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哲学教科书总是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第一次否定看成是辩证的否定,由此认为,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必须经过三个对立面统一的过程才能构成,即:肯定阶段(包含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阶段(包含肯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阶段(扬弃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只表现在第三阶段的对立面的统一上,而前两个阶段虽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但不表现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石定之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对立面的统一不一定都是否定之否定过程。因此,在某些书上就有这样的话:“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在起作用,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而否  相似文献   

2.
<正> A.引言。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论和疑惑的问题。争论和疑惑的焦点之一就集中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式——“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上。有人因觉得很多现实事物并未按“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发展而怀疑乃至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也有人在觉得很多现实事物并未按“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发展时,为了维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而反对把这一规律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王满同志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文(载《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王文)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两种观点,虽然具体表现各异,但实质和根源却是相同的:就是不能辩证地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哲学界在关于辩证否定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如简单地认为“肯定包含否定”,回避“逆转性”的否定等。因此,辩证否定范畴急待进一步精确。一、事物的否定方面应该包括旧事物的残余及其影响关于事物的否定方面,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曾经指出:“至于事物的否定因素,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事物的否定因素代表着新的更高级的事物。……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有革命性的否定因素。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否定之否定问题长期被人们当作“哲学之谜”而争论不休.近年来哲学界的争论再度活跃,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的质疑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是对复杂事物否定发展的一种简化和抽象,还停留在“具体一抽象”的认识阶段,还不是对客观对象和过程的综合和统一,有待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深化.事物的发展内因提供了主体性、基础性、可能性的依据,外因起着合成、影响和择向作用.否定是在内外因交互作用下由多种可能性向一种现实性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事物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内外矛盾非线性作用的结果.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在肯定自身的同时也在否定自身.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这两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事物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当我们讲到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也就是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时,不少学员在讨论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辩证的否定是扬弃而不是否定一切,为什么对“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呢?我们起初认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从政治意义上讲的,这里的所谓否定并不是一个哲学范畴,但后来经过深入  相似文献   

7.
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总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的。例如有的文章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发展过程,所以具有一种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粗糙变为完善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有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存在。” 这一观点似未能正确反映宇宙一切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意义,恩格斯曾经作过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在思维着的头脑中”,“最高级的辩证的问题正是借助这种方法才能得到解决。”他进一步解释说:“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正是一切发展的推动力(从形式方面看)——对立之划分,对立的斗争和解决,在这里(历史上是部分地,思维中是完全地),在既得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达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达到的。”在这里,恩格斯把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规律结合起来考察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过程,揭示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认识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探讨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意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很长一段时期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直成为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至今进展甚微。黑格尔曾经说过,真理不仅仅是结果和开端,而且还要包括其产生和全部过程。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原则(结论)只能从事物中来,它们不是现成的、僵死的,而是在自己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的。所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发生作一个哲学思想史的考察,以探寻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层结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从物质演化上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法则深入研究否定之否定法則的实質,必須見出它对物質运动發展規律所作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發展是一个过程,否定之否定法則正是说的此过程的整个性質是怎样的,因而具体地体現出物質运动方式的生动內容。否定之否定法則的实質主要是,物質一面运动着演化着,一面又向本然狀态复归着,物質在运动發展中,到底还是物質,既不可能变成非有,也不可能变成什么非物質的东西,这种向本然狀态复归的性質在运动中就表現为向端初的复归。物质在演化中繁变为无限物質構造,实在的物質構造是現象,現象并非就是理想的物质演化的本然狀态,因而現象就表現为物質演化的本然狀态的否定;但因在此实在世界外,不允許再說什么物質演化本然狀态,物質在演化中即体现而为此唯一实在的物質世界,所以现象本身就是物質的体現,现象表现为向物质演化的本然状态的复归。物質世界的这种性質,恰好说明物質运动的向自己复归的性質,同时也恰好說明物質世界本身就是否定之否定法则的全面体现。現突世界一方面就是物質本然狀态的全面体現,另方面又是物質發展的全部丰富內容,这才極確切地說明了物質运动的向自己复归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将矛盾双方与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等同起来,进而把矛盾双方的两次连续转化看作就是事物否定之否定的运动,例如:“事物内部包含着两种对立的因素: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因素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叫做肯定,而把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叫做否定。”持相同说法的还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作为其统治者,是矛盾的肯定方面,无产阶级则是矛盾的否定方面。”我认为,对这种观点作进一步的商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否定都是自我否定。那末,又如何看待由于外力的作用而造成的对事物正常发展秩序“中断”的否定形式呢?这种否定形式同事物的自我否定形式的关系是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否定     
否定是否定的否定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或中间阶段。我们知道,否定包含在任何事物和过程中,任何事物和过程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来表现和完成的。植物的幼芽的出现和茎根的形成,是种子的发展和否定;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旧的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那么,什么是否定呢? 否定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化,是事物的肯定的状态的继续发展和走到它自身的反面。在发展过程的任何变化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化,一直转化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一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并具有对事物的辩证发展和内在联系带有综合性、总括性的特征.它揭示了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和对否定的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般地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便呈现出一个周期.事物的肯定阶段为事物发展的一个周期的起点,,第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后一个周期的起点.那么怎样确定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呢?这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和确定它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所表达的是一种“历史性”意识,其意义在于为人类生活设定一种价值理想。它首先是由希伯来文明在与希腊文明碰撞中形成的基督教带给西方世界的,黑格尔虽然把这种神学观念转变为一种辩证理性概念,但却同基督教神学一样,以无限的存在者绝对精神为辩证运动主体,因而这种“否定之否定”便必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绝对的历史目的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则是将运动主体从抽象的无限的存在者转变为现实的因而是有限的对象性活动的人,因而,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便只能是一种基于有限的“实践目的论”对于价值理想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众多的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而是处于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之中,不断地运动着、发展着,由一种状态推移到另一种状态,由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辩证的否定就是作为这种发展的联系的坏节而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中普遍起着作用。这一马列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多年来被林彪、“四人帮”弄得混乱不堪,在实践上也造成了严重危害。现在,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进一步澄清这个理论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辩证的发展观认为,发展不仅是事物的量度,而且是飞跃,是进化与革命的统一。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非价值性、拟价值性、价值性辩证否定刘福森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1]与无机界的否定不同,生命有机体、实践和社会历史过程的否定,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2006,3(3):165-168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但是在许多理解,甚至教科书中都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机械性,把否定理解为全盘的否定或抛弃,把他物否定和外力否定也视为事物否定发展的形式;二是缺乏对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无法说明事物是怎样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本文通过对肯定、否定及其关系的辨析,说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而不是外力作用、或他物否定的结果;并通过否定推动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分析说明了这种自我运动、自我否定的现实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平等作为人与人关系的本性,在自我否定的社会中实现;只有形成自我否定的社会,平等才能得以存续,这是对共产主义的辩证解析。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人类平等本性的自我异化,是阶级社会阶级强制而导致"中心"与"边缘"的社会分裂。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异化和社会分裂,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物质武器",消解任何外在否定,使劳动从实现资本本性的手段或工具中解放出来,回归人的创造本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平等社会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