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发达国家科普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科普存在的问题,从科普的经费来源、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探索中国科普尤其是青少年科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特色是科普期刊赖以生存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准确把握读者定位,认真分析读者对象,灵活设置栏目,提高编辑质量,走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才能将科普期刊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科普期刊办刊理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科普期刊根本任务的飞跃。对于生存受到挑战的农业科普期刊,只有转变观念,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这一任务的内容,建立起创新意识、市场营销意识和办精品期刊的意识,才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期望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课后服务是对学生课后时空的重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国家教育服务能力的民生工程。如何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调整和完善课后服务运行机制,通过战略统筹规划机制、协同治理实施机制、数据监控反馈机制、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优化课后服务功能。美国课后服务运行机制立足解决基础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注重民众的现实需求和国家利益,体现了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和协同治理的行动逻辑。美国课后服务在运行机制方面为我国课后服务治理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一是完善课后服务顶层设计,统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二是协调课后服务资源,平衡课后服务的“供给侧”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侧”;三是通过多元协同的课后服务治理机制,增强家校社育人合力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普期刊读者情况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期刊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农业科普期刊要面对市场,就必须了解读者。本文介绍了《农家顾问》读者调查中读者基本情况和了解期刊情况的部分结果,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普期刊办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目前,广西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渠道少、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力等问题,致使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低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共建基地作用,拓展科普教育渠道;切实把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政策、资金的支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把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农业实用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出版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加之其他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面临困境:农民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科普理念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等影响其对科普期刊的阅读、消费;大部分农业科普期刊读者定位宽泛,难于适应农村人口结构与农民读者需求的新变化;同质化竞争严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科普本位不突出;发行系统单一,发行渠道有待拓展;办刊经费短缺,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期刊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普期刊全面步人市场经济轨道已为时不远.期刊走向市场有利于锻炼和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出版发行人才,为期刊的发展壮大提供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农业科普期刊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首先,要树立期刊是特殊商品的观念,强化期刊的效益观念,增强竞争观念;其次,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牌期刊;第三,要加大期刊管理力度,在提高刊物质量上下功夫.提高刊物质量要坚持"三审"编辑程序,编发鲜活而有针对性文章;第四,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使他们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又有高超的编辑业务本领;第五,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编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选题策划,提高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农业科普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科普期刊如何适应形势,赢得读者,开拓市场,已成为各农业科普期刊普遍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者针对农业科普期刊的特点,论述了当前农业科普期刊社在管理机制、岗位设定、专栏设置、编采内容及形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的设想及具体措施,以便使农业科普期刊走出低谷,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阶段性辉煌后,农业科普期刊逐渐走向低谷。40年老刊《新农业》杂志近几年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办刊理念从服务农业生产向服务新农村建设转变、从服务传统农业向服务发展现代农业转变、从待时向聚势转变、从独立经营向合力经营转变、从自我关门办刊向社会开放办刊转变,在刊物内容上拓展"面",在报道方式上集中"点",在环境营造上聚合"势",在经营发行上建设"渠",在资源整合上开发"人",扭转了刊物整体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刊物质量、主要经营性指标和社会影响实现了较大跨越。实践证明,农业科普期刊传统的办刊理念已不适宜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这或许正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农业科普期刊必须审时度势,从宏观环境着眼,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转变办刊理念,捋清发展思路,才能伴随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上升期。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时代重要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实践内容,对一个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个体的综合素质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正确诠释与理解它们的内含、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期刊网络出版业的发展,部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逐步实现了网络化,建立和完善其相应的服务势在必行。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网络化服务的结构包括学报信息系统、专家服务系统、作者服务系统以及读者服务系统。完善和强化这些系统的服务功能对于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自主性与科学素质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科学的自主性,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利用,不能弃置不顾甚至恣意妄为。漠视乃至违反科学的自主性无异于摧残科学。科学自主性思想缺位的科学素质传播是不全面、不深入的科学素质传播。然而,多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物质生产对科学的动力作用得到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进而造成了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轻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引导公众逐步树立科学具有相当自主性的意识,当前在我国,科学自主性思想的传播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理科学报应当重视其校对工作。为了保证校对质量 ,学报编辑不但要明确高校理科学报的校对特点 ,弄清校样中出现差错的原因 ,而且要掌握各校次的基本要求 ,掌握校对方法和校对符号 ,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劳逸结合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报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校对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南通市举办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的科技创新示范性活动。剖析南通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在准确把握获奖作品的学科分布、学段分布、区域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与南京、苏州两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南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如果能够克服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区域失衡、课程功能失谐等问题,南通基础教育就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以钱学森对《航空知识》杂志的关注与帮助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钱学森在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著作、科技名词、群众基础、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及艺术上的重视和支持,钱学森对科普事业尤其是航空航天科普的全面关注,以及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成为壮我中华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了我国科普展示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运用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科普展项的工作流程,阐述了教学设计理念对科普展示设计的启发。最后列举了一个运用教学设计理念来设计的科普展示案例,以证实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网络社会中,科学普及与社会热点事件效应扩散有着紧密的关联。一方面,科学普及需要社会热点事件来拓展其渠道和领域,并获取科普素材与契机;另一方面,科学普及在嵌入社会热点事件全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并规范社会热点事件效应扩散。  相似文献   

19.
数字科普是未来林业科普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科普具有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互动灵活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更有吸引力,能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虚拟成像技术作为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技术之一,将在林业科普的数字化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绿色微型生态"科普展示系统为例,通过分析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实现功能和虚拟成像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虚拟成像技术在林业科普领域的应用情况,研究林业科普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方向,以及虚拟成像技术在林业科普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期刊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如何将高校社科期刊办的更具特色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信息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社科期刊的功能定位 ,并从期刊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两方面 ,论述了如何办出高校社科期刊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