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面了解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目前"非典"封校期间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封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有明显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也变得丰富;喜欢体育的学生有了显著的增加.但伴随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增加,我校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处在长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都特别重要。高中生心理健康是是学校安全稳定、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劳和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开展高中生体育锻炼的途径主要有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等。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针对哈尔滨市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哈尔滨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很高,主要集中在55-70岁的年龄段,集体性的锻炼项目颇受欢迎。锻炼的场所具有局限性,主要集中公园、小区、广场等免费性的健身场所。由于受到天气、场地和繁重的家务劳动的影响,哈尔滨市老年人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很大出入。这充分说明了哈尔滨在老年人体育锻炼领域的诸多不足,如缺乏提倡老年人健康锻炼意识,重视程度不深,投资较少。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某中学高三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是来自南通市某中学的676名高三学生。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受试者各因子均值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01);与江苏省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相比,受试者除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均值都较高(P〈0.001);与全国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相比,受试者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较低(P〈0.05);男女高三学生各因子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中学高三学生整体上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和偏执倾向,其中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不及全国中学生明显,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当今大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性体育锻炼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是一项重要的举措.高职院校为了学生毕业后在市场上能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都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自觉性培养,把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别对健康和亚健康概念进行界定,以及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体育锻炼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得出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好办法.从而为现代人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个20岁出头的未婚青年,不久前患上了慢性前列腺炎。医生说我的前列腺有些充血、水肿,所以总有一些不适症状。有人劝我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做行吗?会不会加重前列腺充血,甚至影响生育能力?天津王先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够帮助消退炎症,也能改善前列腺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的阐述,论证了课外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巩固课内知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必要性。在对其加以重视的同时,亦需注意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包晓梅  高峰 《阴山学刊》2007,21(2):95-97
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心理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200名在校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和运动量等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运动量指标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男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不同运动量之间的心理压力水平也有较明显差异。结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薛荣光 《家庭科技》2021,(11):60-61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并开始追求身体健康,如今体育运动已充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少儿作为特殊群体,其身体健康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少儿家庭体育锻炼也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家庭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能够增强少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帮助少儿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还能够调动家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全民运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熏陶的结果。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并初步定型、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心理不成熟,认识问题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灵脆弱,据《教育导报》2000年1月28日报道: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平稳性等10个问题,对北京30多所中学,500…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问题及现阶段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让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路径,加强老年人体育锻炼,并同时进行有效指导,使得老年人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合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特点及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果表明: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较强,但在选择锻炼时间、次数、锻炼项目、影响锻炼的主要障碍上存在性别、年龄组、城乡差异.重视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问题是提高老年体育人口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卑感及体育锻炼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佳川  唐金根 《云梦学刊》2009,30(4):124-126
对湖南省部分大学生自卑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自卑感总分在性别、年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因素上不具显著差异。从体育锻炼对自卑感的影响效益看,在中等强度的锻炼条件下,经过12周的体育锻炼,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被试者的自牟感水平,因而佐证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SCL—90测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晓红 《云梦学刊》2003,24(3):85-86
采用SCL-90量表对某院1173名2001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研究,结果表明,2001级新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症状检出率为9.46%。女生恐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新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性因子分高于城镇新生。非独生子女的人际敏感、抑郁、强迫和恐怖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高校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立足高校体育工作实际,提出创新体育教育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女子体育社团、打造智能化体育锻炼管理信息系统等策略,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树立参加合理体育锻炼是现代社会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进而探讨培养学生终身习惯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爽  张艳 《家庭科技》2022,(4):62-64
<正>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老年人群体受到大众与政府的关注。社会各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的趋势,不断推出各项举措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章根据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制约因素,研究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机制、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对策。体育锻炼与老年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因果关系,参与体育锻炼次数越多,主观幸福感越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强身健体,降低疾病风险,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美育素质,要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必须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