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我国传统职业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天地古今、社稷生民、治乱安危、善恶生死之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和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中国传统的师德观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最有价值的内容:一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三是博学知新,教学相长;四是不分贵贱,因材施教。这种传统的师德观至今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师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人类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心感受与社会舆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起着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所不能起的作用。所以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师德是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行为、品德规范。它通过善良与丑恶,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观念,约束教师行为,调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成为教师的座右铭。“学高”是从以智育人方面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身正”是从以德育人方面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应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师德对育才重要性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师德的具体体现,进而论述了师德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 ,因此 ,感悟自然之理是老子思想的灵魂 ,同时也奠定了老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从水之性出发认为真正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应该如水之性 :善利万物、为而不争、居下守拙。这是师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5.
论师德与教书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案件发生以后,人们不仅想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的重心不应仅仅是技能的培训,而应是人的文明品质、公民性格之陶冶与养成,是要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健康人格的人.有的学生人格扭曲的非正常现象,一个个青少年道德危机的个案,让教育专家们一次次忆起爱因斯坦的教育声明:"他必须获得鲜明的辨别力,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上的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一成德、树人的理想决非学校多开几堂德育课这么简单,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重新建构一项以"人的教育"为宗旨的"新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6.
试论师德美育钱国华师德美育,是通过教师的模范行为,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象,从而为塑造美的灵魂施加影响。把师德纳入美育的范畴,其意义在于:不是单纯着眼于以一种道德准则去规范教师的言行,而是把师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诉诸学生,这样,既扩展了审美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教育家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李天志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培养人才的一件大事;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必须大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代教育家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讲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8.
师德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大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完善自身,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在校大学生干部的产生和素质状况的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师德影响学生干部成长的特点 ,强调教师以德为师 ,以高尚人格为培养学生干部的示范力量的重要性 ,并对培养学生干部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本文仅就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育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了一番整理,目的在于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道德教育环境的培植 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更多的是一种生态环境的理论和实践,因而古代教育家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环境的培植。 (一)制订学规  相似文献   

11.
古今教育者都十分重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和转化工作。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后进转化工作的论述是十分丰富的。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阐述了后进学生“恶习”的形成以及对后进学生所应持的态度,并根据他们教育实践论述了后进转化的方法和步骤,给当今教育工作者较大启示。 一、学生“恶习”形成的原因 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不良行为即“恶习”的形成原因的论述概括地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而产生;二是由于环境对人的影响,所谓“近墨者黑”,即由于“引蔽习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为历代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因为德育不仅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而且在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德育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从德育的过程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德育思想,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德育遗产,对于有效地实施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主体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所产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和预防的精神状态。以儒家教育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忧国忧民、忧道忧教、忧功忧名。继承、发扬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忧患意识,能激发教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教育的献身精神,以及投身教育改革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卓越的古代思想家、朴素的唯物论者。在世界古代哲学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孔子出身于“士”阶层,有可能广泛接触下层劳动人民。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根据较为可信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少、青年时代当个管仓库、畜牧场的小吏。到镐京游学,问过老子、郯子、苌弘、师襄关于礼、乐、官制的事。五十一岁后,当个鲁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行过相事。作官时间不长,绝大部份时间是办私学,传授知识;游说列国,发表政见,力争行道,恢复并光大宗周统一大业。死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与“礼义之邦”的美称,这与几千年来历代教育家重视青少年的德教是分不开的。回顾中国古代教育史,每次社会大动乱之后,必然引起有识之士对教育尤其是德教的进一步重视。而随着德教的普及和深入,必然出现社会安定乃至经济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德教的起源,可以上朔至西周。周公姬旦执政以后,总结了夏商两代败亡的历史教训,首次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夏、商之所以会灭亡,是“惟不敬其德”。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中国古代教育家在将师生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师生关系的亲情关系论、师友关系论、师道尊严论、礼义关系论、师生交相成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师生关系论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在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这就使道德教育的实践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问题的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如果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愉快的情感,就能顺利地接受道德知识,并很快地转化为行为;反之,如果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就可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发展道德情感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的过程。主要是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及《论语》论师道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还是中国师道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践行中国师道的楷模。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仍  相似文献   

20.
秦代开创的监察制度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大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由于秦制的价值取向是效益最大化,其于终极价值领域的悬空为后代监察制度的德治取向留下了成长空间。西汉以降,监察制度的运行,除了遵从“政”之原则,还有兼具“教”的意义。宋代监察对隋唐体制有了重大突破,实行台谏合一,台谏制度成了党争的催化剂;明代以六科为代表的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在“癸巳京察”事件中出现的重大政治风波显示出明代监察体制“政”与“教”的失衡;清代的监察制度一度陷入以密折专奏为核心的异化监督,其根源在于君主极权的单线治理格局。“政”与“教”成为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价值取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传统监察制度之流变亦映射出二者间极为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