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现诞生以来,在各种思潮中有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过程,而且,随着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进程本身的推进,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探析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历程其发展特点在于确定研究中心为现实的人及其实践,同时唯物史观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困境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0,30(1):61-65
当前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不凡的实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文学理论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的内在机制的影响,还受到主要来自政治经济、外来文论话语、批评实践等方面的推动。由于社会关注焦点的变移、自身在话语方式的转换与本体理论的建构方面滞后于文学现实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文学批评只有给予文学现实和文学经验更多的关注,重视文学批评实践对理论的建构作用,加强批评自身的实践力量,强调和突出批评的理论建构功能,积极参与本体理论的建构,增进对文学现实的阐释力,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理论家中的有益思想因素,通过对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关系、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关系的具体研究,深刻揭示出人(个体与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之争实际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在文学批评上的反映。"作品论"尽管反对以实证主义方法为基础的"作家论",主张封闭在作品结构中的"内在批评",但并没有彻底割裂作品与作者的联系。但"文本论"所倡导的肆意阐释或无限解读,看似尊重读者的无限自由,充分发挥阅读的"民主",但实际上是抛弃了批评的根据和标准,从而必然导致批评上的虚无主义,引起文学价值判断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70年代主要在台湾译介和传播,在大陆则主要是在八九十年代。作为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它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永生/消亡论、文化想象建构论和反现代性论是当代文学批评中"非民族"论的三种主要形态,它们均建立在非物质的历史虚无论基础上。"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与历史范畴,不是一个仅在思想或情感层面抽象发生的存在,不是一种纯然"文化想象"与"象征建构"的产物,它的兴起是以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的,经济与政治因素是民族形成与演化中的决定性力量。那种认为民族在最近即将终结的论调与民族永生论一样,是缺乏历史依据的臆想。所有民族国家的建立均是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类获取全面解放征程中的前提条件与必要步骤,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实是相依互补而非对立割裂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个体与民族之间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加辨析地认为民族必将阻挠人的现代化是一种武断偏颇之论。如同民族性并非与世俱来、天生正义一样,它也并不具有全然和永久的正当性,肯定民族性的同时不能走向将其圣化的另一极端。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具有内在联系;但其结构、规律不同,不能相互取代.从人在社会发展及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作用来看,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结构,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唯物史观的对象是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有 5 0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批评 ,促进和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其特点和规律 ,其正确与失误 ,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构建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并开设该门课程 ,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该书内容是丰富的 ,可以侧重于重大批评事件和代表性批评家和流派的论述。教学重点可放在对当前文学批评的评析和作家作品的批评上。加强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教学 ,会使当今的文学批评健康地发展 ,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少地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的文化现实.而只有把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文化存在放到历史哲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说明少数民族文化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趋向,把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人类精神哲学的思考上,从而建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书写一直与历史叙事有着密切的姻缘关系.历史是文学的基础,在文学书写中引入历史维度,这是优秀文学的成功之道.但是,历史对文学写作的重要性不妨碍文学虚构的展开.只有建立在历史真实之上的诗性关怀,才真正抵达了艺术的真实.小说《血色黄昏》的成功正在于其对历史真实记录之外另有一份温情的关怀.反过来,肆意虚构而不理会历史真实,导致了小说《愤怒》的创作失败.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朱文的小说很好地处理了两者间的平衡,并在对现实的书写中引入了精神的向度.总而言之,三个小说个案都向我们显示:历史记忆让人们走近生活,文学书写历史,寄托了一份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批评可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学院批评,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由兴盛到争议的过程,其特征是理论性、客观性、价值中立。其二是学院批评以外的文学批评,其内部分支众多、种类复杂多变。这类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是个性化、主观性、价值判断,因此可统称为价值批评。这两类批评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两套话语系统,即批评对原文(作品)阐释的两种方式,也是作为所指的批评与作为能指的原文之间的两种意指关系。两套话语的分化形成既受学院的封闭式环境影响,也受批评家对创作实践话语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旨趣,奥康纳通过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责难进行了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奥康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内涵制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生态批判,他试图建构在实践层面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晚年“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对我们辩证地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一份宝贵的遗产。阿尔都塞虽然赞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然而他却不同意恩格斯对这个问题具体的理论解释和论证。阿尔都塞认为恩格斯把上层建筑各因素归于偶然性,把经济因素归于外在必然性,从而认为恩格斯没能确定两者的关系。这种非此即彼根本不是辩证法,也根本不是恩格斯的原意,这根源于阿尔都塞本人对偶然、必然关系的非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历史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的理解维度,也教会我们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对象性关系,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断审视当下、反思自身、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扬弃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批评中保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前结构,即传统的史学批评。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的自觉先于文学意识的自觉,史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渗透于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史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上,社会政治功利观在文学功能中一直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造成功能地位的严重颠倒、错位和恶性膨胀。文学功能是由艺术(审美)功能、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所组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制约下才可能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政治功利观只是社会功能的一个构成元素,应当摆正位置,不可牺牲和挤压其它诸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既要看到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调整,也要看到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在主体性意义上的新内容。我们在进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时要具备哲学、伦理学的理念。这就是:要贯穿作为不同民族主体相互间的承认、对等的价值认同;各自不同的民族主体都必须相互承认各自关系内部所固有的规范性要求,在承认过程中体认普遍性与个体性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