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联合一致,共同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尽管从表面上看,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常常是成千上万的平民,但是真正的鼓动者与策划者,多半是封建士绅与官吏。本文试图通过对封建士绅和官吏参加反洋教斗争(即教案)的原因、形式以及所处的地位作一综合剖析,将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近代史学界所争论的焦点问题:近代教案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反洋教斗争的历史地位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反对西方基督教会侵略的斗争(即“反洋教斗争”,亦称“教案”),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反洋教斗争的历史经验,这不仅是历史科学研究本身的需要,而且透过历史这面镜子,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面向世界,走向未来,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绪言 1891年,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反基督教运动日益高涨。10月,热河金丹道与在理教开始起义。这是一次把反教会斗争与反蒙古王公贵族斗争交杂在一起的特殊事件。本文力求阐明中国北部民众所处的闭塞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基督教的势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基督教新派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首先爆发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其斗争的矛头所以直接指向外国教会和依仗教会势力为非作歹的教徒,不是偶然的。在近代,西方基督教是靠着侵略者的炮舰强加于中国的,中国人民对它一直存在着“恶感”,从而不断发生各种教案。义和团运动,正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山东教案,按其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即洋教士掠夺房地产案;基督教与中国礼俗政教的冲突案,教士教民对人民群众的欺凌压迫案;以及人民群众的反教斗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反洋教斗争呈高发态势且日趋激烈,参与的社会阶层和地域越发增多。酿成教案的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传教士参与侵华活动是主要原因。但本文认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之间的两种异质文化冲突,即潜伏于中国人中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习俗与基督教会教义、仪式的相互隔阂、对立则是近代中国“反基”教案发生的深层次的、内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古代晚期基督教哲学建立的Being语义学新典范,分析了古代西方本体论(Ontology)从Ousiology到Physiology的转变.据此,本文阐释了基督教哲学家在Being、Physis和Koinonia之间确立的新关系,以及从不同方面(主体性、历史性、关系性和动力学)所赋予Being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2—1927年间,在我国爆发了一场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部分农村的非基督教运动。这是继义和团运动之后发生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如果说,义和团运动的反侵略斗争存在粗糙性和盲目性的话,那么非基督教运动的反侵略斗争,则已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中国人民已有了更深的自我意识,对当时正被帝国主义所利用的基督教的认识也已深入到本质。它与义和团运动仅隔20多年,但从非基督教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迅速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中国甲午战前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教案、反洋教斗争到本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间经历了四十年,无论从其斗争目的或动力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教会势力,所以它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随近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近代反洋教斗争同样也  相似文献   

10.
早期基督教世界主义观念,是古代世界多种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分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基督教世界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所包括的主要思想主张,以及对古代罗马世界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尝试及其成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中国,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对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长达半个世纪的来华尝试历史过程进行了具体考察,认为两种不同的传教方式的选择和斗争贯穿着过程始终。这种根源于对中国的不同的思想认识及态度的矛盾和争论,以其不可调和性不仅导致了传教士来华尝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且对明清之际基督教第三次入华成果的最终逆转,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林儿简论     
元朝末季,群雄蜂起,腐朽的元皇朝终于为农民大起义所推翻。韩林儿(?—1366)建立“大宋”政权,雄据中原长达十余年,成为反元斗争的一面旗帜和杰出领袖。朱元璋继承韩家政权的反元基础和发扬其“复宋”传统,得以最终成就灭元大业,重建新皇朝。《明史》作者称:“林儿本起盗贼,无大志,又听命福通,徒拥虚名”。这反映了纂修者的阶级偏见,与史实不符,有失公允,应予拨正。一、反元斗争的通俗旗帜元末农民战争具备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传统特点,把韩林儿造就成反元斗争的一面通俗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24年12月25日。苏南名城苏州爆发了一场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发动和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由组织发动到被迫停止的两年之久的时间内,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和团员,联合苏州社会各阶层人士,建立起非基督教大同盟苏州支部,广泛地从事反基督教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他们通过发表文章、宣传讲演,集会游行和散发传单等项斗争,给了在苏州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军阀走狗以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5.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一批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被定为“右派”,遭受斗争和批判。在整风和“鸣”、“放”期间,围绕着在学术领域里反对教条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等问题,雷海宗发表了不少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观点。在随后开展的反右派斗争中,雷海宗被定为全国史学界的右派典型,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史学领域的反右派斗争是完全不必要的,它对新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特权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特权的内涵,以及反特权的历史任务作了全方位的勾勒,指出了特权的危害性,揭示了共产主义与特权的关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反特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反特权斗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苏中军区第四分区(以下简称四分区)抗日军民开展了反对日伪军事封锁线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特色的江海平原抗日游击战的一个侧面。它与反清剿、反保甲等所组成的反“清乡”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本文对这声势浩大、坚韧不拔的斗争的始末加以追述,以纪念当年参加斗争的抗日英雄们! 一 1940年10月,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后,挥师东进通、如、海、启地区,逐步开辟了四分区这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四分区面积四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万,管辖如皋(今如东以及如皋的一部分)南通、海门、启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特权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特权的内涵,以及反特权的历史任务作了全方位的勾勒,指出了特权的危害性,揭示了共产主义与特权的关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反特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反特权斗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教案的发生发展与官绅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成为反洋教斗争初期的一大特色。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动机各异,促使官绅在一定程度上与群众一道进行反洋教斗争的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官绅参加了反洋教斗争,但并非由于他们的参加而改变这场斗争的性质,因为反洋教斗争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中国人民为了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渗透而进行民族自卫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建官绅所以成为反洋教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国资本主义利用洋教对中国侵略之外,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造成封建官绅极度仇视洋教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并兼论反洋教斗争的性质。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以西方的基督教为蓝本,通过适当地改造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必然存有相同之处。首先,从教义内容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