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重民等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自1957年问世以来,虽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致使该书在校录方面的错误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万条以上。从《变文集》出版至今,有关的商榷、补校论文、著作已达120余篇(种)之多,取到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误录、漏校、误校之处未被发现和纠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敦煌变文集校议》(以下简称《校议》,该书1991年获王力语言学奖”)一书,使敦煌变文的整理校勘达到了一个具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罗振玉《敦煌零拾》(1924年)、刘复《敦煌掇琐》(1925年)、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许国霖《敦煌杂录》(1936年)等率先辑录、整理韵书、变文、曲词、诗歌等敦煌残卷佚篇。王国维、刘师培、缪荃孙、陈垣、郑振铎、向达、王重民等又陆续撰写题跋、考镜源流、积极评介敦煌语言文学作品,为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全国解放以后,敦煌语言文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先后出版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1950年)、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任二北《敦煌曲校录》(1955年),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1955年)、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1957年)、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59年)等,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文化革命”的十年停顿之后,从1979  相似文献   

3.
《伍子胥变文》,由王重民先生等根据四个敦煌写本校录,收为《敦煌变文集》首卷首篇。该文演春秋伍子胥故事,写作时间约在唐末,是敦煌俗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但文中讹字疑义较多,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在给此文以高度评价的同时,又感叹它“为了脱漏的过多,读起来也颇不易”。《敦煌变文集》在校勘方面作了初步工作。该书出版后,国内学者又续有校释,发明甚多,但遗留问题仍然不少。本文拟步时贤后尘,摭拾其阙漏,诸家校释偶有可议者,亦出以己见。限于学力,臆断妄说之处当所不免,谨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和令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童蒙读物”;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谚语汇海”和“民间谚语”。还有,老一代敦煌学家对于《太公家教》的录记、跋文等等,尚有疏漏和与实际未合地方。对此,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太公家教》研究中的诸如写本情况、录文、内容及性质等方面试图做一些考补工作,以期于《太公家教》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吴景山  张洪 《西域研究》2013,(1):16-22,140
《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碑对研究唐代中期西域、河西地区的民族关系,敦煌地区的行政设置,郡守官员的任命等同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许多学者都对此碑有过识录.由于年代浸远,碎石破损严重,残存文字漶漫不清,以致各家录文多有讹误,甚至有错简之处,从而对此碑的研究造成许多不便.有鉴于此,本文依据《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碑原石对碑文重新进行标点断句,逐字识读,并参照前贤录文进行校勘,以期使之能够对西域历史及敦煌学研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重民等先生编校《敦煌变文集》所收《李陵变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颇值得重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时校录工作不可能做得很完善。三十余年来,专家们时有补正。今就以前所写校勘札记加以删削,录出各家所末言或看法有不同者数十条,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地刊物上相继发表了一批补校《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的文稿,足见学术界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也是对于修订重版《变文集》的呼吁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笔者在完成拙稿《“亡空便额”校释质疑》(发表于《中国语文通讯》1983年第5期)、《敦煌变文校勘零札》(《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以下简称《零札》)和《敦煌变文校勘零拾》(《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零拾》)之后,又有机会重新研读《变文集》和诸家校订著作,复得有关校勘的笔记若干则,爰作《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以供《变文集》修订的参考,并继续向海内外专家们求教。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著录四种:P2546、P3562、P3704及罗振玉藏唐卷子本。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收录五种,所增者即刘幼云所藏、刘希亮影写、傅增湘校录唐卷子本。后林、陈二先生在《敦煌遗书刘子残卷集录》中又增加了一种《刘子》残卷,即伯3636《残类书》所引《刘子》,并附有胶卷放大影印件及校录文字。然是书囿于体例,未曾对残卷加以深入考订。本文从P3636卷子抄写时代,所引《刘子》是否《刘子》原文及其校勘价值诸方面,略作考索。  相似文献   

9.
敦煌残卷《双恩记》,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的讲经文,现藏苏联东方研究所,编号为唐人卷子Φ—96号。早年被俄人鄂登堡劫去,一九六三年,莫斯科出版的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敦煌卷子汉文目录曾著录,一九七二年苏联学者把它整理并公诸于世。其后国外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成果惜均未见。我只于《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2、3期)上,见到任半塘先生的《“双恩记”变文简介》、王文才先生的《“双恩记”校记》和学报所附载的《变文残本录文》。其后又读到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变文论文录》附录,由白化文,赵匡华二先生所校录的《佛报恩经讲经文》残文三卷,得以粗知梗概。既未见原卷或复印的胶卷,也未见专家们更多的研究成果,仅凭一鳞半爪,即思动手对《双恩记》的产生年代进行探索,当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为了求教于敦煌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三○年,一位中国学者创立了“敦煌学”的界说,这位创立者就是义宁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许多年以后,向达先生在论及“敦煌学一辞的原起”时回顾道:“敦煌学一辞,是陈寅恪先生立的.他为陈垣先生的敦煌劫馀录写序,始创此名.”在那篇著名的序文里,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当时正在露头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敦煌曲》是五十多年来在敦煌发现的一些杂曲、大曲、佛曲的总称。原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劫至国外,經过不少学者的摄影抄录并加以整理汇刻,截至今日,最完善的本子是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任氏根据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罗振玉  相似文献   

12.
龙江点滴     
罗继祖,1913年生,字奉高,号甘孺,浙江上虞永丰乡人.其祖父罗振玉为中国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对于甲骨学、金石学、敦煌学等有重大贡献.罗先生自幼承继家学,国学功底深厚,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无所不通,曾任吉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从事古文献、东北史教学和研究数十年,治学严谨,卓有成就,著有《辽史校勘记》、《枫窗脞语》、《墐户录》、《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庭闻忆略》(回忆祖父罗振玉)等多种.离休回大连白云新村,与家人团聚,年逾八十,笔耕不辍,自号两启轩主人,有《海角濡樽集》记其生平事略.)  相似文献   

13.
“敦煌在历史上实际上是世家大族的敦煌。”①从西汉到宋初的千余年间,敦煌先后有李、曹、张、索、翟、阴、阎等大族。对声势显赫的李氏、曹氏、阴氏等大族的研究,敦煌学界早有精辟论述。近年来,随着《续敦煌实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等一批著作的问世,翟氏家族及其活动的概貌已昭然若揭了。本文试对翟氏家族的郡望、政治地位、建寺开窟、及其对医学、佛学、历法等的贡献作一简要探讨。文中不妥之处,祈诸先生指正。(一)翟氏郡望探讨据P2807《七月十五日夏终设斋文》记载,翟氏“原望…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卷S.4400正面所写《敦煌王曹镇宅疏》,是宋初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延禄因居宅之“百尺池畔,有地孔穴自生”而恐惧有灾祸生于宅内所举行的斋醮仪式上所用的文字,写卷缺题。对于该文,前人曾做过校录,其中主要的有:刘铭恕《斯坦...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敦煌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在中共甘肃省委亲切关怀下,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大力协助下,在省内外有关单位、有关同志热情支持下,我院于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五日,在兰州和敦煌两地召开了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全国各地从事敦煌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教师四十余人。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以编著《斯坦因劫经录》而蜚声学术界的郑州大学刘铭恕教授,有在敦煌石窟工作三十六年、对敦煌艺术有深刻研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段文杰研究员,有从四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敦煌变文的山东大学关德栋教授,有在解放初期就从  相似文献   

16.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在文字录校上尚存疏误错讹。有未据重出互见诗校补文字者,有曲解诗意,臆录误校者;有避难就易,滥施空围者;有照录失校,以误传误者;更有臆录者。  相似文献   

17.
1.敦煌变文新辑潘重规教授对照原抄本校订了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发现很多导致文义歧解的抄误俗字。将于最近出版的《敦煌变文新书》对此做了校正。 2.第二卷敦煌俗字谱潘重规教授直接指导下的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专著《敦煌俗字谱》已于1978年编辑完成。题名为《敦煌俗字谱续编》的第二卷编辑规划正在进行中。 3.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索引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虽给学者带来很多困难,但至今还只有《敦煌俗字谱》一本著作,涉及到这一特殊课题。《俗字谱》的作者现在正从事中文俗字索引的编辑规划。《敦煌俗字谱》的编排是按部首从正字查俗字,而索引则按笔划从俗字检正字。《敦煌俗字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西域研究》2003,(2):105-108
本文对《敦煌愿文集》中的《亡考妣文范本等》、《东都发愿文》、《消灭念往生发愿文》、《尸陀林发愿文》、《比丘法坚发愿文》、《愿文》数篇对照《敦煌宝藏》、《英藏敦煌文献》,对其中的录文、校释作点校补。  相似文献   

19.
敦煌曲校补     
任二北编《敦煌曲校录》,收录曲词五百四十五首,集各家之校,并参以任氏的校订,是目前比较文从字顺的较为完整的敦煌曲总集。敦煌曲原是抄本,讹文别字甚多。虽经时贤及任氏校订,其中仍有可商略之处。爰举二例,略作校补云。  相似文献   

20.
郭正忠 《中国学术》2001,3(2):207-232
二十世纪初年,封藏近千载的敦煌秘室宝藏失盗。大批珍贵文物,流散欧洲。其中,在巴黎编号为Pelliot.2667的残卷,即著名的《甲种敦煌算书》。它不仅是“我国现存写本算书之最古者”,而且书中涉及经济、军事、建筑、织造,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历史题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近百年来,国人反复念及此类珍籍,或为影印,或作介绍,却终因图片模糊,看不真切。有关的研究,也受到限制。若干年前,我曾将这本算书的原件校录一遍。这里略谈几点认识,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