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用野的哀愁’,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人——比天下万物——更配领受)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  相似文献   

2.
论叶赛宁诗歌的二元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现代诗人叶赛才的作品大多优时伤事,无论歌颂自然抑或慨叹人生都流露出深沉的忧郁、感伤。这种“绵绵不绝的哀愁”是世纪初俄国的社会文化、自然人生种种问题在他的灵魂深处激起的情感焦虑。这种焦虑,在其诗中则表现为自然、社会、人生多种元素的两两对应,即:诗人情感集中指向的事物总是成对的,并且其存在方式亦呈对应、对立状态,从而在诗中形成明显的、多重的二元对立。这些对立,是诗人内在的深层感情纠葛的外在显现。研究这些对立,可以发现诗人内心焦虑的轨迹。揭示其深层文化底蕴。乡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叶赛宁诗中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3.
词汇辞格指的是运用词和词组的转义来加强语言描绘表现能力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赋予事物对象具体的特征,从而让读者产生直观表象,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本文主要分析叶赛宁诗中的词汇辞格运用,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杰出诗人的诗作,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赛宁的诗虽然以农村自然风光与平凡普通的乡村日常生活为基本的审美对象,但是诗人却将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对大自然真挚淳朴的爱,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融入到了客观物象中,创作出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感染力的乡村罗斯意象。因为在诗人对世界的认识与追求中,乡村是俄罗斯古老的民族传统的继承者,是自然的、淳朴的、顺应天意的和谐世界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叶赛宁是俄罗斯苏维埃时代的抒情诗人,但由于生于乡村和受基督教的影响,所以,他的人格与诗歌创作都带有鲜明的双重性:既歌颂祖国新时代的城市工业文明的到来,又眷恋故乡农村的田园生活。他是一位地道的田园诗人,祖国与故乡是他生命之根、创作之根,他的诗中凝聚着“俄罗斯魂”。  相似文献   

6.
李杜优劣论是一个古老的题目,前人的论述大都集中在他们的诗歌的成就的比较上,对李杜优劣论本身所反映的李杜诗歌的历史命运,即李杜优劣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却注意得不够。而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但有助于我们对李杜诗歌的历史成就、历史地位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我国传统诗歌乃至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李杜优劣论,从表面上来看有三种,即扬杜抑李论、扬李抑杜论和不可分优劣论。实际上自宋以来占支配地位的是扬杜抑李论。只是有些人公开说,旗帜鲜明;有些人则阳为并尊,实则袒杜。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学史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家自身命运的不幸往往是某种创作飞跃的潜在原因,而作家自身的幸运却常常会葬送他的创作.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天未怀李白》)韩愈说“(文章)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诗“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刘克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非达官显人所能为”.(《跋章仲山诗》)安史之乱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就是力证.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叶赛宁的诗歌风格,进行了一些各抒己见的探讨,但缺乏总体性,尚未触及根本。本文认为,对诗风格得益于原始思维与现代观念的有机融合,在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突出的宇宙意识和浓厚的公民意识,在形式上表现为鲜明的直觉性、复杂的形象性和独特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它是否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实,特别是它在现时代的命运怎样?这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在今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有140余年了。这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立、发展、更新。 马克思主义是资木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矛盾激化之后在思想领域所引起的结果。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家、思想家所讴歌、所憧憬的资本主义,曾经象一轮朝阳一样从地平线上升起,用它的光亮驱走了黑暗,逐渐取代封建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到1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在古代曾经荣耀一时,似乎它就是智慧的代名词。在近代,又一落千丈,不少人把它当成了反科学的代名词。直到现在,形而上学在不同的学者之间,仍然毁誉不一。甚至到底有没有这门学问,应不应该有这门学问,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已经争论了几百年,很可能还要争论几百年。这种情况是非常奇特的。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还没有发现第二门学科有过这种遭遇。达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可记取呢?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就其本真意义来讲,它不是“客观规律学”,它的本质、内容、形式和对立面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些东西。它是属于主观世界,是自由研究与批判思维的艺术与方法。它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它的形式是对话与辩驳。它的敌人是独断论与诡辩。它的内容是无穷的丰富与具体。在任何哲学思维的领域,它都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和排除谬误的强大武器。然而辨证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命运坎坷,这种情况有着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着特定时代之文化、政治背景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辩证法是在自由民主文化中产生和成长,相生相伴,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主生而辩证法长,民主衰而辩证法亡。正是由于我们当前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革命与批判意义上的辩证法本质才得以还原。  相似文献   

12.
叶赛宁散论     
1925年底,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年青的苏联著名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割腕自悬死去。死得突然,且很悲惨,仅仅活了三十岁。当时,苏联社会各界对叶赛宁的死议论纷纷,报刊上发表了数以百计毁誉不一的文章。一些文章称叶赛宁是与普希金、莱蒙托夫并列的俄罗斯大诗人,说他是“人类青春的歌手”,苏联“当代最大的抒情诗人”,认定他的诗歌“开创了俄罗斯文学一个新时代”,他的逝世是苏联文学的巨大损失。另一些文章则说他是“颓废诗人”,他的诗是“非十月的”、“发酒疯”的作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1895—1925)在二十年代即已蜚声苏联诗坛,扬名国外,时至今日,仍是相当多国家最受读者喜爱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在抒情诗的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建树。他写的叙事诗、诗剧,也都成绩卓著,但仍以抒情性见长。因此,通常谈叶赛宁的风格,主要就是指作为抒情诗人的叶赛宁的风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联诗坛上,曾出现过一批才华出众而又倾向、风格迥异的大诗人,如马雅可夫斯基、勃洛克、叶赛宁、别德内、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较沉默)、巴格里茨基等,但就艺术成就及对后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文化发展中,留下了一条人类自我探索的轨迹:从希腊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轻快而和谐的笑声,到中世纪芸芸众生呈献给上帝的沉重的叹息;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火一样的诗文,到现代工业社会批判理论的颓丧……。这无疑是人类由朦胧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哈瓦利吉派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瓦利吉派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宗教派别 ,是由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队伍中分裂出走的一个派别。该派代表着下层社会的游牧民、释奴和一切对封建制度不满的人进行着反对封建贵族政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他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以“明体适用”、“引古筹今”的远见卓识,汇集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论道经邦的优秀智慧,批判继承晚明以来中国社会的新思潮,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经济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和文学思想诸方面都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而他的理论创造,则对于晚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25年12月27日叶赛宁自缢身亡。噩耗传出,引起极大震动。一时间,对叶氏之死议论纷纷。托洛茨基与白俄的《方向盘报》等异口同声,胡说是革命毁掉了抒情诗人,妄图把诗人之死归罪于十月革命。这种反动观点立即遭到有力的反驳。但时隔半个多世纪,西方的某些学者至今仍承袭上述错误观点,如美国的马克·斯洛宁就在其所著《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中说:“最后一个乡村诗人……成了革命的受害者。”这就再次在我们面前提出问题:叶赛宁和革命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迅猛发展之后,中国股份合作制在90年代末期出现了分化和过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及政策环境的变化、企业成长带来的烦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非企业制度方面的问题,包括认识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人力资源供给问题、管理问题、生存空间限制问题等)。实践证明,股份合作制是适合中小企业运行的有效企业制度模式,不能把影响股份合作制发展的非企业制度因素混同于企业制度因素。政府的体制供给,抑或政策环境是制约中国股份合作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社会主义的命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 0世纪 ,革命导师期望的“国际苏维埃共和国”未能建立 ,反而出现了苏东剧变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反思其原因 ,一是对资本主义的定位失误 ,导致了取代问题上的盲目乐观 ;二是时空的移位 ,导致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 ,使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 ;三是对社会主义定位的失误 ,导致固步自封 ,自外于世界文明发展大道 ,种下了遭受挫折的祸根。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经济国际化发展到全球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使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渐趋成熟。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已发展到全球范围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没有改变 ,因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出来的其他矛盾仍然存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关系的社会化已接近极限和临界点 ,由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已近耗尽 ,因而成为迈向全球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门槛。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实现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它将呈现出发达国家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创建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度里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给中国历史写下了光采夺目的不朽篇章。党所取得的一切辉煌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反复实践中日益紧密结合的辉煌胜利。这一结合是那样来之不易,以至使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生死攸关的问题。今天,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将鼓舞我们更加自觉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去完成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