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夏语有一大批和汉语来母(~*1-)相当的字,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苏敏和我国的黄振华都把它们划归四个小类,分别拟音为~*1-、~*1d-、~*1h-和~*r-。可是在西夏韵书《文海》里,这四个声母从来不一起在相同的韵母之前出现,这不免使人怀疑西夏来母是否真的有必要分而为四。仔细分析西夏语研究者提出的拟音证据之后就不难看出,这四个拟音中只有~*1-和~*r-是比较可靠的,它们构成了下列严格的对立情形:  相似文献   

2.
大凡两种民族语言之间可以用文字系统地通过对音体现其语音关系,至少说明这两种民族语言的音系以及语音构成极其相似,西夏语和汉语的情形正是如此。《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人编的一部夏汉袖珍双解词典。与现代中国人编的《英汉词典》或美国人编的《汉英词典》所不同的是,《掌中珠》既便利于西夏人学习汉语,同时也便利于汉人学习西夏语。可见《掌中珠》的作者在编排体例上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它的每条词语均由四行字组成:第一行汉字为第二行西夏字的注音,第四行西县率为第三行汉字的注音,,第二行西夏字和第三行汉字则互为夏汉字…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西夏文解读和研究的进展,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西夏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在西夏语常用词中,这些借词约占百分之十。这仅仅是据书面文献的大致统计,在口语中汉语借词数量可能会更大。这些汉语借词已经成为西夏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时的西夏人在多  相似文献   

4.
宋、元、明、清四朝公私目录及宋人传记资料中述及了一些宋人著汉文西夏史籍 ,其中刘温润著《西夏须知》对西夏国情分条记事 ;《羌尔雅》是刘温润依汉语字书《尔雅》体例编写的一部西夏语字书 ;孙巽著《夏国枢要》重点介绍西夏王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对后世学者编写西夏专史影响很大 ;单行传世的《西夏事略》是一部删削之伪作 ,属好事者节录王称《东都事略》卷 12 7《西夏传》部分 ,另外 ,王称之名被四库馆臣臆改为“王 ,应加以辨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现存的8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从字形上进行了校证。校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同义》、《五音切韵》、《新集碎金置掌文》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文中分剐列举出116个西夏字的正字、讹体,并分析了其错讹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6.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 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7.
《西夏语比较研究》(以下称《比较》)是一部对西夏语语音、语法、词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全书共5章,自成单元,提出西夏语属羌语支的重大学术问题,成为超越前贤、颇有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不仅对研究西夏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藏缅语族乃至汉藏语系均有参考价值。一西夏语支属是《比较》讨论的核心问题20世纪初,国内外的西夏学研究还处在早期的摸索阶段,对于“独特的”西夏语亲属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劳弗尔进行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于1916年发表在《通报》一篇著名论文———《西夏语言印度支那语言文学研究———导言》一…  相似文献   

8.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韵书之间的训释差异反映了汉语词义的演变情况。(3)训释材料还反映了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  相似文献   

9.
《河西译语》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对译的杂字体字书,此前的研究者已指出其中有西夏语、蒙古语和波斯语成分,并视之为明代河西地区民族交融的结果。根据有关史料可以确定,该书是北元政府的作品,它所记载的语言是阿难答秦王时代就开始的,是西夏遗民伊斯兰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汉语语言学(又谓小学)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部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按此区分各种字书韵书,把《说文解字》列在字书之首,把《广韵》列在韵书之首,把《尔雅》列在训诂之  相似文献   

11.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西夏音乐的发展演变,既受党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音乐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西夏音乐有民间乐、宫廷乐,形式多样,作用不同;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反映出西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在西夏社会生活中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语源学比较法,通过藏文字与汉韻书记载的中古音的比较研究,揭示汉藏语言中曾经存在或现在仍然存在的语言事实,探索汉藏语词语音义对应相合的同源关系,进而寻求炎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14.
在"汉字文化圈"内,诸多国家和地区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无不大量借用了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如在日本文、朝鲜文、越南文以及纳西文、西夏文、壮僮文等周边国家和中国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古今军语中,就往往保留着这些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已或隐或亡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它们同属"汉字文化圈",其文字的形、音、义互有借输,又各有变异.对"汉字文化圈"地区内的古代军语做比较研究,能够较直接、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时代诸多领域的真实面貌,并对"汉字文化圈"的框架体系有一个综合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及双声、叠韵问题,传统语文学家与现代语言学家的目的、视角均不相同。现代双声叠韵说是为了支持"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而提出的,"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又是20世纪30-40年代为驳斥汉语单音节幼稚落后论的外来诬蔑而提出的。通过对现代联绵字观念之代表性著作的考察,发现现代双声叠韵说的提出虽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没有可靠的语言事实支持,所以越来越深陷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诗词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谈起,然后从诗词的声律艺术、概括艺术与文章标题的制作;诗词与语言修养;报刊错例举要;两个极端和误导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报刊编辑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遗产。鉴于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古典诗歌的翻译,可以采用"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翻译原则,即译者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此方能将我国古典诗歌的真正内涵展现给西方的文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中独特的美学存在,对捍卫语文的体性,推动语文科学化、生命化,促进语文教育的审美实现等,均有助益。但是,对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的研究,人们多着眼于文本形式,而非教育形式;着眼于形式论,而非形式美学;着眼于语用学,而非语文教育美学。不过,这些边缘性的研究在形式外延的多维拓展、形式内涵的深度开掘、形式本体的强化、形式价值的梳理方面,依然丰富了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的思想武库,值得进一步梳理、提炼,以便深化对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连山易,包括惯指《连山》及本质大体不变前提下的异版《连山》。水书不等于水书连山易。只有水书连山易的八山图才能解释《连山》之名;桓谭所谓"连山八万言"是指总篇幅,而水书《连山易》的恰好符合。从四种初级论据得出初步结论:贵州省水族保存的范本《连山易》属于真正的连山易系列,当然目前阶段不排除历史上有过部分改编的可能。关于前提性问题,可以认定:正统汉文《连山》易在周、汉、晋、北魏的存在无法否定;夏商时期有出现易书的条件。水书与夏陶文字有同质性而与商周文字有本质断裂,水书《连山易》应该是夏代产品。《连山》是中华文化史续存的第一部大型古籍。  相似文献   

20.
《春秋》在汉代公羊家的视阈中是一部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家通过《春秋》之辞、笔削和书法阐释的《春秋》之义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其中蕴含的体现于春秋《公羊传》中的儒家民族伦理思想集中于夷、夏可以互变、两者同样可以进化的夷夏观,它反映了古代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和统一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儒家民族伦理学的精华。春秋《公羊传》的民族伦理思想来源于孔子,发端于《春秋》,由于其本质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道德自觉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对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莺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