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理与财富》2009,(6):66-67
Eddie Wazen在中国有一家叫“奥申”的管理咨询公司,但他更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教授”,在中国发展教育产业多年的Eddie深知中国人对这个称谓所体现出的尊敬,所以他拒绝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希望能够用他和他的团队掌握的商务培训技能,影响中国职场人士、商务精英们的工作方式。这在职场环境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杜生梅 《决策》2012,(6):88-89
“职场定律”告诉我们,跟对人很重要,因为上司将是你未来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因此,只要你不是要尽快找份工作糊口,不妨事先“面试”一下你的上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你决定去一家新单位或新公司工作,上司作为你最重要的“拍档”,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考验你:他的能力如何,我们能够合作得好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容易打动他……当这些问题在上司的脑袋里如霓虹灯闪烁不停时,你是被动地被他挑选与揣测,还是同样地、主动地去了解他、挑选他?  相似文献   

3.
刘勇强 《领导文萃》2009,(19):120-123
初进职场,面对领导肯定“发怵”,这也许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对立起来。顶头上司有严肃的、随意的、苛刻的、创新的……如果你能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把上司当导演一样尊重、看待,并分清他是哪种类型的导演,按照他们的“风格”不同,去揣摩自己的“戏份”。  相似文献   

4.
陈国华 《决策》2011,(7):86-86
“中梗阻”现象是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人有看法、没办法。有趣的是,有的人大呼“中梗阻”如何如何可恶,然而用镜子一照,他自己也许就是“中梗阻”中的一员。我们抓执行力抓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抓不出令人满意的成效。为什么?因为执行认真的人或许没市场,执行不认真的人反而有市场。李源潮同志讲:“不让老实人吃亏”,但实际上吃亏的恐怕还是老实人。  相似文献   

5.
马焱 《决策》2011,(5):88-89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很多初人职场的年轻人,总是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与自己“作对”,很多事情都和在学校的时候不一样。那是因为你的身上还穿着“职场胎衣”,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职场行为。  相似文献   

7.
钱诗金 《决策》2012,(7):88-89
如果你正在遭遇职场“冷暴力”,你该怎么办?一个巴掌拍不响,应该如何积极化解这种“冷暴力”,避免自己的职业成长陷入困境?我们每个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生要在职场中度过,作为职场中人,我们无不期望自己能一显才华,以求事业有成。然而,职场也是社会,有着社会生活中一切该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阿兰 《秘书之友》2011,(9):34-35
在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蘑菇,它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生长,没有人关注它们,所有成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都需要它们自己去努力争取。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和这些蘑菇的处境相似,因此被称为职场蘑菇。职场“蘑菇定律”,说的是要磨练人才,就要把他像蘑菇一样对待:  相似文献   

9.
王运宝 《决策》2010,(12):14-19
职场生存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所谓戏如职场,职场如戏,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好的“演员”。  相似文献   

10.
林兰 《经营管理者》2004,(11):41-43
<正> 职场奋斗,不管你业绩骄人还是一塌糊涂,都需要再度奋斗。以下是广泛征集职场顾问及企业中高层主管所归纳出来的在工作和人际上必胜的八大美德.也许可作为你制定职场规划的参考。 一是任劳任怨。 假如你的上司要你到干洗店拿回他送洗的衣服,你会怎么办?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岂有此理: “他把我当成什么了?保姆吗?”但如果你想在升迁路途上一路顺风,最好还是忍下这口气。 在合资公司上班的琳琳就有这样的经历: “我  相似文献   

11.
纸鸢天涯 《领导文萃》2008,(19):124-128
用了15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让中国人认识了他。这位中国年轻的高级执行官,如同坐火箭一般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升迁,其职场生涯如同一部将白领染成金领的“卫氏职场史”。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称赞卫哲富有远见,将帮助阿里巴巴B2B公司成为世界顶级企业。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职场“站队”之说久盛不衰.职场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工作干得再好,不如跟对领导.现实工作中一些现象也对这种说法做了很好的注解:某人工作一般,但由于跟对了领导,所以一直左右逢源、春风得意;而有人虽然工作努力、小有成绩,但由于立场、观点与领导相左,或脾气、性格与领导不甚相投,不愿意“站队”或“站”错了队,就会被领导视为“异己”而受到排斥、敌视,一直郁郁不得志.大多数人认为,职场“站队”是职场“拉帮结派”的代名词,也是职场“潜规则”之一.从总体上说,“站队”是搞“小团体”、“小圈子”的具体表现,对个人前途和单位事业发展均有害无益.这种“潜规则”严重危害一个团队和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是职场中的一种负能量.那么,如何有效化解这种影响团队凝聚力、带来负能量的“站队”难题呢?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术、势”理论,或许能带给现代领导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 战国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国家.列国之间的残酷竞争迫使每一个国家寻找最先进的治国方略,以使自己的国力发展到最大最强. 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指出,政治运作里面有一个所谓的形势,形势顺、形势逆和形势治、形势乱都会在结果上造成很大的差别.他说,“飞龙乘云,腾蛇游雾”,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云雾,龙蛇跟蚯蚓差不多,龙蛇必须顺着一种情势才有特别的威力.龙蛇没有云雾作为工具,就如同一个贤人没有适当的位子发挥他的能力,英雄无用武之地.你再有本事,不给你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一切皆无可能.  相似文献   

13.
应聘公司首先就是应聘一种文化,什么样的人,适合在什么样的公司“听差”。职场中的你,能否从中找准自己的感觉和位置。  相似文献   

14.
人在职场,最无奈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老板“都知道”;也有人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老板并“不知道”。其实,在职场上最无奈的事就是:好事不知道,坏事赖不掉!  相似文献   

15.
《决策导刊》2005,(3):i004-i005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盖楼。”这句话写在老蒋办公室的墙上。他说:“一个共产党人.就是要用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奏出一曲曲动听的乐章,他对待自己的建筑作品,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首都能有这样的成就他心满意足。自进京以来,他带领公司参与的项目相继获得过全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等荣誉,企业先后被北京市建委、  相似文献   

16.
潘锋 《经理人》2010,(11):86-86
你了解自己具备职场晋升的潜力么?找找自己在职场中的亮点,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找不到任何亮点庸庸碌碌一生。想成为老板眼中的“能人”,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亮点。可是,在职场中,98%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职场亮点,只有2%的人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否拥有职场亮点,决定着你在职场晋升的潜力和老板对你“器重”的程度,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前途呢?  相似文献   

17.
“刚刚得知,大学同寝室的女生,工资3000多元!!!她的工作没我的正规、没我的体面。”网友“若是风清”在得知同学的薪资比自己高很多后,在微博上大倒苦水。下面有人回复道:“你都说啦,咱又正规又体面,这算是‘软待遇’吧。”随着年前年后职场人在网上晒奖金、晒假期等各种福利,职场“软待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很讲“面子”,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职场政治中有许多不成文的法则。诸如,办公室同事各有不同的职位,在上者可以随便地说“随便”,但他是在提醒在下者“千万不可随便”,他说“不必客气”实际是在警告你“注意礼节”。他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给你留面子,如果你没有体会到他的苦心,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看来,顾全大家的面子是处理同事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你会惊异地发现,某位同事的做事方式、作风与你有着截然相反的特性,谁对?谁错?谁能更符合工作环境的要求?许多时候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件事情。我有两位双胞胎的弟弟。大弟弟自小聪明、机敏,从小不吃亏,因其狡猾,人送绰号“猴心眼儿”;小弟弟看上去有些木响,但处事随和,不善争论,邻居叫他“无心眼儿”。长大以后,“猴心眼儿”上了大学,毕业当了工程师;“无心眼儿”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一家电器商场工作。十年前,俩人各自开始经商。“猴心眼儿’起初生意红火,但没几年便走向衰败。有人嫌他过于精明算计,做生意总是提防他。“无心眼儿”开始经营的很平淡,但慢慢的却兴旺起来。有人看他太憨厚,都愿意与他交往。如今,“无心眼儿”已是资产雄…  相似文献   

20.
初涉职场的新人,常常以为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和旺盛精力,只要觅得一个称心如意的好职位,努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其实,职场如战场。事情并不是如此这般简单,也许你还需要一些让人看起来是“运气”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