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笛  姜阿平 《学术交流》2007,(9):125-128
马克.格兰诺维特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是对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宿怨与隔膜的一种回应,更是对经济社会学这一领域的新拓展。他不但从理论上建构起网络结构分析框架,而且论述了网络结构实证的研究方法;他对嵌入性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与发展是其思想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为后来学者所重点关注与援引;他强调,所有制度都是社会地建构的,而并不是环境的外在的、客观存在的方面,这不同于经济学的观点。关于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国化问题,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学界面临着双重任务——寻找中国社会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掀开改革开放新一页的十年,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十年,也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并取得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的十年。《学习与探索》是沐浴着三中全会的春风而诞生的,是和三中全会的路线同呼吸共命运的。十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禁区一个接一个地被突破,新课题、新观念、新体系的探索犹如井喷似的令人眼花缭乱,理论新人一批胜过一批地涌现出来。在凡此种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开拓大发展中,都有着《学习与探索》的一份贡献。如果把当前我国上千种思想理论刊物所发出的声音比作一曲无比丰富的交响乐,那末,《学习与探索》所发出的声音就是那些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动人心弦的声音之一。十年辛苦非寻常。在杂志如林、面临严重竞争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省级刊物,《学习与探索》能办得这样吸引人,有着全国性的影响,是因为编辑部的同志们真正努力按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刘淑霞 《唐都学刊》2011,27(1):93-97
近十余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整个中国高校而言,两者的融合仍然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状态,仍然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继续深入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模式,构建具有民族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相关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建路 《社会》1988,(10)
国际大循环的浪潮奔腾而来,被唤醒了的中国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门之外,迫切希求着跻身国际市场的途径。出国考察、技术输入、劳务输出、设备引进、工贸结合、吸取外资、集团经营等等五花八门行之有效的开拓经营之道,逐渐为人们所了解、熟悉,然而,卷入浪潮的企业家们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世界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企业内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际上,当前相当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社会》从1981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道路。为庆祝《社会》创刊十周年,《社会》编辑部于1991年5月24日至5月26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庆祝《社会》杂志创刊十周年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学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作者、读者代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五十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二十多篇。主编李庆云同志代表编辑部回顾了《社会》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他说,十年前《社会》杂志的诞  相似文献   

6.
汪介之 《阅江学刊》2010,(6):108-113
俄罗斯学者米.巴赫金的治学领域宽广,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是巴赫金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一份题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的提纲中。巴赫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确认从事一般文化与文学研究、探索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规律离不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把握,这其实是他在观照东西方文化关系和思考世界文化发展问题时必然形成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一些学者援用西方的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这对概念和理论对中国近世社会历史进行了新的实证性研究 ,并就其是否适用于中国史研究展开了论辩。近年来 ,受此和国内市民社会研究热潮的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在中国史学界逐渐兴起。与美国学者希望借助这一概念与理论来表明中国近世社会存在着其内在发展理路不同 ,中国的研究者大多想借此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轨迹。本文认为 ,在中国史的研究中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概念 ,有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改进研究方法 ,是可取的。但引进不是套用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以中国比附西方 ,而是要在尽可能发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 ,以西方理论为参照系 ,探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探索》杂志创刊十周年到了。这是一个值得祝贺的时刻。这十年,大体相当于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但是,经历了这十年变革的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多么可喜的变化,我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整个社会生活都有了多么巨大的进步。这是我们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十年,因而也是重新学习的十年; 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创新的十年,因而也是奋力探索的十年。因此,也可以说,学习与探索,从两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我们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进取风貌。我很赞成《学习与探索》办刊宗旨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历史责任、选题要求、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既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同时成为他政治活动的思想渊源,而在复杂曲折的一生中,他又始终执著地探索融合中西、复兴中华文化的道路。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梁启超辛勤耕耘几十年,有收获,有失误,也有困惑。他对于西方文化全面而系统的  相似文献   

10.
景海峰 《求是学刊》2002,29(1):32-36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提示了这些批判的独创性价值和超越性意义 ,从而使学界能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争辩性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任敏 《社会》2008,28(1):212-212
2007年7月7日、8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在北京大学召开。1 这次工作坊秉承历届工作坊的宗旨,意在促进组织社会学研究实证化、规范化,提高青年学者的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内部交流与对话,建设学术共同体,从而推进国内组织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十多所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四十多名资深教授、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届工作坊。  本届工作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各位从事组织社会学教研的教授、专家的小组讨论会,讨论国内外组织社会学研究现状以及组织社会学研究中的中国问题;另一部分是以国内的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实证研究交流会。本届会议共有9篇论文入选评议。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6):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这与他在长期基层执政过程中对改革的深邃思考和艰辛探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具体而言,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改革思维主要体现在: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要积极也要稳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要通过配套措施来加强,改革要通过试点来深化,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化改革必须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性意识是促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社会,在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真正探寻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意识。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不仅要综观不同学者对现代性视域的理解和把握,借鉴西方社会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更要注重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自身过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在践行马克思所推崇的现代性所追求的一个理性、自由、解放、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目标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打开了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4.
欣闻中国最北方的大型社会、人文科学杂志《学习与探索》创刊十周年了;作为她的热心读者兼作者,我恰好也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学习与探索了十个春秋;而这两个“十年”的同步进程,还可以看成是我国新时期以来学术和理论研究园地生机盎然、骎骎日上的历史的小小缩影。回眸这一切,我觉得,此时此地理应对《学习与探索》杂志由衷表达的敬贺、祝愿之词,既是奉献给刊物的,又包涵着更广泛、深刻的意味。简洁地说,我希望和相信,经历了十年风风雨雨的《学习与探索》,能够成功地拓展为中国学术领域里一方独具个性色彩、使理论研究者心身自由的天地。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的春风化雨催生出的《学习与探索》,一直是和中国当代学术理论界的命运休戚与共的。就此而言,她的由稚嫩到成熟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古代政治思想的学者中 ,吴显庆比较早地关注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春秋战国政治辩证法思想研究》(世界出版社 2 0 0 1年 4月出版 ) ,就是他十多年来对春秋战国政治辩证法思想研究成果的总结。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集中表现为政治辩证法思想 ,这在今天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资源。回顾数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思想研究 ,还很少有人能够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更不用说对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进行系统研究。阅读此书 ,可以留给人们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印象。1 .观点和研究思路新颖 ,具有开拓性和创意…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脚步是如此迅捷,历史的前进又是如此激动人心。《学习与探索》在我们中华民族空前的历史进步时期里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年的时间不能说短,但对于一个刊物来说,十年便只是它的幼年岁月。《学习与探索》是要继续存在和成长的,要有它的20年、50年、100年……同如此漫长的时间相比,十年难道还不就是幼年岁月吗? 然而,《学习与探索》的十年是不平凡的,在这十年里它和我们国家一起经历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并在这个转折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理论贡献。这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它成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不仅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作为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然而,几十年来,他用心最多、成就最大的领域则属印度学。他争分夺秒,努力耕耘,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有关学术著作达800余万字,为中国的印度学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工业改革》一书为人们提供了本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的极其可靠而现实的图象。这是一本由外国与中国学者分别撰写而又综合而成的论文集,是世界银行与中国经济学家合作研究的成果。它既包括丰富的资料,也有深刻的分析,对于那些有兴趣了解当今中国工业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这本书主要包括七章内容,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企业的行为与环境进行概括。这几章分为若干专题:比尔德和蒂德里克论述了要述配置,另外两个中国学者论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他是中国威权主义在海外最积极的吹鼓手,他承认自己与很多官员甚至是国家领导人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他学术研究的一部分。郑永年,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最具公共影响力的政治学者之一。他的时评文章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显要位置,并被广泛转载;他纵论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逻辑的著作,是市场上最赚钱的畅销书;他与中国学界和官方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经常受邀出席各种政策论坛,为中国的改革和转型建言献策。对于复杂且棘手的中国问题,郑永年往往能  相似文献   

20.
这次大会是我院第一次优秀期刊评奖大会,也可以说是50年学术期刊工作成就的大检阅,也是总结经验、开创下一世纪期刊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会议。在此,我讲五点意见。 一、学术期刊50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院的学术期刊体现了社科理论战线的重要学术积累,代表了社会主义中国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50年来,通过这些期刊,培养了大批的学者,其中一部分人在学术理论上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