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永州是柳宗元的流贬寓居之地,是其山水游记的表现对象,更是他众多文学佳作的创作地。柳宗元与永州地方的关系具有矛盾性,但他首先通过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尝试缓和尖锐对立的人地关系。其次,他以区别于过往审美自然的方式,以心灵对永州地方音景进行聆察,使山水书写在唐代呈现出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2.
唐人在著述中常常提及到女娲神话,而在文学中女娲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学母题原型,成为"创造万物、构建秩序、救民困厄"的文学意象符号,演变成了造福人类的意象载体。与唐代以前女娲神话的文学书写意象不同,唐代的文人更多的是以女娲神话作为一种符号来表达自我情怀。而这种模式也使得女娲神话的书写呈现出由集体政治意识向个体生命意识、由宏大理想向现实情怀的转变。从唐人对女娲神话的态度和评价的转变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家们的思想心态,从而更本真地把握唐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的启蒙与完成经历了漫长的动态过程。与已有研究对《山海经》山水所作的"地理山水"、"神话山水"、"文化山水"的解读相比,审美经验的阐释路径使得《山海经》在中国传统独立山水意识诞生旅途上的意义更为明朗,《山海经》所蕴含的"山水"资源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山海经》以空间引领时间的独特方式及山水审美张力的构建,实现了对审美经验的早期祛昧。尽管距离山水在魏晋时期所实现的审美独立还有一段距离,但《山海经》所提供的平等、包容的审美质素却为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独立作出了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写下的“永州八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游记文体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在结构方面,以大结构套小结构,小结构衬映大结构,大小结构互耀其华的复式结构模式,创造了游记散文的结构之关。  相似文献   

5.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贬谪生活,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如果就数量而论,其在中国古典山水游记中仅为凤毛麟角,然而其内容的博大深邃、表现方式的精湛独到,恐怕却又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望尘莫及.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宜人的山川风物,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纵情挥洒笔墨的广阔天地,无数作家勤耕不辍、流连忘返,使得山水游记大放异彩.然而一般来说,山水游记在不同作家笔下,因时空的变化,作家自身际遇的差异,其内蕴与外现的角度尽管不一,但侧重客观再现景物,继之而抒情却是显而易见的,它几乎成为固定的模式而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所效仿.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对此的借鉴自然不可否认,但标志一个作家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对文学传统精华的继承,发展创新才是艺术生命力的精髓所在.这种发展创新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即表现为在精神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中再现山川风物、真情、人格.仅此可以说是其之所以被誉为“游记之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女性原型母题在多元文化中通过神话展露其特性。虽然中国神话却有记录文字零散,缺乏叙事情节要素,原是神格变异莫测等特点,不乏学者怀疑其与其他民族神话的可比性,但透过表层学术文字,通过角色的跨文化分析比较,对神话思维的本质逻辑和人类心里的普遍模式进行探索,将中国文化视为"无性文化"或排除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之外的观点明显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7.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先驱弗莱不仅提出世界文学发展史是沿着神话—传奇—悲剧—喜剧—讽刺这一环形轨道运行的循环理论 ,而且还指出人类语言的发展轨迹也是一个环状结构。弗莱在阐述这三个语言阶段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 ,指出《圣经》语言的独特性 ,视其为并不汇入语言循环的第四种语言模式。该理论对当今世界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礼仪中的神灵观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按照神话思维建构的关于时空、关于世界构成及宇宙秩序是礼仪当中存在的秩序法则的原型;礼仪中的崇尚古朴、报本反始是回归神圣的需要.统治者和权力话语集团倚重仪式并利用其中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来为等级分层和既定秩序服务,并根据现实需要适时地对其作出修补变通,甚至人为地将祖先、历史、行为、物件等等对象神圣化,以达到使自己的统治变得神圣、变得合法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神话研究年代久远,形成了各种理论学派。从古希腊时期到18世纪,人文主义、科学精神的兴起为神话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20世纪的神话研究更加繁复,此时心理学的兴起将其引入了人类的心理世界,以弗洛伊德的神话研究为发端,到荣格的原型理论时已发展成体系。后续神话学者的深入探索,为神话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最终形成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主导的心理学派神话研究,其影响涉及文艺批评、人类学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关于柏拉图的形式美学研究成果卓著,但有些问题仍需要深入挖掘。他提出宇宙生成中的实在者、空间和生成者,构成了相互联系、不可分的关于宇宙生成的结构模式,这个模式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共同构成了"派生—分有"的"金字塔"结构,体现了其几何图式的美学意义;而对柏拉图神话的符号学角度的研究也能给其美学思想注入新的意义,柏拉图神话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构成了整个世界的象征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