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二十年代中期,年近花甲的高尔基已经是著作等身的文学大师,在苏联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但他并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主动虚心地向青年作家征求意见。一九二五年,高尔基出版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一九二六年初,他给当时在文坛上刚露头角的三十三岁的青年作家费定写信说:“寄给您一本《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读后请不客气地告诉我,您对它有什么意见”。费定在回信中一面赞扬  相似文献   

2.
据 2 0 0 0年 4月日本总理府的调查表明 ,2 0岁以上的青年中有 67%的人“没有自制力、不能忍耐”,40~ 5 0 %的人承认自己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依赖心理很强”和“缺乏社会道德规范意识”。这 5个方面也与“自制力”有关。日本青少年缺乏自制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杉山女子学园大学长冈利贞教授将现在的日本称为“后现代”社会 ,与“现代”社会明显地区分开来。所谓“现代”社会即是工业化社会 ,“后现代”就是“后工业化社会”、“高度消费社会”。目前日本社会服务与商品过剩 ,青少年也被视为消费者而受到高…  相似文献   

3.
笑话     
逃跑 一青年女子刚刚学会开汽车。一天她小心地开着车子去公司.在路上.她忽然看见电线杆上一个工人正在做工。“混蛋!即使我开车的本领不高,你也不必逃得这么高啊!”她生气地对着那工人喊道。  相似文献   

4.
笑话     
星竹 《东西南北》2010,(1):27-27
天天过年 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说到创新,搞文学艺术的人喜欢讲一句古训叫做“不落恒蹊”,意思是说不按部就班、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而不甘于走众人走过的路。董正华认为,创新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之间寻求结合点、寻求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青年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青年工作者是这项战略性工作的重要一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青年工作者的角色包括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和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其中知心人“知”的是青年朋友、热心人“热”的是青年工作、引路人“引”的是青年群众。青年工作者要扮演好这三种角色,就要树立起与角色相契合的角色意识,把握好身为青年工作者的角色担当,主动走进青年、倾听青年,与青年交朋友,进行心灵对话与沟通。青年工作者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善做青年工作,全身心投入青年工作之中。青年工作者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时代需求,与青年合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崭新的“青年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新教伦理规范受到了冲击。美国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专家当时曾不厌其烦地谈论美国社会特有的旧道德价值不复存在,出现了“道德真空”或“理想真空”,说什么“美国处在已经不起作用的旧价值体系与尚未诞生的新价值体系之间的阶段上”。在这种背景下,自60年代起开始了一场青年一代的“道德革命”。青年人不了解自己希望什么,却十分清楚知道自己不希望什么。在众多促使青年起来“斗争”的“不要”当中就有其父辈的伦理和道德。  相似文献   

8.
邱崇 《阅江学刊》2013,(6):141-145
《论语·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有特定所指,不是指全体女性。这句话之所以会产生很多误解是由《论语》创作时的语境丢失造成的。但具体指哪些“女子”和“小人”,在现在没有可靠的材料的情况下不便于作主观猜测,付诸阙如可能是更为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认识林杨,皆因好友vivian是她新近创办的“水之韵”女子会所的会员。一向流连于各大时尚会所的vivian对时尚界可谓熟稔有加,最近她却一反往日的谨慎作派,异常兴奋地跟我谈起自己终于找到了青岛最具国际水准的女子会所。带着一丝好奇,在青岛今夏最大的一场雨后,我拜会了“水之韵”,邂逅了它的妇女主人——林杨,这个精明中透着几分秀气的女子。  相似文献   

10.
旧社会妇女改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的.俗称“拖油瓶”。对于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呼,许多人百思不解。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拖有病”而不是“拖油瓶”。  相似文献   

11.
刘九生 《唐都学刊》2013,29(2):1-19,F0003
秦始皇帝陵秦人自名丽山,仿效昆仑传说,封土埋没了空前绝后的“地天通”,地下地面及其上各类埋藏、建构建筑,多与天象对应.地宫、“地天通”、封土及其主人,就这样“常居”天地之中.丽山总体营造的主导思想,系以比类取象为核心的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整体观.“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巧意卓立,品物毕图;雕琢性情,隐以藏用.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东西南北》2009,(2):39-39
世间女子,但凡经历了些事,后来,不是沦为了怨妇,便是修成了妖精。做怨妇,也许能赚来一把同情的目光,以及陪上一点隔靴搔痒式的泪水,其实是很讨人嫌的。还不如做妖精! 经过求学,求职,求嫁,女人到了三十以后就松懈了。比如,不那么爱学习了,对工作不那么上心了,甚至,不那么为悦己者精雕细琢自己的容颜了。  相似文献   

13.
从教十九年,十九年的一线教学生涯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勤劳,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知道了育人的辛苦,十四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让我懂得了奉献,十二年的课题研究工作让我理解了谦恭。“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荣誉给了我重任,“河北省实验教学标兵”的称号给了我动力,“河北省中小学班主任青年人才库”的入选给了我压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10月底、11月上旬,我到香港协青社实习。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但是我真正感受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氛围,学习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技巧,体会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幸福。在协青社做一名实习社工,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协青社的两句金句,“先要设法使人爱你,然后自然就会很容易使人服从你”、“要爱青年所喜欢的事,那么青年也将会爱你所喜欢的事”,其中一个“爱”字让我感受最深刻。之前,我在教科书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中,讲到案主和社工之间的专业关系时,强调的都是同感、真  相似文献   

15.
“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一名前苏联女子,对于我做的事我毫不后悔。我为那段爱情献出了生命中的一切,我会珍惜这段爱情直到死去。”  相似文献   

16.
正青岛财经职业学校曾经是青岛市女子足球运动的发源地,创造过由一支学生组成的纯业余足球队打败各省专业青年队而夺得全国青年女足联赛冠军的奇迹,为当时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近年来,在教育局的支持和领导下,学校制定了《重振财经学校足球运动实施方案》,积极扎实地做了一些相关工作,扩大了学校的足球影响力,为青岛市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青岛财经职业学校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  相似文献   

17.
男女两性的形成,是一种非人类意识的自然分工,他们的生理结构不同,历史境遇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生活道路也不尽相同,虽然女子成才有自己内在的优势,但从总体上看,女性的成才之路比男性更为艰难曲折,障碍重重,特别是心理气质上的不良因素,已成为女子成才的深层障碍。一、女子青春期的“自我欣赏”使一部分女性的智力优势发生逆转。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子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外形美,并且根据社会认可的女性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形象,这就是女子青春期的“自我欣赏”。它是一种生理变化必然引起的并在自我意识中逐渐强化的普遍心理状态,并扩展到许多方面。它的特点是:1.表象的观察与直观的判断。它使女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官或感受上,只注意具体事物在形式上所引起的反映,如人的发型、服饰、体型、走路姿势及周围人对这些形式表现的评价,只满足  相似文献   

18.
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天为帐,地为床;被喝斥、被投石、被鄙视……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连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农村青年改变了这一切。于是,在四川渠县演绎了一则:——时令虽然是早春,但川东农村的凌晨仍是出奇的冷,与残冬没有什么两样。天还没有亮,曾令全已醒了。他再也睡不着,惦记着那30头猪,惦记着去城里收捡骨头。“还早哩”妻子翻了个身。“去晚了不好。”曾令全已经穿好衣服,不过十来分钟,他推着自行车已经上路了。曾令全的家与城里相距不过二、三公里,每天一大早到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民市场收捡猪骨头是他每  相似文献   

19.
论灌输教育的现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珊 《探求》2002,(Z1):80-81
“赢得青年 ,才能赢得未来。”这是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为了赢得青年 ,就必须了解青年。当代大学生有着与前几代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 ,如思想活跃 ,观察力敏锐 ,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 ;个性与表现欲强 ,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等等。怎样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要实行灌输教育 ,就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一、灌输概念及实践灌输 ,词典上的解释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 ,政治上的概念就表述为“输送思想和知识”。无论是流水的引导 ,还是知识的输送 ,都说明灌输来自外部 ,是一种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对学生的尊重,形成了彼此的理解、尊重、关爱
  “我们就像一个家,家中有你还有我。老师像妈妈,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全得益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你们有受尊重的权利,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言出必行,才会使学生信服。真正从对方角度去考虑才会赢得学生的理解和爱。我觉得老师不但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活力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更应该是善解人意的。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只有更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了学生。我发现有不少孩子不爱劳动、不尊敬长辈、不懂听课秩序。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较多地采用游戏和故事。我曾以“免费”为主题,让孩子们辩论做家务该不该收劳务费;再以“免费”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儿子因为做了一些分内的小事而问妈妈要劳务费,而妈妈从小到大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故事,孩子们很有感触,为刚才大喊劳动应该有劳动报酬而惭愧;接着还以“免费”为主题,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免费做了些什么事,孩子们激动了,原来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最后仍以“免费”为题,说说你将为妈妈做哪些你认为是免费的事。尊敬长辈的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同一主题,不同的形式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心理辅导最常用的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渗透道德教育,自然而深刻。这是人际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