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概要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此木启吾、加藤厚、张日昇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个体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疏离感。国外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疏离感与问题行为、犯罪行为成正比,强烈的长期的疏离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和谐发展。我国研究者也日益关注对青少年疏离感的研究并构建出疏离感的理论模型。当前背景下,关注中国青少年疏离感的发展,对拓展自我同一性的理论研究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而对青少年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同一性对人格完善发展的具体影响,从性格特征、社会信任感、社会性合作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当代青少年同一性教育、研究中的一些启示,倡导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完善自我同一性,促进人格健康。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自E.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之后,已有大量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解析、测量方法和相关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西方有关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的影响,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6.
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结构,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对1000多名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进行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大样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八因素结构模型为最优模型。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结构包括自我方向感、自我价值感等八个因素,问卷从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程度揭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程度,为自我同一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新视角,是适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道德人格结构和发展的过程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rikson首次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Marcia加以扩展提出了同一性状态说,之后自我同一性引发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而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更是近几十年来研究的重点。通过概述国内外对家庭因素的影响的研究,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即流动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及教学条件落后、缺乏与城市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流动青少年聚集的社区基本设施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和社会主流文化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负面评价等因素,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策略,优化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是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同一性混乱的分析,揭示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斯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文章的相关论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可行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关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内因理论为指导,在指出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关键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和根源,对达成自我同一性的三个途径,即培养一致的情感和态度、培养贯通的需要和能力、培养恒定的目标和信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是通过对青春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同一性混乱的分析,揭示青春期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文章的相关论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可行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状况,重新梳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由此得出青少年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终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其共同的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更多的源自性教育的缺失.因此制止和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立体防御系统;启动青少年自我免疫、自我保护系统;弘扬网络道德、构建绿色网络空间;调动法律矫正和治理作用.使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躁动期"和"心理断乳期",获得良好的性心理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修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期发展的任务是确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错位。从主观方面看,错位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现实我和理想我认同与整合的分裂以及确立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从客观方面看,错位主要涉及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学校教育的偏失和不良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主要从建构健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入手。  相似文献   

17.
一、自我的恒定性的剖析自我的同一性包括自我的恒定性和可变性 ,没有可变性 ,人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要了解个体的发展 ,必须解决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自我的同一性是指“自己意识到自己作为与别人相区别的客体物而真正存在”① ,如自己关心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人 ,也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能意识到自我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象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同一个自我 ,并且将自己与所属集团视为一体 ,产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等自我意识。如果自我的同一性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就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 ,反之 ,则往往形成同一性危机。由…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探索的时期,也是个体自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我心理学研究领域,普遍地认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社会关系包括与成人(主要是父母)和同伴的关系,两类关系都影响着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青春早期与父母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青少年个体自我的积极发展。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Hauser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倾注的感情、抚育孩子的能力,以及对孩子的接纳程度.是与青少年自我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Hauser特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体归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认为自我同一性源于身体自我,是一种多维立体的动态结构,渐次在心理发展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态度、道德感、责任感与价值取向作为结构子因素形成类生物分子水平运动,并围绕价值取向融入结构大运动中。  相似文献   

20.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厌学现象背后的成因错综复杂,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致力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建构有效的情感疏导和心理辅导模式,重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心理的发展,发挥体育和美育在矫正厌学心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