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微观数据集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以解释为什么R&D投入高速增长与TFP增长率持续下降在中国并存这一现象。研究发现:随着R&D强度或企业规模的增大,持续的R&D投入将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呈现出"负向-正向-负向"的变化趋势;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且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内部的R&D强度和技术密集度。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当根据技术创新绩效动态调整R&D投入的规模及其在不同企业、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以避免R&D投入过度集中或不合理配置所造成的无谓损失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颜敏 《统计教育》2010,(6):44-49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6省际面板数据阐述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和渠道,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生产弹性要大于物质资本的生产弹性,并且教育溢出作用明显,教育投资与GDP存在直到滞后8期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民外出务工,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通过CHNS数据的匹配构建了微观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种植业流动资产投入、总资产投入以及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家庭可能会因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而增加流动资产的投入;而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可能会由于外出打工而减少种植业方面的流动资产投入;外出务工对小规模农户家庭种植业生产总资产投入作用不显著,但对大规模农户的总资产投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劳动节约型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做出重要贡献的背景下,农民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种植业生产率的提升。建议未来应准确把握农户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专业大户的外出务工动向,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耕地面积及投入的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与转移步伐呈现加快现象。在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日益凸现。为此,从农户供给反应行为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产量的供给反应模型,采用省域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CLAD等多种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金额的增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农业补贴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土地装备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影响了农业补贴效果的发挥;农地"三权分置"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此外,农业资金等其他主要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以及适合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等土地条件对农户农业生产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聚集。在此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日益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受到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利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区域的相关面板数据,就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模型,使用省际面板数据方法,对影响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和制度是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技术、制度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营销渠道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营销渠道企业角色外利他行为对其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合作伙伴的投机行为与交易专有资产投入在角色外利他行为与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以中国家电行业经销商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6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经销商的角色外利他行为对供应商的投机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商的交易专有资产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第二,供应商投机行为、交易专有资产投入均在经销商的角色外利他行为与其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闫新华  杭斌 《统计研究》2010,27(5):32-40
 本文将内部习惯形成、外部习惯形成与消费结构相结合,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差分矩估计对中国26个省农村居民1994-2007年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内部习惯形成类似于谨慎,习惯形成参数越大,居民储蓄目标将越高,消费将变得更加节俭。这也是目前中国农村消费市场迟迟没有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2)城镇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集中体现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医疗保健支出方面。这三类消费支出都带有很强的“生产性消费”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居民消费更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简单攀比。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和甘肃省农户收入满意度为切入点,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865户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收入满意度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密切相关;两省农户收入满意度普遍较低,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需求;农户的收入数量、收入构成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农户收入波动以及非收入因素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不确定的复杂外包环境下众包模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双轮复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众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构建研究框架模型并从多个角度对调查数据样本进行T检验,利用模糊多层次评判法对提炼出的众包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因子评判,并结合算例加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网民数量、中介机构数量、涉及众包业务企业数量和出台外包相关法规数量四个因素与众包发展显著正相关,并获得企业普遍较高的支持率。根据实证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众包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对策,也为十二五中国大力实施外包新兴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助力中国众包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截面数据,选取3 108个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三个维度,考察反映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诸多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城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但农村老年人更为广泛的社会网络对其精神支持的影响较城镇老年人更大。具有党员身份的老年人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正向关系,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会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主观阶层认同较高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从人口学特征来看,老年男性的健康状况比女性要好,有配偶的老年人精神状态更加乐观。就政策含义而言,当下应针对老年群体的异质性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将全球流动性、全球工资水平、美元汇率、国际资源品价格、全球经济增长等因素引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变量对全球通货膨胀影响的变动状况,分析了美国和中国CPI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是全球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美元汇率、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资源品价格,三者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影响力。中国需求因素影响逐渐增强。全球工资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明显。美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和国际资源品价格。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论框架。利用2005—2008年中国省级的数据资料,建立了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均衡发展战略所衍生的一系列偏向城市的制度和政策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盛来运等 《统计研究》2021,38(11):35-46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关键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包括19个因素的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集,通过对156名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提炼了5个公因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假设模型并进行了量化检验;依据模型对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辽宁省农民工2014年抽样调查数据,对职业培训能否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进行研究。在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对此做了回答。研究发现,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通过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政府或农民工自我提供的培训,由于增加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因而无法有效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由此,研究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农民工的频繁工作变动问题,企业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同时,地方政府可通过补贴政策来协助企业进行农民工培训,帮助企业分担培训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