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9,10(6):52-60, 125-126
民主改革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协商方式,领导部分边疆民族地区上层人士及劳动人民,开展以废除奴隶制或农奴制、消除剥削压迫、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造。建国初期,邓小平等依据民主主义的任务,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提出采取协商方式、实行宽大措施开展土改的构想。再经总结,提升为民主改革(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直接过渡),载之宪法,成为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改造部分民族旧社会形态。即使采取协商方式开展改革,也有可能遭到反对。针对叛乱,邓小平确定“政治争取为主与军事打击结合”的方针,组织群众,平息叛乱,保障改革、坚决改革。在改革上,邓小平及时作出指示,引导改革顺利开展,确定“发动群众、上层协商”的改革方针。“发动群众”表明改革依靠群众;“上层协商”反映用“赎买”施以改革,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改造方式。文章通过对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依靠谁改革,以及如何对待叛乱的分析,阐述了邓小平对民主改革的认识,也是邓小平解决部分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解放初期,鉴于四川康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敏感性、阶级对立明显但被民族问题所掩盖等特征,党对开辟康区工作确定了"慎重稳进"的方针,通过一系列民族政策的治理,使康区藏族社会在政治制度、所有制结构、社会管理系统、民族关系等方面出现了社会初步转型,为此后的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郎维伟  张晓红  郎臻 《西藏研究》2009,113(1):23-32
四川康区社会在民主改革前虽已初步实现社会转型,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农奴制度仍然存在,在社会制度变革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康区经历了长达5年的民主改革,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迁,从此康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之一,散居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大小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人口约六十九万,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中等级森严。从上到下,各地一般分黑彝(或土司、土目)、曲诺(或曲火、吉火)、阿加(或吗约、萌柱)、呷西四个等级。阿加属于第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改革既有共性,又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独特性而具有个性.本文将在简要叙述云南少数民族民主改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其改革特点及其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学术界对民主改革前四川藏区政治和宗教关系的不同界定和争论,以较为典型的个案表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言。认为,在康区的某些地区,称“政教合一”更好;在安多藏区的一些地区,则可视为“政教联盟”。“合一”和“联盟”,都分别典型地体现了民主改革前四川各地藏族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而统而论之,还是宜称“政教合一”。  相似文献   

7.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制社会,不仅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与奴隶制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家支组织。当时的凉山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也没有成文法。在这种情况下,家支制度和家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维护奴隶制度政权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马艳霞  刘果  罗颖 《民族学刊》2011,2(2):76-81,88
大力发展旅游先导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响应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的有力手段;是把握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经济转型机遇,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受益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2011年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发展政策举措,大胆提出了设置“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改革试点区”、成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与旅游协会、设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打造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投融资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全国人民中间,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的群众运动正在开展,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正在进行.我们认为,全国各民族,按照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采取各种形式有分别、有步骤地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自从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以后,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基本上实现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面貌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方面,一小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虽然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或刚完成了民主改革,但是也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由于汉族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社会主义的胜利,民族间的团结获得了新的基础,各族人民间团结友爱和合作互助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牧区社会性质同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尚有争论的一个问题。诸如对于牧区的宗法封建关系、氏族部落制度的作用、雇佣关系中资本主义的萌芽等等问题,都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我国牧业地区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或部分从事畜牧业,对于这些牧区在解放前(或民主改革前)的社会情况,近年来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作了深入的调查,某些研究人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我刊本期发表了介绍和论述四川藏族牧区、青海藏族牧区、甘肃裕固族牧区的情况的三篇文章。并将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