形式性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 ,而且是通过这套制度以推进民主建设和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3年法治进程的鲜明特点是民众的普遍参与,即由下而上、上下互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民众的呼吁下.政府及时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那么2004年法治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自上而下.且主要在两条路线上推进:一是加强了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二是对公权力制约呈普遍化态势。而对弱者权利的普遍保护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是法治社会形成的显性标志。我们则可以毫不迟疑地指出,这是一个正义价值正日益彰显的时代。2005年中国法治建设的明显特点是:突出正义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建设与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文章从法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体系;培育农民对法律的信仰;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共财政的特性及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泽铭 《学术论坛》2006,2(8):137-140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法治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已深入人心,由此引发了相关中国法治建设基础问题的广泛探讨。文章从法律信仰作为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的意义出发,就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及失落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法律权威,并进一步阐明,当前我国必须通过解决树立法律权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