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国内对微型小说人物作用的争议 ,本文提出两种状态并存的观点 ;同时 ,就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 ,提出“单质性”和“特征性”的观念 ;对微型小说的人物塑造 ,指出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赵朕  赵焱 《学术研究》2000,7(3):101-106
本文认为,台湾微型小说崛起的外因是“报禁”,内因则与台湾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本文以台湾社会为背景,进而深入分析、揭示了台湾微型小说的审美取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台湾微型小说的异军突起是一种历史机遇和文学选择的必然。 70年代后期 ,“台湾报纸处于报禁的限制下 ,每日最多只能出纸三大张。联合报副刊于是率先推出‘超短型副刊实验’,……以容纳更多内容并扩大作者群。”1 1 978年 2月2 5日台湾《联合报》副刊首辟“极短篇”专栏 ,“联副”主编痖弦亲自撰写倡导文章 ,指出 :“极短篇是一新尝试 ,希望以最少的文字 ,表达最大的内涵 ,使读者在几分钟内 ,接受一个故事 ,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2这一创举得到了《中国时报》和《中华日报》的响应 ,也相继在副刊开辟“极短篇”专栏 ,为微型小说鸣锣  开…  相似文献   

4.
欧美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自近代兴起以后,蔚成风尚,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微型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选材与立意上--关注平民生活;艺术手法上--欧·亨利式结尾;微型小说"三原则";名称和篇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沈祖连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微型小说作家,是典型的第一代“微型小说专业户”。他的微型小说创作有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在状物、叙事、抒情、写人上,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文革时期公开发表的知青题材长篇小说,揭示其话语逻辑与内在意味.认为文本模式化叙事的双重情节建构、理性主题开掘、人物及其关系设计和矛盾发展演变程式等方面,顺应着违背历史与文学规律为文革意识形态提供合法性论证的目的,显示出反人权、反人性的思想特征.但作品人物形象和情节叙述的具体内涵,以及对地域风情、民间文艺、浪漫抒情气质等审美元素的追求,暗含着后来知青文学合理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人和动物有共同的属性,但人的生存和动物的生存不一样,人类有"希望",动物没有"希望"。劳动是生存的手段,人的根本属性应根据劳动的目的来定义。关于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的人性分析与唯物史观内在一致。人性是习得的,并且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微型小说犹如文学园地的一株小树 ,悄然发芽 ,蓬勃生长。仅二十年时间便枝繁叶茂 ,跻身于小说家族 ,以其累累硕果 ,宣告了自己的独立。然而 ,作为一种文体 ,微型小说的成长虽历时不长却并不轻而易举 ,沿着其发展的线索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坚韧而执着的轨迹。一几乎与新时期文学同步 ,微型小说不声不响地走入文坛。它与当时的中、短篇小说一样 ,急火火地倾吐心中的情感 ,烈焰喷发般地诉说生命被扭曲的过去和生命得到解放的现在。这个时期 ,微型小说创作者 ,有些是为实现创作愿望的业余作者 ;有些是以微型小说为训练创作基本功的文学青年…  相似文献   

9.
郑劭荣 《江海学刊》2012,(2):196-202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的微型小说创作,近年来十分活跃,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这一方面与《微型小说季刊》于1992年创办;与新加坡作协主席黄孟文及著名诗人周粲等的倡导和身体力行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微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体积微小,读来不太费时,与长篇巨制相比的确更适合于商业社会的读者的需要,因此,许多原来写诗.写杂文散文,写长篇小说的作家诗人纷纷到微型小说这块园地上一展身手.张挥便是其中的一位.自1988年涉足微型小说以来,他已经在新加坡各种华文报刊发表了百来篇微型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更难能可贵的是,张挥是一个极富创新意识和文体意识的作家,无论从作品内容的冲击力,还是从艺术的营造来看,都堪称新加坡微型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1.
论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兼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类学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人类学萌芽于十六世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纪中叶,而为这门学科形成提供思想和物质基础的,主要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革命。二十世纪初,人类学正式划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分支,以后,研究对象和理论、方法发生很大变化。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作者从分科特色、理论特色、方法论特色、研究目的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何要明确“两个维护”?“两个维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中外现代化的历史和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怎样的自然逻辑渊源关系?与世界现代化规律一样,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苦苦寻找其第一政治前提或曰第一政治推动力:国家理性成长。国家理性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理性、权威政府和权威领袖的建构和维护。从“康乾盛世”后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共有五次实现国家理性成长的历史机遇,也有两次关于要不要国家理性的政治文化大争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国家理性没有真正确立,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能量非常有限。建设国家理性的历史任务落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他们在根据地进行了初步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经过了几次曲折的探索和讨论。党的十八大之后确认了“两个维护”并开展了配套改革,国家理性更加坚定地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为近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弦是个杰出的有创作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大多数都写得简洁、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五十年代初期,当他还是一个文学业余创作者的时候,就有一种非凡的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他的第一篇小说《甲方代表》虽然还不很成熟,却颇为感人。作者在当时就敏感地觉察到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不良征象,一种损公利己的错误倾向悄悄在一些人头脑中滋长着。作者通过一个性情活泼开朗,工作严肃认真的女青年知识分子白玫和建筑公司的某些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这个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显示了作者观察力的不一般。这个短篇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同时期同性质的作品,只是它还不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那样深刻和尖锐,因而也使它免遭厄运,相反,还受了一些赞扬。  相似文献   

14.
田间是广大读者所熟悉、所热爱的诗人之一,自一九三五年的《未名集》,到一九七八年的《清明》,他出了三十多部诗集。特别是解放以后,田间同志曾担任过很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领导成员,文学讲习所主任,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文学》主编,《诗刊》编委等,在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他的诗歌创作仍然不断获得丰收。三十年间,他至少出版了二十部集子。他的诗作,阶级感情鲜明,战斗性强烈,风格明朗,语言爽快。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具有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包括长诗《赶车传》在内,他的不少作品还被译成德、捷、朝、日、越、保、罗、法、俄等国文字出版。田间曾多次出国,访朝鲜,去东欧,到开罗,曾当选为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国内外诗歌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渊源考——兼论其解决之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古已有之,并且在近代之前基本上反映的是阶级利益的对立。而社会主义"三农"问题则源自传统模式以"三农"作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对象、来源,此积累呈现三重性。传统模式下的二元结构类型的核心制度安排是二元财政体制,这一体制造成了当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经济—政治的共生问题,必须通过经济—政治改革才能根除,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林功成 《江淮论坛》2003,(5):153-155
现象学以“回到事情本身”表明了真正科学的学科体系是应当没有任何预先假设的。本文以此为基点,重新阐释了史传文学与古典小说的关系。证明所谓“小说史”乃是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学人对于西方“进步”时间观的被动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仔细选择修辞学策略来说服读者的。  相似文献   

17.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18.
易立君 《云梦学刊》2010,31(5):106-108
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内容的主旋律是爱情、婚姻和家庭,她的这类作品超越了单纯叙写男女之间的情爱婚恋,进入对爱情婚姻中男女两性现实相处关系的本质思考,具有突破时空表层意义的哲理意蕴。朵拉微型小说的哲理意蕴是通过作品抓住极富典型意义的一瞬,或者描摹概括力极强的场面,或者借助富有深意和张力的叙述话语来传达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心灵创伤,为新时期小说创作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悲剧意识是文学创作最普遍、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新时期文学最初的伤痕文学的兴起,与随之而来的反思文学,无一不是如此,它们都是揭露过去的是非颠倒、黑暗与暴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在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指的是与法*宏论相反的琐眉之谈,不具有文体的意义、东汉初年,桓谭在<新论>中说:“苦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洽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稍后,<汉书·艺文志>也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种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所谓“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也就是“丛残小语”,就是琐属的形式短小的“短书”。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