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利用DEA模型下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山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模型对山东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能源效率主要受六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能源相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市场化程度为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为反向影响。提高科技转化率、优化产业配置效率、调整能源相对价格、强化能源替代性等有助于山东省能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2000—2014年的数据,基于拓展的环境影响因子模型和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方法,将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因素、人均GDP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消费结构5个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和人均GDP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在总体上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抑制了碳排放的增长。各影响因素年度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强度对于碳排放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分析研究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碳减排,应该重新认识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贡献及潜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探究,同时基于脱钩分析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以揭示各地区历史碳减排贡献、潜力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而言均为稳定且重要的影响力量,且对不同碳排放水平地区这些作用力表现差异明显;(2)外贸仅为驱动东北与东部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显著力量;(3)表征技术效应的能源消费结构,仅对东部地区发挥了符合理论预期的抑制力作用,而碳强度则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技术溢出效应;(4)样本期间,各地区平均碳减排贡献及平均碳减排潜力大小均依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各省市区2005-2017年的数据,在碳排放强度测度和空间自相关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经济增长、技术投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负向的空间直接效应,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正向的空间直接效应,并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技术投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能源强度仅存在短期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9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实证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碳减排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碳减排效应,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碳减排效应具有门限效应与区域异质性;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碳减排效应增强;金融生态环境在中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强于东部地区,但在西部地区减排效应不显著。鉴于此,针对性地提升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不仅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宁波市2002-2013年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历年宁波市各类能源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宁波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余年来宁波市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总量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宁波市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了宁波市应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政策环境等降低碳减排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业碳排放及能源消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减少工业部门碳排放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的实现。工业碳排放强度包括行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4个影响因素。以建材行业为例,通过对每一影响因素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仍是我国工业减排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省不同市州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研究,采用OWA算子赋权方法对不同年份进行权重分配,运用Topsis方法对各市州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较低;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位数回归法,从碳减排角度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在不同碳排放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对中等碳排放水平地区(0.3至0.7分位数之间)的降低效应最大;产业间要素配置优化的效果越好,产业结构内高级化程度越高,对降低碳排放的作用越大,并且前者作用明显强于后者.同时,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水平不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环境政策、人口规模、外商投资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政府有必要根据碳排放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下,提升能源生态效率对于实现碳减排和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出各城市2009—2019年的能源生态效率均值,构建地理、经济和综合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莫兰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能源生态效率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作用关系,并对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旨在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整体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城市碳排放量存在着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下游城市群,低-低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上游城市群。能源生态效率和城市规模水平与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系数、工业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等几个因素与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