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价值多元论和反启蒙立场出发,以赛亚·伯林拒斥现代性.在他看来,启蒙的理性主义一元论必然导致吊诡的现代性:一种经由理性思考的现代性构想只有依靠非理性的方式才能实现.然而,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并不否认启蒙的影响.他承认启蒙之后,人类必然要脱离传统社会而进入一个"新时代".自发性、多元性是这个"新时代"最基本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新磊 《创新》2015,(6):21-26
"南京大屠杀"题材诸多电影暗示宗教可以拯救道德。欧洲启蒙运动以前宗教尤其基督教的确具有至上的权威,理性的复苏使现代社会道德滑坡,道德再也不能挽救失落的宗教。思想先贤与历史进程均昭示宗教与道德是一对难兄难弟,人类仅靠自律难以完善道义与德行,人性需要宗教予以他律。宗教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的多元化并不冲突,反而能彰显终极关怀,广播真理,与道德互补共进,携手锤塑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3.
李义天 《唐都学刊》2005,21(3):41-45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纲领.两者对"主体"的不同界定,导致了其在哲学基础、伦理态度、解决方案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但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归宿,即都要面对并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并不是由其中的某种"主体(性)"所致,而是由在现代性文明中丧失"主体性"的病态人格所致.故必须对现代性之消极因素展开批判,重建自由而健全的主体并以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4.
在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善良意志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它的原则表现为定言命令,即道德律;善良意志也是自律意志,只有有意识地尊重道德律的行为,即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义务是贯穿于康德的伦理学体系中的一条主线,一种行为只有是出于义务,以义务为动机,才具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风 《浙江学刊》2002,1(4):17-22
现代性道德话语因过分注重理性论证而失去信仰的支持,现代人的生活实践不再植根于终极实在之中,这便使现代人在物质繁荣中走向日益深重的生存危机。为能走出危机,必须有一次良心的革命,必须有一次伦理学范式的转换由人类中心主义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消解事实与价值(to be 与ought to be)的截然之分。实现了这样的转换,我们就容易明白,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正是人类所绝对依赖的终极实在。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能明白,良心不仅依赖于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而且依赖于对自然法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德行成本与道德自律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庄三舵 《社科纵横》2004,19(6):107-109
伦理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自律观 ,一种是以康德为代表的自律观 ,认为自律与“异己意志”、“感性世界”等任何外在因素无关 ,一种是马克思主义自律观 ,认为自律与感性世界、世俗利益、经济关系有关。从马克思主义自律观出发 ,我们认为公众自律素质的生成与德行的产生 ,并不全是个人理性的简单追求和狭义的道德教育的功劳 ,而应充分考虑到德行背后的利益动因和道德成本  相似文献   

7.
中西伦理学的歧异与会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再林 《浙江学刊》2004,(3):133-137
如果说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一种认知主义的伦理学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则是一种准舍勒式的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前者是从认知导出伦理,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的对立;而后者的主旨则坚持伦理直接源于人先验的伦理情感,使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得以统一.其实,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还是西方传统的伦理学,它们都可看作是从不同层面对人类伦理学本质所作出的解答,故人类伦理学的最终答案,不是在二者之间的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体现二者的互补并举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生物学对伦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伦理学试图改变传统伦理学的基础,把伦理学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认为由生物学认知的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的道德规范,或者说,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标准.这本质上是一种自然中心主义.完全背离了理性主义伦理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向前现代文明的倒退.  相似文献   

9.
人类看来要比我们所预期的速度更快地接近历史的终结,因为随着现代性的进展,他们对自己的地球住所的音律变动越来越难以辨别。生态危机是  相似文献   

10.
孙建茵  王绍文 《学习与探索》2023,(3):154-160+182
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始终致力于探讨艺术与人类生存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把艺术理解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和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立场,将文化工业看作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对其展开透彻批判。与之相对,他把自律艺术看作是唤醒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本质的超越手段予以坚决维护。然而,阿多诺主张自律艺术与文化工业绝对二元对立的艺术精英主义遭到了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什的反对。马尔库什主张保持自律艺术与文化工业之间的张力,他认为这种两极相联的动态悖论是现代性视域下艺术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徐凤莉 《创新》2012,6(1):50-54,127
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关键,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精神内核。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生长,其现代性维度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本是与劳动辩证统一的推动新社会成长的基本力量,是一种文明;理性精神作为现代性的价值之源,体现在资本战胜封建地产、"金钱没有主人"战胜"没有无领主的土地"的事实中;进步的观念是现代性的社会发展维度,它表征封建地产所代表的所有制结构必定退出历史舞台,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新的生产关系必将谱写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解释学和符号学是研究比较哲学和比较伦理学的有效工具.符号学可以帮助人们区分和澄清含混对象,特别是历史现象."儒学"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历史现象,"孔学"或"仁学"则是一种单纯的伦理学思想,二者应从若干方面加以区分,使作为孔子思想代表的《论语》所包含的普世伦理学价值得到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7):148-149
人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日益普及所带来的便捷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网络传播道德失范现象。文章对网络传播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在构筑自律与他律的网络传播道德秩序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把启蒙运动与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一起探讨现代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路径,即从自律精神、技术理性精神、自然法精神、和谐精神等启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出发,在更深层面发掘启蒙精神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是一种新视角。从思想史看,启蒙精神对西方现代性生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基督教文化演变背景看,现代性是基督教不断去魅和世俗化的结果。现代性是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精神为支柱所构筑的价值观念体系。而现代性危机又同启蒙精神有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新兴起的生态伦理学主张,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万物的主人,只不过是自然界大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人类沙文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肆无忌禅的破坏,人类必须悬崖勒马彻底纠正自己的过失,从零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生态道德。在尊重一切实在的存在和一切实在的过程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人类必须自觉地消除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对立. 生态伦理学是生态哲学的产物,从本质上说是元哲学的产物。本文拟从元哲学的层次谈谈生态伦理学的哲学硬核。 一、真理的选择与价值的选择──方法论上的二元论 从生态伦理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悲剧哲学"的世界观——舍斯托夫哲学的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真实-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中揭示出来的.人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而理性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倡导的对必然性的快乐服从,则是谎言和说教.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 ,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存心伦理学”和“责任伦理学”是相互对立的 ,而康德的伦理学是存心伦理学之典型。有人据此反对同时藉康德的“道德自律”及“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来诠释儒家思想。本文透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证明 :韦伯对存心伦理学的批评并不适用于康德的“存心伦理学”。康德的“存心伦理学”与韦伯所谓的“责任伦理学”不但不形成对立 ,甚至可以涵蕴它。本文也指出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流思想基本上包含两个伦理学面向 ,这两个面向分别对应于康德的“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体验作为生态伦理价值确立的尝试性路径之一,力图以其对自然的感悟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价值指归,进而使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得以可能.这一方法通过强调直观、情感、道德体验对规约人类行为所存有的作用,为人类得以拥有对自然的伦理关怀探寻新的基点,试图为重建人对自然的伦理观念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晚年的学术旨趣逐渐转向伦理学.他主张建构一种既关注现实的道德实践又不放弃寻求客观性的伦理学来纠正逻辑实证主义之后哲学研究过于科学主义化的倾向.普特南认为,哲学必须同时具有理论化和道德化两个面向,应该采取实用主义多元论的立场,来建构伦理学的学科形象和理论关切.普特南提出当前的伦理学研究至少需要融合列维纳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杜威所代表的四种不同的理论维度,以便在尊重具体的道德情境与寻求道德思考的客观性、普遍性之间找到平衡.分析普特南构想的实用主义多元论伦理学出场的学术背景和思想内涵,并在哲学史意义上对其学术立场的建设性和可行性加以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普特南客观评价了各种伦理学观点,主张放弃一元论,倡导用一种可错论精神去构想伦理学.这些都显露出其伦理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文化的意义进行了论析。其实文化应划分为两种概念:广义的、人类学的(anthropological)文化概念与狭义的、价值标示的(value-marked)文化概念,后者可直接称为"高雅文化"。"高雅文化"特指一系列特定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活动,在现代性条件下,这些活动通常被视为是自律的,其本身具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评价标准等等,并且独立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具体来说,这样的文化主要指的是艺术、科学、哲学、文学等等我们所熟悉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