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课题。系统论的出现,则推动着唯物辩证法向新的阶段迈进。本文想就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当前的一般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列宁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认识这些“网上纽结”是认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喜剧,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打下的第一个纽结。它既是以往人们对喜剧现象认识的思想结晶,又是将这种认识向前推移的支撑点。在文学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对喜剧现象的认识步步深化,喜剧范畴也必然会呈现合乎逻辑的扩展和衍变,从它中间分解出一些新的分范畴是必然的,正如在分子之后发现原子,原子之后发现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发现质子和中子一样。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必须借助概念来进行。运用概念才能作出判断,然后才能进行推理,进而建立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概念,人的一切认识成果才得以概括起来,把它固定在一定的主观形式之中。所以,概念不仅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组成思维的细胞,同时也是思维的总结。概念(范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形式。但它决不是空洞抽象的单纯形式,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客观内容的形式。列宁曾经说过:“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美学作为西方美学史的光辉开端,它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它开拓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第二,它确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三,它提供了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它阐发了孕育着后来许多重要理论体系胚胎的观点和结论.古希腊美学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美学家或者美学流派没有从这个宝库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而且,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诞生之后,它的光芒依然象古老的哈里克岛的灯光一样熠熠生辉.那么,古希腊美学作为欧洲美学的起源和基础,它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起点呢?如果有,那这个逻辑起点又是什么呢?从学理上看,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的组结”①的观点为我们把握古希腊美学的逻辑起点指明了方向.我们知道在古希腊那个特定时代所造就的一大批思想家和理论家的著作(包括残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和中国古代诗学一样独具民族特色的概念和范畴.比如:美、丑、悲剧、喜剧、崇高、优美、滑稽、匀称、和谐、秩序、理式、整一、摹仿、灵感、想像、净化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美学概念和范畴看成美学理论的网上组结,并把这些“  相似文献   

5.
在史学批评范畴形成的过程中,尽管各类范畴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内涵却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都会对其内涵产生深刻影响,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史学中关于良史范畴内涵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就比较鲜明地反映出这一趋势。深入揭示良史等史学批评范畴的特征,可以看清特定社会对史学的影响,以及特定时期史学对社会发生的反作用,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各个时代史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6.
范畴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中国古代在对史学自身的反思和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史学批评的范畴,如: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创与循、名与实、筒与繁、通代与断代、史法与史意,以及德、才、学、识等,这些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少而多、由朦胧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的发展过程.这些基本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系统与要素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范畴体系。随着系统论科学的发展,系统与要素这两个范畴愈来愈具有普遍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因此,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系统与要素这对范畴,确定它们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了文章,本文拟作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8.
实录是中国传统史学中重要的史学观念和史学批评范畴。一般认为,实录就是按"实"而"录",即如实载录史事。但在以彰善瘅恶、予夺褒贬、申以劝诫为主旨的《春秋》经学统摄和指引下,实录所录史事并非客观历史真相,而是善恶之实和褒贬之实,并以之作为载道、明道的基础,体现出鲜明的经学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实录观念,一半是经学,一半是史学,以经为体,以史为用,与近代史学客观理性和实证精神有较大差异。这种把善恶褒贬注入史事的史学撰述形式,反映了《春秋》经学对于传统史学的统摄和史学对于经学依归。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政治体制的概念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界定。列宁说: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①国内外理论界关于政治体制的概念有过许多论述,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其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不敢苟同。一种观点认为,政治体制包括有关政治体制的观念、思想体系,即政治意识。诚然,一定的政治体制都是和一定的政治体制的思想观念相联系的。体制决定其观念。观念反映其体制,并反过来指导其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政治体制是现实的东西,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政治思想观念则是思想意识的东西,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显而易见,政治体制与其反映的思想观念的界限是确定的,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史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史学批评是指人们对史学本身的反思、总结和评论。它是史学工作者的一种自我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对史学的反思和批评渊源甚早。先秦时期即已有之,例如孔子,便是这时期史学批评的先驱者。他在删订“六经”,特别是整理《尚书》和《春秋》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的史学作了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形成为我国最早的史学批评观点。它虽无一定系统,却也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学批评 ,是史学的自我审视和总结 ,即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认识。史学批评是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批评的正常开展 ,有利于推动史学发展、促进史学规范的构建乃至史坛学风的建设。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阎静 《人文杂志》2013,(4):87-92
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推动历史编撰形式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史家修养与史学价值的发展以及认识客观历史运动中重大问题的发展。先秦秦汉时期是史学批评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从史学批评发展的源头上梳理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对当前史学批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劳动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必须把科学劳动创造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造价值严格区分开来。现代科学劳动是一般科学劳动的新发展,反映着当代劳动的实质,现代科学劳动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劳动的发展方向,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现代科学劳动可以作为高科技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和核心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反映和反映论问题,近年来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评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认识论的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映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范畴却很少研究。在一个时期,很有影响的罗森塔尔、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虽有“反映论”这一条,但对“反映”未作专门解释。我国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也都没有对“反映”范畴作出明确的解释,甚至没有提出什么是反映的问题;有的谈到了反映,但也是从反映论的角度谈的。这种情况,表明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表现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缺乏研究。这种状况,在苏联直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科普宁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和《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等书中,对反映作了专门阐述,回答了一些人的批评。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深入探讨反映问题,但问题一直未展开。今天,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探讨反映范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克服这一薄弱环节,推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之前,文史一体。《史记》以后,至魏晋迄唐,文史两分。与之相对应,人们对文史异辙过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论家将重藻饰、押韵、抒情的诗赋类为主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史作品区分开来。第二阶段,史学家将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和文学作品分离。第三阶段,人们对以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自身即史著和小说的分离,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在对文史两分认识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中,刘知几的《史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总画面,它的任务是认识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历史科学研究的是具体的历史过程,它的任务是认识各种具体历史过程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社会历史的特殊规律。因此,可以将哲学与史学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分别称为“哲学历史规律”与“史学历史规律”。它们是社会历史的一般的与特殊的规律在哲学家与历史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由于人们对这两种认识的特性不清楚,常常将这两者混淆起来,在史学研究中出现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取代对特殊历史规律的探讨的倾向,或月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否,…  相似文献   

18.
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史学及有关历史文献中,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评即关于史学自身如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则显得模糊。为了推进史论与史评的深入研究,区分史论、史评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我们可以把史评称之为史学批评,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循环发展螺旋上升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就每一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类的认识依据其反映客观对象的深刻程度不同而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对于感性认识过程,人们又依据其把握客观外在对象的不同形式而将其区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反映客观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将各种感觉组合起来形成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知觉,以及暂时脱离客观对象而将其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表象。将感性认识区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个阶段,表明感性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的发展过程。那么,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理性认识,是否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理性认识是否  相似文献   

20.
史学认识或史学研究,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包括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即认识主体——主要是史学研究者,认识客体——客观历史实际,认识中介质——历史资料。列宁曾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们的思想中的反映,……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史学认识或研究的全过程,是认识主体史学研究者通过认识中介质历史资料认识客体历史实际的运动过程。这一认识过程也同样处在矛盾的不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