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城南旧事》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聚焦了五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在充满淡淡的忧伤中表达生命成长的主题和童年逝去的无奈,富有叙事留白的魅力;小说以典型的京白和"南蛮子儿"方言的语言碰撞,充满语言表达的新鲜感。整部小说以"小英子"的陌生化聚焦、小说视角的越界与妥协,以及利用儿童视角的陌生化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都使得《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禅”语境下自然物象的呈现方式与传统的“电影赋比兴”手法有很大区别,其联想与譬喻的成分大幅度地减少;中国电影中那些有违常理的“叙事变奏”往往与禅宗“反常合道”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这成为影像媒介建构禅意旨趣的重要手段。“静默”作为一种感性化的视觉体验,其所代表的恰是中国电影与“禅”在审美追求上的一致性。无论是中国电影对“无我之境”的自觉追求还是时空幻化所展现出的“圆融”观念,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以“禅”为内蕴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散文化的结构、童年的视角、自叙传式的故事、对故乡的遥望与怀念,给了这两部作品以神似:怀恋的,哀婉的。同时作品中又弥漫着强烈的差异,林海音是生活的主角,坚强而独立;萧红则是一个旁观者,寂寞而孤独。  相似文献   

4.
《英语泛读教程》中的文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导入,泛读课的特点和形式决定了其是进行文化导入的最佳阵地。这就对进行泛读课教学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最佳地融入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果,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出了要求。在泛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同时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电影《城南旧事》改编的成功,与其笼统地归功于对小说原著的忠实,不如更准确地说,是电影忠实于并强化了小说原著那种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基调的散文化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电影剧本和剪辑完成的电影之间的详细比较,考察从小说到电影这一改编过程中对风格问题的处理,探析散文式电影改编的艺术技巧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围绕“何为人文精神?”“知识分子在重建人文精神上能起何种作用?”“重建人文精神的合理基点?”三个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论述,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基点和现实的座标  相似文献   

7.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8.
张振华  刘翠芬 《阴山学刊》2006,19(5):117-1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它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和谐的社会,它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子程 《阴山学刊》2006,19(4):63-67
面对强大的西方传统学术背景,中国学人们意图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构中国现代美学,也试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中西两种不同类型美学的对话与交流。基于这样的认知,要想建立具有现代形态意义上的中国美学,要从“类特质”视角出发看待中国美学,既不要以西抑中,也不能以中抑西,应把中西美学看成两种不同“类特质”的美学资源。也因此,我们要摆正心态对待中西两种不同类特质的美学,挖掘各自有益于人类审美思想精华的东西,将中西两种不同类特质美学放置于平等的平台上,实现中西美学可能的对话与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中国美学的建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走上与西方美学同步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搞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实效;二是正确把握教学定位,合理安排内容结构;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潜在地以西方美学传统作为参照框架.生命美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生命美学能够以其全新的阐释框架与方法去深刻精辟地阐释中国美学传统,深刻地阐释以往的美学派别所已经阐释过的中国美学问题,独到地发现以往的美学派别所无法阐释、无法洞见的中国美学问题,从而在中国美学传统研究中真正地切入美的源泉和核心,为当代的中国美学传统研究别开洞天.  相似文献   

12.
“信用危机”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我国传统的伦理型信用观念的内在缺陷。与西方契约信用观念相比较,我国传统信用观念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理论来源、价值追求、适用领域、作用对象、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的差异性上。重建我国现代信用文明的首要问题是促进我国信用观念由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亥民 《船山学刊》1991,(1):201-203
熊考核撰《王船山美学》一书,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系统、全面研究船山美学思想的专著,填补丁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 《王船山美学》一书共六章二十三万字。第一章。  相似文献   

14.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方文化两大传统的差异应当从存在论层面给予阐释。西方文化传统的一神论、超验传统、自我意识、知识论、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主义,本质性地根源于其存在论及其解释系统。中国文化传统的存在论是不同于西方的样式,或可称之为整体性的、生成性的和人伦化的存在论结构,是融道、天、地、人等多样性的元素于一体而成就的自然主义。存在论的差异也展开了中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的超越方式:对象性的超越和非对象性的超越。开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应该正视两大文化传统的存在论差异,一方面要重视中国存在论传统,开掘其当代意义,另一方面要克服对存在论的本质主义化,并发掘堪与西方存在论传统相提并论的西方生成论传统,从中寻求两大文化传统的交汇。  相似文献   

17.
绚丽之美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既不属于优美,也不属于壮美,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学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刚柔观念的影响,现代美学研究只承认美的两种形态,而贬抑甚至排斥这种美的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因为受到儒、道、墨、法等思想派别影响的结果。对绚丽之美的追求,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城南”之肇自有宋,与“岳麓”先后相等,其隔江对峙,各籍先贤之声迹以俱永。然后麓自宋历元、明,经兵燹者数矣,而旋毁旋复,至今一树一木,凡先贤手泽,无不可指数。及之“城南”,则自“紫崖先生”四字及妙高峰祠宇数椽而外,曰舍、曰堂、曰轩、曰楼、曰亭、曰榭、曰湖、曰谷,渺茫不可复问。虽以前明吴、翟诸君子累议修建,卒以阻于不能清复而止,岂非阙于载笔故耶?今国家承平垂二百年,圣圣相承,作育遍于四裔,民气蒸蒸,敬典惟上所命。而贤有司宣风布化,又无不以牖民觉世为兢兢。而我南轩先生七百余年之废迹,始克从荒烟蔓草,…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简称《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十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颁布是我圆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干部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萍 《天府新论》2005,4(3):99-102
文化民族性指各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文化民族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其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文化民族性是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的纽带;它能够自我继承并对该社会发生影响;文化民族性为人们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文化民族性为我们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