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湖北各界人民提出“鄂人治鄂”的响亮口号,发起了规模巨大的驱逐北洋军阀王占元的运动,在遍及全国的“自治”运动中,最为有声有色。这场运动的参加者有工人、农民、绅商,其组织者是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因此,不能将这场运动看作是军阀为保全地方实力的混战,也不能视为是仿效西方“联邦自治”的“西化”运动。而是湖北各阶级联盟与军阀势力的一次抗争,结果赶走了王占元,打击了吴佩孚。驱王运动是中国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第一次合作,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日帝侵略和围剿红军的政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掀起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我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西北军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响应这一号召,于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共努力下,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在国民党中获得了广泛的赞同。从国民党三中全会起,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但是,怎样具体实现合作并未获得解决。1937年1月至9月,国共两党代表举行一系列谈判,我党曾提出建立民族联盟及实行党内合作两种形式,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都不同意,提出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国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的再度合作创造了根本条件。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多年实行的“钳制舆论”“新闻专制”的反动政策,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十日发出《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把“保障言论自由”作为两党合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提了出来,此时此刻的蒋介石,忘不了“一二·九运动”中青年们那种冲破沉寂的怒吼声,更忘不了西安事变时他曾经口头上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许诺,现在,共产党提出的“保障言论自由”的主张,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呼声和愿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4.
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7~ 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 ,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 ,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合作运动 ,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在 30年代呈现出了一派热闹景象 ,但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实际收效甚微 ,甚至成为了乡村豪绅压榨农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先锋和主体,对此,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沈阳的学生运动是全国学生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建立秘密的组织领导系统,切实加强党对学运工作的领导。在解放战争期间,沈阳的学生运动一直处于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在与国民党的最后决战中立于不败之均。不仅相继派出10万大军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而且极其重视东北的青年学生工作.1946年12月,在我军撤出沈阳前夕,建立了由蔡宗化、张超、胡永昌…  相似文献   

6.
论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确立了仍打“国民党旗帜”,实行与国民党及一切真正革命分子“合作”的统战原则,并努力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此阶段政治领域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军事领域内的统战虽有失误之处,但积极作用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看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加以阻止,就积极策划“和平”阴谋,以此欺骗人民,争取喘息时机,妄图挽救其垂死的命运.这时(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到一九四九年二月),由湖北省参议会发动的“和平运动”,震动全国.当时华中各省市纷纷响应,蒋介石被迫发表元旦求和声明,随即“引退”,当时驻汉口的华中剿总白崇禧利用“和平运动”,逼蒋介石下野,拥李宗仁上台;而湖北社会贤达发动“和平运动”则顺应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善良愿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一湖北“和平运动”,是社会贤达顺应湖北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通过民意机构发起的.一九四八年冬,随着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的胜利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国民党在战略上已宣告失败,长江以北全线溃退,长江以南无力组织防御力量,人民解放军百余万饮马长江,南京已微闻枪声.此时,国民党内部更加分崩离析,蒋、桂之间矛盾尖锐,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8.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中期,由于革命文学运动的推动,儿童文学有了大的发展。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也在拚命争夺儿童文学阵地。一九三四年,被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定为“儿童年”,接着,国民党政府又定一九三五年八月开始后的一年为“全国儿童年”。于是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严重脱离少儿实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视阈下的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联苏”是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主要外交政策,对苏联文化的介绍也自然成为抗战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使得“和共”与“联苏”相互关联。中苏文化协会对意识形态的淡化,对苏联文化的全面介绍和研究,为国共在文艺领域的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利用最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论述1960年代上中期美国政府与台湾国民党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约翰逊政府不得不在中国代表权问题采取新的手段,而国民党却希望美国能够继续以“重要问题案”在联合国内维持“纳蒋排共”的旧局面。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约翰逊政府决定支持具有“两个中国”意味的“研究委员会”的决议案,作为防止其政策失败的主要手段,并迫使国民党接受。与此同时,美台双方为了保住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还通过PL480为国民党在非洲加大“援助外交”提供财政资助,暂时维持着美台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基本上循着两条线索发展:既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又存在着一个联合战线之外的纯粹的国民党。联合战线形式的国民党是“各阶级合作的党”,属于阶级联盟,并且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逐步由四个阶级转化为三个阶级;而纯碎的国民党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又成为“小资产阶级政党”。党力图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国民党加以区别,看不到联合战线与国民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评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评价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首先自然要弄清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和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次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从1933年国民党行政院六月会议到1935年档案整理处的被裁撤,恰好二年的时间,为了使文书档案工作管理科学化,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的主持下,展开了革除原管理弊端,创新管理方法的广泛讨论。结果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集、多方研究,最后以内政部“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改革的最佳方案,于是“文书档案连锁法”成了这次改革的最直接收获。  相似文献   

14.
自“中山舰事件”至北伐前夕,蒋介石采用卑鄙的手段,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最高统治权,并在嗣后继续扩大权力,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了抑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反对蒋的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统一和加强国民党的领导权,以1926年底“迁都之争”为起点,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恢复党权运动,并于1927年2月19日武汉召开的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上成立了由邓演达、吴玉章、徐谦等5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作为恢复党权运动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诧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二九”运动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学生爱国运动的又一次大的高潮。它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显示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是“历史上一个大的纪念”。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阶段。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国民党又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相似文献   

17.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逐步放弃了实行多年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走上“对内和平统一”,“对外抗日御侮”的道  相似文献   

18.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前后 ,孙科致力于和平运动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前后 ,孙科不顾国民党强硬派的反对 ,仍争取国民党走向民主 ;但全面内战爆发后 ,孙科一改过去“亲苏和共”的主张 ,乞求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简称《报告》)中,高度赞扬了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披他们葬入坟墓。”毛主席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右派,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并对他们进行了阶级分析,指出对农民运动持“糟得很”的理论的人,“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明明是反革命的理论”。毛主席这篇光辉著作,为农民运动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威力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