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统计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高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会有效推动产出,同时会牺牲物价的稳定;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低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会导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总体研究结论是:我国货币供给的GDP产出呈现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表明伴随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经济货币化程度日益加深,依靠货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不能走单纯投资驱动的老路.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维系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问题一直都未形成统一意见,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货币参数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考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在稳定状态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用性,以中国2000—2013年经济数据为例,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倒U型关系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在通货膨胀问题上,西方金融理论阵营分为为两大派别:一是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主张用通货膨胀办法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增加,即“促进论”;二是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主张稳定货币。我国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将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关于货币问题经历了各种复杂争论。从梳理逻辑争论的角度可将其界定为三个基本问题,即两分法(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存量与流量、内生与外生货币供给。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与主流经济学一贯忽视货币作用而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有关。实际上,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不仅是重要的、内生的,也是决定所有经济关系的根本,整个宏观经济只有通过货币的总量关系才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决定所有价值和分配变量,这是基于现代货币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基本假设来分析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在用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正向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影响强弱不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货币供给的联系更为密切;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表明,一是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不同的汇率制度表现出的通胀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是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何种汇率制度更易促成货币危机,只有结合汇率制度特征和特定的经济环境与金融制度背景才能加以判断;三是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特定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并且,笔者从制度理论角度对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做出进一步阐释.在此基础上,引中出入世后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应是货币当局在实际中重归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8.
魏克塞尔把货币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对利率的分析,明确了经济发展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凯恩斯在继承魏克塞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货币供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批判古典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宏观调控的理论,从而使调控经济增长有了理论基础,而这个理论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利率理论。因此,要合理运用凯恩斯理论调控经济,就必须更清楚地把握其利率理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波动指经济总量指标围绕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给与产出、价格波动存在直接关系。如果中国货币供给冲击服从i.i.d(独立同分布,independent identically distributed),那么其通胀率和产出波动则是随机游走的;中国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需要伴随着长期较大的货币供给冲击,这种冲击又会带来了通货膨胀率的高企。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避免货币供给冲击在推动产出向上波动时而带来的高通胀压力,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收效甚微,同时中国决策部门更应该着重于提高企业劳动力弹性,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并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收入波动的关系进行考察后,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总体是明显的.在长期内我国各经济主体对货币供给有较强的制约能力,货币供给受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11.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微观理论基础,论证了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等量需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新供给才能持续创造增量的需求,并分析了新供给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要素,从而构成"培育新供给、新动能"的政策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周期"为宏观基础,从供给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揭示了"供给创造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指出"供给结构老化"是当前中国经济连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二维的生产要素理论扩展到三维的"五大财富源泉"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从供给侧划分的31种增长模式,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扩张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主张,进而探讨了解除行政性供给约束所能获得的短期增长空间,以及放松五大要素供给抑制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货币扩张与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市场价格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关系。我国改革以来,货币扩张政策对经济增长确实起了促进作用,但危险不小。从经济的长期稳定观点来看,把货币发行保持在15—17%的水平上,或许是明智之举。近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深层原因在于需求拉动而造成的计划外价格上升,而政策因素在总需求的膨胀中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正面临着适度通货膨胀和适度经济增长的选择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货币经济学讲述货币经济领域内的基本理论,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马涛博士的新著《货币经济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一书,从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决定、货币与经济周期、货币与就业和产出、货币与经济增长、货币与国际经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十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引入劳动力供给因素,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减少就业;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我国当前居民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呈下降趋势,因而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表现,最后在文中指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及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货币供给边界的概念,从货币数量论、潜在资源论及通过对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揭示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证明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货币供给边界。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9—2010年季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货币供给、经济增长、房地产价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内货币供给和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都存在促进作用,并且货币非中性;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和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也存在促进作用。另外,误差修正模型也表明,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受自身和另外两个因素滞后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ARMA模型对我国工资指数、价格指数和货币增长率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三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和GDP与这些名义变量的协同变动关系。通过分析,我们认为GDP增长与货币供给、工资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GDP的增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物价增长的波动表现为比较强的顺周期,而与M2的顺周期关系则比较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货币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透视,从理论高度探讨了我国货币金融制度安排有效性的问题,认为实际及潜在可利用的物质资源是我国货币金融制度安排的有效边界,货币金融制度安排只能最大限度地加强其动员、分配这些资源的能力及效率,而不可能绕过物质资源的约束直接促进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区别于以往对流动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流动性定义,从货币需求角度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形成、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币流动性实现机制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即: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当前社会财富总值和流动性货币需求的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这一结论出发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