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梁启超、马克思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介绍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意义、条件、适用范围和目的,并辅导学生撰写历史比较研究的论文,总结和认识了许多历史规律,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清 《江淮论坛》2012,(5):76-83
牟宗三的中西比较历史观,源起于他的观念决定历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通过中西比较历史观,牟宗三系统地阐释了中国与西方在观念形态、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方面的差异,揭明了由于源始观念指导实践所决定的历史发展方向、动力、规律和目的的不同,提出了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展现了会通中西历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中国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理由、根据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是不能否认比较法的价值的。比较法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 ,澄清历史事件的多个侧面。在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解释或对所做解释进行批判时 ,比较法是不可或缺的。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有助于避免出现偏狭的“氛围”。但比较历史学家仍然并不多见。历史研究中许多倍受珍视的原则———参考原始资料 ,考虑事件发生背景 ,以及事件发展全过程 ,有时都和比较法发生冲突。最近一种新的跨国研究的方法———纠葛历史研究法(histoirecrois啨e)———以一种崭新而有趣的方式来挑战比较历史研究学者。但比较历史研究(histoirecompar啨e)和纠葛历史研究是彼此需要且能够和平共处的。  相似文献   

4.
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成功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青 《学术研究》2003,(11):99-104
比较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范文澜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和《中国近代史》,(上)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范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客观分析了历史人物、展现了传统文化精华,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仍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得到相当成功的应用,比较政治学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历史制度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推动比较政治学摆脱行为主义的困境,开阔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比较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相契合的原因在于:研究主题不谋而合,研究的方法投合,都关注历史。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起和比较史学的研究内容 近来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比较史学已成为当代国际史学发展的新趋势,国内也深受其影响。对于此种看法,笔者颇有不同见解。通常所说的“比较史学”,主要指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很少顾及历史学研究的比较研究。但事实上历史的比较研究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研究,一是对人们主观历史学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两者加起来,才是对历史的较为完整的比较研究。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现时通常流行的说法,忽视了对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比较探讨,因而也模糊了人们对历史比较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陈伟  郑文 《学术研究》2012,(4):152-158,160
庄泽宣是中国早期三大比较教育学者之一,终身把促进"新教育中国化"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为此,他积极探索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并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敏锐挖掘中国教育改造之歧途,深入探讨中国教育改造之正道。庄泽宣的"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史学、文化比较再到跨文化研究,都表现了历史学家对历史现象的复杂性的认知日益深入。比较史学使历史学家更为清晰地认知一国的历史现象,并有利于那些有社会科学研究倾向的学者获得概括性认知;文化比较研究具有同样的长处,还能使历史学家更为中立地看待文化现象;跨文化研究不把一个国家或文化视为孤立和不相联系的,注意到其相互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复在他的《政治讲义》中提到,他治政治学用的是天演术、比较术、历史术和内籀术。实际上,讲究原则和方法,不仅体现在他治政治学上,在严复整个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他对理论原则、方法的强调。笔者不揣谫陋,在此对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理论方法作些整理和评述,以引起同行对这~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一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理论原卿中西文化能够比较结合的基础是什么?前提是什么?如何确定文化的价值7怎样选择。善”的文化?这些问题是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中不能回避的课题。使命感极强的严复对这些问题都作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形成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史上最早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比较教育学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十九世纪初叶。虽然在这以前的许多书籍中都可以见到有关描述别国教育的资料,但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散的教育见闻和议论之类,谈不上科学的体系和系统的研究。那么,为什么老早以前就有了关于外国教育的记载,而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才出现了比较教育这个名词并且作为一门学科脱颖而出,我们要从时代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上去寻找原因。十八世纪后半叶在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对从事生产的人,也就是劳动者,提出了接受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作为一个生产者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大生产的客观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比较研究,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想和学派等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找其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虽然潜在的比较自古有之、但科学的、系统全面的历史比较研究在我国可以讲只是肇端伊始,它引起了我国史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不少同志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历史比较研究在理论上的探讨还是很不够的、不完全能适用于各类比较的历史客体。以历史比较的分类为例,论者以为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比较法:一类为“历史类型性的比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增强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历史教育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借鉴与学习外国在历史教学上的成功做法,提高我国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就成了历史教师的迫切任务。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所著《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春节期间,笔者怀着尊敬的心情拜访了丁宝兰教授。丁教授热情地接待了笔者,并以近代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为中心话题,谦虚地谈了他教学和科研的情况。丁宝兰教授,广州市人。1917年2月6日出生。1942年取得中山大学教育哲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广东法商学院等校的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室主任。丁宝兰教授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四十五个年头。他先后担任过教育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现任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思想和教育研究方法的文化特点。在对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存在形态的分析中,发掘出了比较教育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文化教育要素,即教育制度改革文化要素和教育改革思想方法论文化要素。对比较教育功能开发应用应该在教育改革思想及方法论方面加以重点开发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方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对方言语法展开宏观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类型学取向尤其是语序类型学框架下的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摆脱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方言语法的附属地位,充分尊重方言在语言研究视角中的主体性,其研究也表明方言语法的类型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类型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新契机。方言语序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将促进汉语语法乃至普遍语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比较政治学中历史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第一类是因果分析法,包括横截面分析法和样本内分析法.第二类是时序分析法,包括对路径依赖和发展顺序的分析.本文认为,历史分析与众不同的分析方法使它成为比较政治研究中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陈寅恪著述中有关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论述为根据,评析了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观及具体比较原则。研究表明陈寅恪的汉藏语比较研究观不因时过境迁而失去价值。相反,随着汉藏语比较研究凸显深入和发达,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历史比较研究观于现今的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而言,依旧为启迪借鉴意义的高论。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中西逻辑的比较研究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即已开展的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成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但在这种比较研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中西逻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不同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历史文化精神、历史文化意义等。因此,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中,怎样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即如何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始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着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他非常着视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教育作用。在他大量的文章、报告、讲话。书信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他的一生,言传身教,进行了大量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发掘探索和学习研究毛泽东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历史教育与教学,加强“两史一情”教育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仅就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力图在比较语境中对古典作出现代的阐释和研究,但他反对用西方的文学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学.他强调文学研究要走出进化论的观念,采取历史的整体视角.他认为,要以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为脉络来建立研究的基点,而避免那种以西方某种理论概念为先在体系的研究方法.基于这种学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表彰,从而构建出与一般从纯文学角度出发建立的中国文学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